西故山 > 随笔 > 散文 > 中考课外散文语段阅读解析

中考课外散文语段阅读解析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9-09 16:2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美文阅读指津》

《新作文》

2004年

中考课外散文语段阅读解析

浙江省慈溪市慈吉中学   吴卫新

散文是一种以自由灵活见长有别于诗歌、小说、戏剧的一种文学体裁,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即结构和选材都很自由、很广泛,但是中心非常的集中和突出,按其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三种: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中考的课外散文语段大多出自当代名家之手,这些文章大多文质皆美,文学性很强,而且往往很富有哲理性,阅读时,要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作者的主观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意识之本,是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有时还比较隐晦,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整体感知和辨析能力、理解能力。因此其失分率也远高于说明文之类文体。其实面对这样优美的文字,答题不仅仅是考试,其实也是一次很好的文字旅行:或者得到文学的熏陶,或者得到情操上的陶冶。

综观2007年各省市中考试卷,在现代文阅读这一块上,基本摒弃过去借阅读形式来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弊端,已经逐步向对学生的理解探究、感悟创新和迁移拓展运用的考查,题型也进一步趋于开放、多样,基本不用选择题,大都要求主观表述,开放性题目的大量出现,能更好地检测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而且可以避免了瞎蒙的可能,使考试显得更加科学于合理。

学以致用,笔者选择了北京,上海、天津、湖北等地67个是省市的卷子,在总共89个散文语段中,竟然没有一个是来自课内的。由于作品已经被连年选用和避免被押中,像毕淑敏、肖复兴、冯骥才、雷雁抒、张晓风、季羡林等一些热门作家的散文今年基本不被采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像高深(江西卷)、郭振亚(福州卷)、苏小蝉(新疆卷)等一些名气不大的作家,但是这些作品一样文质皆美,让学生答题的同时,也是一次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的过程。所选择的语段注重人文关怀,弘扬人文精神,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相当一部分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人为本,突出其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长沙卷的《修炼善良的心》、广西卷的《留在心底的眼睛》、福州卷的《学会做人》、安徽卷的《唤醒生命》等文章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在那么怎么让散文语段尽可能少失分呢 ?

一、阅读留痕,提高效率

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不妨把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做个记号,等读完以后,你把这些被圈点过的词语和句子连在一起看,就会发现其实那已经是整篇文章的骨架,这对于理解作者的行文意图、理清文章的脉络和把握整体内容都是很有好处的,而且也方便找到题目的语言环境,实际上命题基本上也就是你所圈点过内容上去设计题目的,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答题的准确率。如2007年南京卷的散文语段《在节日里徜徉》如果你把“节日,给平淡的日子打上一个漂亮的领结”“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和“人的生命之树缀满了节日的彩灯”四个句子做个记号,那么整篇文章的写作意图、行文思路都一清二楚了,回答后面的问题更省时也更容易答对了。

二、主题先行,观其大略

过去在阅读能力的考查时,常常把着眼点放在文章的重点、难点,如关键的字、词、句及细节等的局部考查上,是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整体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近年来,命题者则强调考查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从过去的字、词、句的考查,转为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对文章及表现手法的整体考查。把考查阅读能力落到实处,真正体现考查语文素养。

主题先行原本是就写作而言,我觉得其实做阅读题也应该是如此,只不过是阅读行为罢了。这里要强调的是指做每道题时要紧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旨,然后根据要求落实问题指向。散文类语段虽然有很少题目是直接问你主题是什么?但是实际上绝大部分的问题都是沿着主题而发散出来设计的。只有依靠整体把握,才能防止一叶障目,以偏盖全。如果不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急于动手答题的话,十有八九都是不够准确和完整的。如2007年安徽芜湖卷的散文《又见父亲》第17题是这样的: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品尝    ,也品尝    。在这里表面上看并没有直接叫你回答主题,实际上你如果没有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很好的把握的话,那你就不可能答案分别指向家乡和父亲。

三、把握细节,注重感悟

近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语段较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和文学因素的凸现,往往选用“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试题设计上,也尽量运用较为形象生动的语言,突出了人文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很好把握这一点,注重细节在全文中的渲染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深层次上得到感悟,以适应这一方向。做这一类题时要力求写出个性、写出特点,力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注重感悟需要借助对语言的品味,细文中读重点语段和重点句子,揣摩其写作意图。让自己与作者的思想火花能相互碰撞,懂得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那么正确的理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重视语境    定点扫描

答题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定点”,即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将题干和文章的具体语境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点,然后进入“扫描”阶段。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点。一般地说,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上文,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就在前后抒情议论性语句中。从近几年的散文试题看,多数情况下,往往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句或者对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做个简单的梳理和补充就可以作答。尤其要注意看看题目中有没有双引好,不管是但个词语还是几个词语甚至是句子,你就马上要找到双引号内词句所在的位置,然后思考回答。如2007年黑龙江卷的第22题:为什么“我们欢快地吃着、叫着、跳着”的时候,父亲却流着眼泪?当看到在题目的时候,你首先要找到双引号文字的具体位置,然后结合语境回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点整合,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

五、少带镣铐,大胆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