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分析:两诗都是篇幅短小的七言绝句,作者都是迁谪失意的人,都以山作为描写的背景。然而,它们所反映心情却不同,表现手法及其意境风格也是迥然各别的。李德裕登临北眺,主要不是为了怀念乡土,而是出于对政治的向往与感伤。“独上高楼望帝京”,诗一开头,这种心情便昭然若揭;因而全诗所抒之情,和柳诗之“望故乡”是有所区别的。“鸟飞犹是半年程”,极言去京遥远,深深透露了依恋君国之情。同在迁谪之中,李德裕的处境和柳宗元也是不相同的。柳宗元在柳州,毕竟还是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只不过不加重用而已。但尚有北归的可能性;否则他就不会乞援于“京华亲故”了。因此柳诗开头运用“尖山似剑”这一比喻,表达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末句则着一“望”字,虚写置身峰头来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思念,更表现了希望“京华亲故”作为援手的急切期待。而李德裕是被弃置崖州,历史的经验,现实的遭遇,使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必然会贬死在这南荒之地,断无生还之理。诗中“百匝千遭”的绕郡群山,不正成为四面环伺、重重包围的敌对势力的象征吗?人到极端困难、极端危险的时刻,由于一切希望已经断绝,对可能发生的任何不幸,思想上都有了准备,心情往往反而会平静下来,不诅咒这可恶的穷山僻岭,不说人被山所阻隔,却说“山欲留人”,正是“事到艰难意转平”的心理的反映。诗中没有抒写政治的愤慨,迁谪的哀愁,语气优游不迫,舒缓宁静。然而这一语气之中,包孕着诗人无限的忧郁与感伤。
【参考答案】 (1) 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希望“京华亲故”作为援手(帮自己一把,使不至于葬身瘴疠之地)的急切期待。
小结解题要领:
(三)对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试题解析:两首诗都是写景诗,两诗的后两句的描写对象都是荷,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比较鉴赏要求一是求同,两诗中写荷花“相倚恨”、 “暮犹怕热”,都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 “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前人评价这两首诗,说前者表达的是“迟暮之伤,沉沦之痛,触物皆悲”,后者表达的则是“咏柳而贬美人”。请指出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相同点:都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柳》诗借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来抒发诗人身世之感,寄托自伤迟暮、自叹身世之感;而《垂柳》诗则借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来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
不同点:《柳》:对比,以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对比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垂柳》:“绊惹”二字,把垂柳写活了,垂柳有意撩逗着春风,这是拟人手法;“世间谁敢斗轻盈?”是反问,显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系用典、楚王、江畔种柳,随意为之,争宠斗艳的宫女们心目中却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嫔妃们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纤细轻盈,以此讽喻竟相争宠的大臣们。
小结解题要领:
(四)对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试题解析:这道题要求是把同一诗人不同诗歌的课外诗句与课本所学诗句进行对比。题中点明了对比内容和对比点,词句中,我们由“自许封侯万里,有谁知”可知作者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未能实现,从“鬓虽残,心未死”可知作者虽烈士暮年,但壮心不已。诗句中,“空自许”说明壮志未酬,下句“衰鬓已先斑”说明年已老大,两相对比表达的是一种悲愤心情。再结合陆游的身世,表达感情的同异便很明显了。
【参考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小结解题要领:
课堂练习1: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对比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试题解析:这道题属开放性比较题目。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不同的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有所不同。这首诗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别秋江”,两种用语都表达了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但“引愁心”用拟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与 “别秋江”相比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