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语言鉴赏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语言鉴赏题型特点及其答题技巧;2、提高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重点:掌握炼字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技巧。难点: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语言的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品味语言,说说下面的字妙在何处?有什么深刻的意味?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古人作诗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
二、考查方向:
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考炼字或析诗眼。 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
(参考阅读复习用书附录十一:关于古典诗词常识——古诗的语言风格)
三、高考回放:(10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四、解题格式
(一)、炼字类答题: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2)你认为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3)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2、典型例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情景。(分析:内容+手法)
注意:如该字有构成语法现象,有运用艺术技巧,要明确,并结合诗句分析。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效果作用 意境+感情 )
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年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问: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愁心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说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