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诗歌大全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国诗歌研究”栏目2015年完整(2)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国诗歌研究”栏目2015年完整(2)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4-28 09:0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摘要]现代社会对生命个体的“异化”是穆旦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穆旦在三个层面上对“异化”展开抒写。第一,通过对“被压迫、被蹂躏的肉体”的诗性表达,抒写战争以及现代社会规训体制中身体的异化体验及其反抗;第二,通过对“二十世纪”、“八小时”等现代时间意象的深度观照,彰显“现代时间”中生命个体的“异化”生存;第三,通过对现代城市“灿烂整齐的空洞”的象征化抒写,展现了现代城市空间中生命个体的“异化”生存景观。穆旦对现代生命个体“异化”的抒写是其对现代中国生存困境的诗性表达,这是穆旦精神探索内在悲剧的外在体现,在更深层上彰显了中国语境中现代性的内在困境。

 

2015年第4

 

罗小凤.废名对古典诗传统中“想象”的再发现[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87-95.

[摘要]废名在重新考察古典诗传统时重新发现了“想象”的重要性,并重新发现了梦、典故的联串、自由联想等想象方式,这正是废名自身诗歌建设经验的折射,形成了对古典诗传统中想象力量的再发现,也启示了新诗自身的建设,是对“五四”以来一直占据主流位置并且同一时代仍在盛行的写实倾向的反拨。

 

赵飞.论张枣诗歌的“内在超越”[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96-102.

[摘要]依托具体文本,文章从文化思想、存在意识等方面对张枣的古典诗学渊源进行探溯。由“天人合一”思想集中体现的儒家文化意识,让张枣相信诗人应该在诗歌中重建人与世界、自我的和谐关系。他的诗歌内含对现世生命的体谅,对生命领略麦芒似的浓缩,并注重把世界糅合进心境中取其精粹,在诗境中提升人境,以“内在超越”追求诗与生命的动态和谐,在诗歌中赢得“溢满尘世的美满”。

 

时胜勋.双重赋形的新诗阐释学实践——评肖学周博士新著《为新诗赋形》[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3-107.

[摘要]重新审视新诗的精神遗产是诗歌研究界不可回避的问题,肖学周新著《为新诗赋形》直面新诗语言问题,以闻一多为个案,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闻一多诗歌语言的多方面的特征,厘定闻一多新诗创作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在方法论上体现为对新诗赋形的理论赋形,即双重赋形,这一新诗阐释学实践无疑具有积极的启示。

 

2015年第5

 

贺仲明.自我与时代的心史——重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兼及艾青的诗歌意义[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89-94.

[摘要]“文革”后的诗歌史,艾青的地位呈现明显下滑趋势。这主要关联其诗歌特点与时代风尚的不一致:艾青诗歌强烈的时代和群体色彩及以抒情为中心的艺术风格,与当前诗歌界流行的个人性和知性特点存在较大冲突。但其实,艾青诗歌不是空洞群体思想的回声,而是将自我心灵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其时代声音中贯注着诗人真实的感情和感受。而且,抒情诗歌与知性诗歌各有所长,并不适合简单地臧否与取舍。艾青的名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典型体现出艾青诗歌的特色,具有不可忽略的历史地位。

 

李玫.在四月里如何谈论衰老——西川《一个人老了》细读[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95-102.

[摘要]《一个人老了》写于19914月,彼时作者的生理年龄与诗中感悟分别处于跨度相距较远的不同生命时段,由此在形成诗歌内在张力的同时,也使阅读必须面对在“四月”与“衰老”之间存在的强烈反差,问题由此被提出。对这种反差的成因分析是从文本的抒情节奏、抒情肌理以及价值立场与生命观等方面的异质特征切入,解读其在诗歌渊源上与博尔赫斯、聂鲁达等世界诗人之间的互文关系,进而追溯至作者西川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写作”对阅读经验的习惯性倚重。

 

马炜.潜隐的浪漫:穆旦40年代诗歌中的浪漫主义[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3-109.

[摘要]穆旦40年代的诗歌创作自觉追求“思维复杂化、情感线团化”的西方现

代派诗歌表达方式。但其诗歌的主旨、立意和内在精神却与纯正的现代派风格有差异,表现出与浪漫主义的相通。穆旦诗歌中有明显的英雄崇拜,坚强的乐观精神以及对浪漫主义本质特征“自然”的推崇。这些浪漫主义因素成为他创作的深层精神资源,影响他诗歌风格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探讨穆旦从浪漫主义转向现代主义以及他的现代主义诗歌中包含浪漫主义特质的深层原因。

 

2015年第6

 

邱景华.郑敏早期诗歌的多重艺术来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