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诗歌大全 > 李荣消防题材诗歌《短歌与长调》阅读印象

李荣消防题材诗歌《短歌与长调》阅读印象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5-14 03:2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血与火的激情燃烧——李荣消防题材诗歌《短歌与长调》阅读印象 (2013-02-24 16:17:16)

标签: 黄曙辉 李荣 消防诗歌 文化 诗歌评论 分类: 詩歌評論

血与火的激情燃烧

——李荣消防题材诗歌《短歌与长调》阅读印象

 

李荣是湖南省武警消防总队的一名军人,也是一个具有诗歌理想的人,更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人。读李荣的诗歌,总能让读者产生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他的诗歌,是血与火的激情燃烧,其昂扬向上的主旋律,具有强大的正能量。

李荣在鲁院学习时,与作为公安作家研修班里同为消防部队学员的河南消防总队李昆经常谈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消防文学的有关问题。消防文学概念的提出,证明了李荣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一直希望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创新和建树。这是一个真诗人才可能具有的素质与理想。中国现在的诗坛,流行的就是那些回避主旋律的抒写“小我”的诗作,对一些人们本应给予特别关注的题材,反倒刻意避开,仿佛写主旋律的东西,就是假大空,就是文革文风的遗毒。他们完全忘了诗人们的责任,忘了文学的责任。阿根廷著名诗人博尔赫斯在谈到他1916年读到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歌的时候说过,他在日内瓦的那一段时间,他是一个“郁郁寡欢的年轻人”,“好像特别喜欢这种强说愁的感觉”,“几乎与竭尽所能地让自己愁眉不展”,直到读了那个“非常快乐的人”惠特曼“自成一个宇宙”的作品之后,才感觉到“我那时的郁郁寡欢是很可耻的”。因此,他认为,“当代文学的罪过就是自我意识太重了”。我想,李荣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很明显具有这种文化的自觉意识,他毫不避讳作为一名服务于社会的消防部队军人应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他的领域自觉耕耘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通过这一组《短歌与长调》,我们就能窥其一斑。

这组诗歌共九首,全部与消防有关,虽然每一首表达的角度不同,但是读完之后,给我们整体的感觉就是,不论是长歌还是短调,都是血与火燃烧激情之后的产物,写出了消防部队官兵在危难时刻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的精神,体现了新时期消防部队军人们高尚的情怀与伟大的丰采。我们都知道,消防部队官兵时刻准备着的就是随时冲向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解决那些诸如火灾、危险化学品事故等等最危险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些“最可爱的人”,在保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甚至,随时都有可能献出他们鲜活的生命。水火不容,但是,在消防官兵的血管里涌动和燃烧的,偏偏就是他们的热血。

首先读到的是《痛苦》。作者把这一首诗歌放在开头,我觉得是很有用意的,全诗三节12行,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痛到极致说不出痛。为什么这样?因为,诗人看到过太多突然消失的生命,看到过那些面对生命即将消失而无法施救的场景,看到过那些战士受伤的心而无法安慰的情形,那种痛彻心扉的感受,是没有经历过生死劫难的人们所难以体会的。普通的生命的消失让诗人感觉到疼痛,战友的牺牲,当然更让他疼痛难受,当痛与痛集中在一起发生的时候,那样的痛,还能有什么办法、还能有什么语言可以表达?!可以说,这一首短诗,是诗人在消防诗歌写作中永远也无法不表达出来的一种情感。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正是这样一种大爱的悲悯情怀,使诗人的诗作获得了一种崇高的生命意识与价值取向,能够以其真实的情感,感染和感动读者。

《圆明园诗抄》似乎是写历史题材,实际上,诗人就是借历史来表达当今伟大的祖国消防战士无比愤怒和痛苦的心声。我们知道,圆明园是被八国联军烧毁的,是旧中国遭人蹂躏的一段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中国从一个强国沦为苦难深重的弱国,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欺凌与屈辱。当然,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那样的历史不可能再次发生。正因为如此,当诗人看到那个雨果说过的是中国最伟大艺术品的圆明园被侵略者大火烧毁的断壁残垣时,诗人内心的疼痛感肯定是无以复加的了。面对这样的一片废墟,诗人感觉“不能忘却的火焰仍在燃烧”,作为消防战士,假如那样的历史发生在现在,可以肯定,他们早就义无反顾地出现在火场——当然也是战场——与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战斗。可惜,历史没有假设,面对废墟,只能发出无可奈何的叹息:“圆明园,你在一名消防兵的心中

《幸存者》写生与死,写火场里的生命真实;《哭吧》写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到了伤心处,谁都会忍不住落泪,一次次面对死亡,诗人的心早已百孔千疮;《刨开》是写消防兵细腻动人的爱;《兄弟》写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生死之后的官兵情深;《全家福》通过一个侧面表达消防兵自古家国两难全、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诗歌:一封写给祖国的情书》,没有直接写消防,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写消防兵爱国主义情怀,“一位悲悯的诗人

这一组诗歌中,篇幅最长的是《静悄悄的黎明被谁惊醒》。这首诗歌是诗人献祭给

晴天霹雳的晴

阴阳分隔的阴

泪如雨下的雨

诗人将“

“我的人,我的人呢?”

一位少校的哭腔

更像一只孤雁的哀鸣

他在问自己?

问苍茫大地?

问被烟尘玷污的蓝天白云?

 

此刻,刚刚准备升空的太阳

沉重地落下

像一颗炸弹

断流的湘江河

歌声因缺乏浪花而呜咽

静悄悄的黎明

静悄悄的黎明啊

醒来时血肉模糊!

少校急切寻找战友的身影,少校无法止抑的哭声,早上准备升空的太阳像炸弹沉重地落下,湘江似乎断流,一切血肉模糊,这些意象与情境,将悲伤的气氛一下子就推向了高潮,让人悲情难耐,恨不得和少校一起去,上天入地,也要找回这些“最可爱的人”的生命。如果说第一节是写寻找,那么第二节就是写这一场大火里惨不忍睹的死亡——

如今,黎明前的黑暗用他

黑糊糊的大手在睡梦中

将一朵朵鲜花随意摘下,随手抛弃

二十朵,二十朵鲜花在瞬间

烟消云散

只有花蕊,只有花蕊在废墟里

震颤了片刻

死神

毫不客气地把他们一一拾走

——生命如此脆弱

连钢盔都被砸得支离破碎

——生命又如此坚强

连死的姿势也朝着同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