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减肥 >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一)(4)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一)(4)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03 17:25 编辑: 网络 查看:

2。尤其是年轻人,顾及面子,怕别人说“跟着老头老太太能混出什么来?”。但是自己还想学;还有的觉得“我悟性好,不信我自学不成”,更有甚者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一出门,别人一看,哇,多日不见,原来你还有这么一手啊?”顿时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再加上现在的书和光盘铺天盖地,确实给大家提供了不少方便。

自学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同时出偏差的机率也会相应增加。自学最多只能练个外形,而内在的东西还是必须要有老师言传身教的。

建议:短暂的自学也未尝不可,但最终还是要找个老师手把手的教。

五。“太极拳到底有多厉害?”

因为现在太极拳队伍当中以老年人居多,给人造成的误区就是“太极拳不就是老年人锻炼身体用的嘛?”其实不然,太极拳本身属于武术范畴,武术的本质就是“技击”。太极拳为内家拳之首,其技击含义更胜一筹。

建议:要想亲身体验太极拳的技击奥妙,就让自己“迷”到传统太极拳里,终身收益。

六。“我想快速成为太极拳高手”

古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一说,再快也要等三、五年,而且前提条件是:
良师+独特的训练方法+训练时间+悟性+自身素质
建议:“慢功出细活”。和平年代,高手也常发愁总用不上。

做为太极拳初学者,除了从“大道理”上明白,更主要的是要从技术方面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1。“静”

“静”是太极拳初学者首先要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

何为“静”?如何“静”?

“静”——作为太极拳的“静”,是一个相对于“动”的概念。是由物质到意识的升华。是在躯体运动过程中的意识的集中体现。

初学者在行拳过程中,首先要将精神集中,在大脑中只反映出下一个动作的运行路线、方向、位置以及定势时的正确姿势即可。在整个套路中,努力使自己思想不走思,尽量将每个动作细化、准确化。久而久之,自然出现“静态”。正所谓“动中求静”。

2。“松”“沉”

“松”“沉”是太极拳初学者继“静”之后又要面临的一个较为困惑的问题。

那么,何为“松”“沉”?如何“松”“沉”?又为何总将“松”和“沉”结合在一起说呢?

在此只说明一些作为初学者所需掌握的初步要领:
“松”——即松开。是用意识引导躯体各肌肉、关节部位的一种相对于紧张、僵持状态的自身反应。说通俗一点,就是用大脑指挥各肌肉、关节部位别那么紧张,尽量让自己保持一种“舒适状态”。但是要注意的是,“松”时不能“懈”。“懈”则瘫、软。作为肢体外形上还是要保持其固有的拳姿。

“沉”——即沉下。在解决了“松”的前提下,气血自然下沉,使躯体状态得以稳固,直至有“脚下生根”的感觉,逐渐使躯体达到“上虚下实”。是解决初学者由上肢运动为主而走向下肢运动的一个转折点。

“松”“沉”二者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能只单练一项。

3。“柔”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是“刚柔并济”之拳术。“刚”易练,“柔”难求。

我发现在初学者当中,女性相对男性而言较易掌握“柔”。可能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征、思想意识有关,由于女性肌肉耐受能力小,技击攻防意识弱,所以在行拳过程中只要能去掉僵劲、拙劲,便会很快使动作“柔”起来。
何为“柔”?如何“柔”?

“柔”——通俗的讲,是指在行拳过程中,四肢与躯干之间相互配合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的非紧、非僵、非拙的运动状态。给人视觉上有一种舒适、自然之感。
要想“柔”,首先在思想意识上要放松,要有自信心,要使自己充分静下来,可兼用意识导引动作。大多数拳种讲究弧、圆,可有意识让自己的肢体运动轨迹在弧线及圆中进行。须注意的是,“柔”时勿“软”。

练习的过程可先从上肢开始:腕勿僵,肘勿架,肩勿紧。随时留意各运动轨迹;
再者要加强腰部的灵活性练习,在灵活的基础上,使之与四肢运动形成和协。

下肢也讲究“柔”,此柔是由腰胯决定的。其中胯是带动下肢运动的关键部位所在。许多下肢运动都是被动的。在腿部肌肉耐受能力达到的情况下,所要完成的运动要先让胯“明白了”,许多问题自然解决。下肢要随时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柔性自出。

4。“轻灵”

在解决了“静”“松”“沉”“柔”之后,“轻灵”之感自出。


以上四点只是就初学者而言,在基础阶段所应留意的,是一些较简而易行的方法,希望能对喜爱太极拳的初学者有些小小的帮助,来解决一些最基础的问题。当然,打好基础后,自然要进一步深入修炼,以后也自有其修炼方式。

在这里,因本人的水平有限,有不当之处,还望能得到高人的指点!

          作者:云儿  

太极好文章转载(练太极拳如何能松下来)资料来自太极园

浏览:67 | 发布于:2009.12.12 | 分类:默认分类

2009-12-10 18:46

放松,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它是太极拳修炼过程的首关,即所谓扎根功夫.评论一个人太极拳功夫如何,首先要看他放松的功夫如何。没有松柔,就没有太极拳特有的味道,不论那一派、那一式的太极拳。
  根据观察,当今练杨式、吴式大极拳者,对这个放松问题比较重视,解决得也比较好,而某些练陈式太极拳的人,则往往由于重视了发劲的锻炼,而忽略了对放松功夫的修炼;其实,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放松才是发放刚柔相济、松活弹抖劲力的前提。

(一)放松的意义及其内涵
  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照奎先生特别重视放松功夫的修炼.1973年夏天先师陈照奎在他家中给我讲拳时曾说:太极拳全过程都要松下来,要沉下来,要百分之百地放松.同时,周身节节都要松下来,要松到手指肚.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以掤劲为纲,为统帅,发劲才能淋漓潇洒,不发则已,一发则迅雷不及掩耳.一语道透了放松与发劲的关系.
  太极拳,是一种顺其人体的自然状态、顺其自然规律,而引发其自然之力的一项体育运动.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整体修炼过程,去调整和强化人体本能、开拓人体潜能,而使人的身心两个方面,都达到高层次的平衡和自由.因此,太极拳的整个运动过程,必然是在大脑(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使全身肌肉、韧带、骨酪以及各个脏器,都能随从意念的需要,而达到既协调又有序,既迅速又灵活,既松柔,又有弹力地屈伸开合任自由的一种理想境界.也就是说,通过太极拳的锻炼,使整个人体在意念导引下,做到一声令下,百体皆依,随心所欲地发放人体的能量.一句话,也就是使大脑信号与肌体动作同步化.从技击角度讲,即通过锻炼,在应敌时能随从意念的需要,以丹田为核心,迅速调动全身内力,集中到一个施力点上.为此,必须使全身随时都处于一种处处松开,节节松开,像婴儿一样,恢复人体的自然状态,如此才便于周身力量的迅速集中,和快速发放.象那松软的鞭子一样,在未抽打之前,它是那样的柔软,一旦抽打出去,那种挨到何处何处击的强而有力的刚柔劲,是很难想像的.
  放松的一个标准,叫做松透.何谓松透,我认为它的内涵至少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曰松静.即锻炼一种放松的心态.这也是放松的入手点.所以武禹襄讲:先在心,后在身.陈鑫公也说过;心要虚,心虚则百体皆虚.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一动一静,首先是指大脑的统一指挥功能.所以,打拳必须先使大脑松静下来.即所谓洗心涤虑,排除杂念,使思想纯静地、专一地全心全意集中到拳上来.只有如此入静,才可以考虑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高度灵敏功能的境界.太极拳强调用意,强调意念力的锻炼,首先必须使大脑总是处于松静状态,然后才可以言集中和调动意念力的运用.
  二曰松展.在大脑入静、意念导引下,要有序地使全身各个脏器、肌肉、韧带、关节处处松开、松展、拉长。拳论中讲的皮毛要攻,骨节要松”“对拉拔长逢上必下腰以上四成上升,腰以下六成下沉”(陈照奎)左发右塌,右发左塌前去之中必有后撑等等要领,都是这种对称张开的要求.特别是初练太极拳者,更要力求开展,力求舒展,进而要求开展之中有团聚之意,开中有合,开合相寓.
  三日松沉。包括内气下沉、重心下移和一些重要关节的松沉.打拳时,除了顶劲上领以外,其他部位都处于松沉的状态.如上肢的松肩、坠肘、坐腕(塌腕):下肢的松胯、屈膝、五趾抓地:中盘的含胸塌腰,都是为了这种周身松沉的要求.这种形体上的松沉,有利于真气下沉、重心下移,从而稳固下盘.下盘沉稳,又有利于中盘、上盘的轻灵,从而达到轻沉兼备.形体和内气的下沉,还可以避免中气上涌,避免动作上的飘浮之病.
  四曰松活。松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关节轴的旷量松活,一是以丹田为核心带动肢节顺逆缠绕之柔韧性的活.关键在于通过打拳,特别是通过缠丝劲的锻炼,不断增强关节的松活、韧带的柔韧和肌肉的弹性.从而做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使周身各个环节都能随心所欲地达到园活、灵敏、滑润,变化轻快,使各个有轴的关节,旷量不断加大,可以向四面八方自由地转动,以保证发劲时节节畅通,极快地把周身之力调整集中到施力点上去.
  放松的关键环节
  据云,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伯先先生曾请教陈照旭先生(陈小旺之父)这拳咋练?”陈照旭简洁地回答:四块放松。四个字道出了放松的关键部位在于四大块”(两肩、两胯).我的老师陈照奎先生讲放松的关键环节时,讲得更具体、更生动.他说:要特别注意胸部的放松,只有胸部能放松,才有胸中运化.胸部太僵,就会气贯满胸,胸贯满,就不能调整上下关系;胸部不能运化,就要挨打。又说:打拳紧要处全在胸腰运化,胸部任何时候都不能领劲,胸部开合都要放松.胸部放松的关键又在于两肩的放松.所以拳论中说,转关在肩,运化在胸腰而腰部的松活关键又在两胯,胯不松.腰也不会活他还讲:我们和别人推手,首先要制对方的肩,使对方的肩关节失灵,产生对抗劲,而被我所制.对方制我,亦然.但是,如果我在走架子时,解决了肩的转关问题,肩部能放松,而且肩能向四面八方转动,那么,当对方用手拿我的胳膊,企图控制我肩时,我可以立即随对方的拿劲进行转关,使肩沉下来,对方拿劲可立即解脱,我可以马上反攻.同时,他又讲,肩的转关并不能单独进行,它必须与胸腰折叠运化结合进行才好.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解决了肩的转关,并且解决了胸腰运化,才算真正解决了松的问题.他在教推手时又说:最怕的是,当对方一推你,你肩先扛起来了,胸腰成了木板一块,这就一切全完了.”“所谓练拳要练到身上,就是要在肩上、胸腰上下功夫.
  从以上两位陈式太极拳传人的讲述中,我们可以领悟出放松的主要环节所在.所以,我们要解决放松的问题,首先要在松肩、松胯和锻炼胸腰运化上下功夫.而胸部开合灵活的关键又在于松肩:腰部折叠运化的关键又在于松胯.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锻炼放松的途径
  初学太极拳的人,开始一般都有一个僵硬的过程,这是应该允许的正常现象。因为当你刚刚接触,还没有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之前,必然是精神紧张、动作生疏.往往是顾此失彼.此时要求你一动无有不动,动作谐调而松柔,那是难以做到的.精神紧张必然带来动作上的僵硬.因此,应该允许初学者有一个生疏而僵硬的初学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记住动作顺序、路线和方位,弄清虚实、顺逆和力点.
  当学员基本上学会了拳架套路之后,教练就应该及时地提出放松的要求.并且要强调太极拳的这特殊要领.同时要求从以下几个环节上锻炼,逐步做到周身放松的要求,
  一是从正中求松.放松,一定要在身法中正的基础上寻求.否则容易出现松懈、松斜.以及跪膝、突臀、幌肩等病.
  二是从慢中求松.陈氏大极拳要求快慢相间, 对初练者来说,特别是在未能放松之前;要强调练慢.从慢中才能逐节检查全身各个部位放松的程度,细细品尝放松的味道。
  三是从缠绕中求松.动作必须注意走顺逆缠丝的螺旋劲,从缠绕之中求放松,因为太极拳的松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须从园活旋转中求放松.时刻注意四肢的顺逆缠丝.直来直去的动作则很难有松.
  四是从关键部位入手,寻求节节放松.比如把松肩与坠肘、塌腕结合起来,做到节节松沉,节节贯串.从蚕蛹、毛毛虫的蛹动状态中去悟节节松动的规律.
  五是从紧中求松.太极拳要求全身各个部位松沉,必然加大下盘的支撑负担.因此,上盘中盘的松沉必须是建立在下盘稳固的基础上.尤其是在锻炼低势拳架时,下盘就更加吃力.实践证明,拳走低架最有利于增强下盘的稳固,也只有下盘扎实,才更有利于腰以上各个部位的放松,同时也有利于虚腿的灵活性.从此处可以理解松与紧的辨证关系。为此,平时就要注意锻炼低架,锻炼下盘,特别是独立步的支撑力,而为周身放松创造条件.
  六是从推手中练吃亏入手,借对方之力来锻炼放松.推手,主要练借力的技巧.而借力,必舍已从人.顺遂对方来力.推手时,往往是越怕输的人,精神越紧张,也最容易犯僵硬,丢顶,拱架之病.所以,我们主张开始练习推手时,要从练吃亏入手.要敢于让对方进来,练习能吞、能容的本领,练放长、练大幅度的引进,不怕吃亏,不怕输,而是有意识地借对方的来力锻炼自己的松活、引化本领.
  此外,陈照丕先生还主张从发劲锻炼中求松,他提倡在练拳的第一个阶段,要练习猛打、猛甩,猛蹋、猛跌,猛蹿、猛落,从中求松。也可以参考.
(三)下面我再讲一下放松与功力训练的关系.
  放松与功力训练
  松与紧,柔与刚,松柔与掤劲,放松与功力训练的关系,往往是容易引起人们争论的问题.太极拳,是根据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太极阴阳学说来指导其拳理、拳法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阴阳相济,只强调松柔、只要大松大软,不要刚柔相济,则不是太极拳.所以我在前边讲了,放松,是太极拳的一项基本功,但它不是全部功夫:放松,是大极拳锻炼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基本功的一部分,但它不是目的,不是功夫的全部.最终目的是通过放松及其他多方面的训练,而锻炼出一种刚柔相济的、轻沉兼备的、松活弹抖的螺旋式的整体劲.这种太极劲的形成,决不是仅仅依靠放松就可以形成的.它必须是通过拳架锻炼、推手锻炼、器械锻炼、单式锻炼,以及功力训练等多种锻炼方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磨炼和体悟而形成的.但是,各种训练方式与放松的要求,不仅没有任何矛盾,而且均系相辅相成的.有人反对练太极拳的人去搞强力训练,他们的理由是会影响放松,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大家知道,杨式太极拳是极其重视放松的.而杨式太极拳著名传人之一的董英杰先生(杨澄甫的高足)曾对放松与功力训练的关系讲过下边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思考.
  或云练太极拳后,不可举重物,不可用蛮力,此则未必尽然.未学大极拳,一身笨力,全体紧张;既学太极拳,全身松软,筋畅气通,务必练去全身紧张,仍须保持原来之笨力,因松软之后,笨力变为真劲矣.若人谓笨力称之曰膂力,其力在肩膂之间也,不能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也.故笨力为本钱,松软是用法.得其用法,小本钱可做大事业,不得其法,本钱再大,事业无成也,故得大极拳真理以后.举重摔跤,拍球赛跑:随意可也,不必禁忌.”(董英杰,《太极拳释义》
  董英杰先生把功力训练与放松的关系比喻于搞事业的本钱与经营技巧之间的关系,可谓妙极.这里我再举个例子说说放松与力量的关系.例如儿童们喜欢玩的蹦蹦床.孩子们跳上跳下,跳劲越大腾空越高,这主要是靠那弹簧床的弹力.如果此种床只有松柔而没有强大的弹力,孩子们跳下去则起不来.而且这种弹力小了也起不来,床太硬了更起不来.太极劲,就是这种松柔与弹性力的统一,即所谓刚柔相济.也就是拳论讲的引进落空合即出引进落空即靠松柔缠绕之劲,合即出,即靠这种在松柔基础上发放出来的弹性力.这种反弹力,没有柔韧不行,没有功力基础也是不行的.所以我主张要锻炼出既有肌体的弹性和内气充沛的功力,又要有放松的功夫,把两者统一起来,而创造出一种刚柔相济的强大的螺旋式的掤劲,才是大极拳的真功夫.  
  因此,我认为按陈氏大极拳的一些特殊的功力训练方法,诸如抖大杆子,拧太极尺、旋太极球、练太极缠丝杠,以及在放松的条件下,以螺旋弹抖劲,去打沙袋等方式,都是应该允许的.肯定地说放松与功力训练不仅没有矛盾:而且可以互为补益.关键在于首先要强调放松训练,在周身松活的基础上,去进行功力训练.由此可见,那些担心进行功力训练会影响放松训练的人,


类别:太极理论摘抄 | 添加到搜藏 | | 浏览(28) |  (0)

 

上一篇:太极好文章转载(太极拳松功)资...    

 

最近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