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陈氏太极拳技法解析

陈氏太极拳技法解析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06 16:26 编辑: 网络 查看: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陈氏太极拳技法解析 (2009-03-03 11:28:46)

标签: 杂谈

                 (荐稿人:太极爱好者)

    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传统的陈式太极拳也不例外。虽然太极拳的内涵极其丰富,有他独特的养生价值;但其精髓仍然在于它那刚柔相济的技击功能。太极拳,如果抽掉了它的技击含义,则失去了它的真。所以不讲技击的太极拳套路,不是完整的套路;不讲实战用法的太极拳传人,不是合格的传人。有些练拳或传拳数十年,而不清楚其技击含义,眼神不知所向,力点不知所在,那么他的拳永远难以打出太极拳应有的气势和神韵。同时,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唯有那些养生价值和护身价值兼备的拳种,才是人们最欢迎的。所以,继承、研究和掌握太极拳的技击法,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第一式 金刚捣碓

    总述:此式取“金刚捣碓”之名,形容拳势之雄壮有力。金刚,系传说中诸神中力气最大者。最后,掌拳合击似捣碓之势。此式人称“母式”。因为太极拳棚捋挤按采捩肘靠诸法,顺势借力、造势借力、避实击虚、声东击西、化打结合、引而后发、螺旋进化、整体运动等等陈式太极拳固有的战略战术特征,几乎都体现在此式之中。因此,陈家沟有云:“太极拳会不会,就看金刚大捣碓。”
此式总的技击含义是:接应左前方之敌,敌以右拳(或掌)向我击来,我提双腕从敌右臂外侧接应。先棚后捋,敌挤靠,我再走大捋;敌退,我则顺势反拿、踢、撩发之。来则顺势捋;去,则顺势发。此式称之为:“愿来就来,愿去就去;来则欢迎,去则欢送”。体现太极拳化打结合之妙。

    第二式 懒扎衣

总述:此式名懒扎衣,取其定式外型,撩掖战袍备战之姿。又含大将临敌从容不迫之态。其技击含义,先是对付左前方之敌,再迎击右侧之敌。对左侧之敌用棚、拿、捩击之法;对右侧之敌,则取上引下进(击)之法,右引左进(击)之法,以及下扣上翻(摔)之法,上下左右化打结合,使来敌攻防皆难。

    第三式 六封四闭

    总述:接上式,仍系以对付右侧之敌为主。引而后发,再引(捋)再发。全式体现边引化边发放,先引化再发放,两者互为其根。化中含发,发中有化,化打相济。
敌人从我右侧,双手抓我右臂施推按之劲,欲将我按瘪推出或推倒。我即乘势右臂下沉划弧随身左传,向左前下引进,使来力落空。引进时,我还可以以右手反拿敌右腕,使之上身前倾。在引进时,可以同时进右肩发靠劲,此谓“边引边靠”,“左引右靠”之法。

    第四式 单鞭

    总述:此式系先对付右前方之敌,接着再应战左前方之敌。但以左臂肘手之引化与发劲为主。与懒扎衣后半部动作相反相同(方位相反,劲力相同)。此式与懒扎衣一式又谓左右对称之式。称为两仪式。

    第五式第二金刚捣碓

    总述:此式分两节,后节与第一金刚捣碓技击含义相同。前节动作很重要。这两个动作虽然是一引一发,但它却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在技击术上的三大特征:一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的声东击西的原则。二是体现出引中可发、发中含引、引发互根的独特技巧。三是体现发放劲之前,必须有一个下塌外碾的下弧劲。这种发劲技巧非常重要,读者在练推手、散打中可以细心体会,切切不可忽视。

    第六式 白鹤亮翅

    总述:此与懒扎衣动作相似,前四个动作基本相同。动作五、六与懒扎衣不同之处在于懒扎衣系横向捩,此式系斜向捩。最后都是走松沉下塌外碾之劲。

    第七式 斜行拗步

    总述:第一个斜行用法练习很重要。其重要性体现在动作一、二的用法和动作四、五的拗步下采上击之法。某些派生的太极拳只继承了其拗步搂膝之动作,却忽略了前者,非常可惜。读者要注意。

    第八式 初收

    总述:此式充分体现太极拳顺势借力、造势借力之巧用。开始设敌人双手抓(或推)我胸部,我略右转,是从胸部让敌人左手落空;略向左传,是让敌人右手落空,同时,我迅速用双手下沉里合上翻外开而棚开敌人双手,并乘势进击敌之胸部、头部,然后再顺势反拿敌双手肘臂,向上托发。如敌人避我上托之势而下沉,我又顺其下沉之势,变按,按其臂、按其肩、按其头,随机应变。同时,下边提膝击其裆腹部,如他低头,上下合击,使敌失败。

    第九式 前趟拗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