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传统太极推手的韵味上海太极拳

传统太极推手的韵味上海太极拳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0 13:26 编辑: 网络 查看:

传统太极推手的韵味  上海太极拳 (2009-10-25 19:26:42)

标签: 养生 太极拳 太极推手 本始 王宗岳 上海 杂谈 分类: 武学述真

传统太极推手的韵味

 

祝大彤     

 

  近几年在武术期刊上有推手论文面世,各家各派对推手拳理抒发己见,还有以“传统风味”赞扬。我认为“韵味”更有文化气息。文中提到王宗岳、陈长兴、杨露祥、武禹襄、李亦畬几位先贤大师,要修炼太极拳,继承他们的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要忠实继承科学发展,我们才不愧为他子孙。下面是先贤的拳诀教旨,请看先贤有关太极拳的精华论述。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

 

  陈长兴:“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内外相连,前后相需。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脏百骸悉在其中矣!”

 

  杨露祥:“站住事定往外打。”

 

  武禹襄:“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李亦畬:“用意,不是用劲。”

 

  试析王宗岳的核心理论

 

  很多传统太极拳爱好者,通常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视为太极拳的母论,也是必须遵守的太极拳“宪法”。

 

  我们听听《黄帝内经》对天地大自然本始的论述,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阴阳别论篇)

 

  天地大宇宙,阴阳无处不在,人体内外周身亦然。杨氏老谱中对人体阴阳论:“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为大极之体。”已故王培生大师说:“大极就是阴阳,没有阴阳就不是太极。”习练太极拳和太极推手,说很多话,不说阴阳也不是太极拳,也不是太极推手。

 

  太极拳 动则阴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王宗岳)。太极拳理源于老子的道,易经之变化,我们习练具有阴阳变化特性的太极拳,应按拳理行功,阴阳为本始,阴隐阳显,应以“太极功夫在拳里”的本始为基础,修太极拳应修阴阳变化, 依“其根在脚”的拳理,立柱式身形,“太极拳术的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杨澄甫《太极拳十说》之四“分虚实”)虚实即阴阳,学练太极要学阴阳,否则为盲练。

 

  练拳时,脚为根,阴阳虚实已经很明确,实腿实足虚腿虚静(杨禹廷语),手、胳臂呢,同样有虚有实,不能双重。“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双重之病未悟耳”(王宗岳语)。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双手上的虚实阴阳。手脚习惯虚实以后在推手较技中,对方以右手攻你左手,左手阴解困。拳友们在习练中去体会,如此阴阳变化,这是内功,任何技巧和招术,在强劲的进攻下,是无法化解的。

 

  陈长兴的内功实践

 

  先贤陈长兴是太极“杨无敌”的老师。他练拳推手上身不动,素有“牌位先生”之美誉。我提到周身整体三不动,不要有动意,即上身不动,不主动,不妄动。动意、主动、妄动都破坏自己的园活的身形。我在教拳时令学员身子不能晃动,肩以下胯以上是空的,即空胸、空腹、空松得像灯笼。

 

  空松胸腹也是习练者的文化道德修养,不主动、不妄动,是以没有动意基本功为保证的。练拳推手动意在先,身形四脚容易出力。陈长兴教旨”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内外相连,前后相需,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他清楚地告诉我们,他练拳、推手,是空松周身四肢,内外相合,上下相随。也就是在拳场流行的拳诀:“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是“无往非劲”太极拳动静相兼的学问,不是初入拳场所能把握的上层面的内功。在社会上看到很多推手爱好者三五成群凑在一起,一般都是身形乱晃,主动妄动,妄动身形,摇头摆尾,闪腰挪胯,出现身形三大病:缺陷,凹凸,断续;手上四大病:顶、偏、丢、抗。一来一往互相推拉,按太极拳拳理规范要求,都是在违规操作。

 

   推手运动冠以“太极”二字,一定要循规蹈矩按拳理拳法规范自己的身形动作,把握太极拳的深刻内涵,诸如阴阳变化、举动轻灵 内外相合,上下相随,用意不用力,动分虚实,安舒正中,动静开合,心脑不接,空手轻扶等等。在动作上把握,空腰松胯,松肩垂肘,手脚结合,展指舒腕,脚虚松趾,没有踝腕,溜臀裹裆,虚实渐变,退去力点等等。

 

  杨露禅的中定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