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传统太极推手的韵味上海太极拳(2)

传统太极推手的韵味上海太极拳(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0 13:26 编辑: 网络 查看:

  传说杨露禅进京后,击败了清朝八旗教练被誉为“杨无敌”,坐上八旗总教授的头把交椅。杨露禅凭什么从山野乡村来到京城如此风光呢?他的恩师陈长兴将太极拳的空、松、虚、无功夫传授给他,他的内功绝活,“站住中定往外打”是吴图南大师颂扬过的中定功夫。

 

  拳场有“进圈容易退圈难,最难中土不离位”之说 我多年修炼太极拳,深知中定功夫最高深,高深的中上不离位,属于上乘内功。中定功夫为什么难练?中定是太极拳上乘层面高境界的内功,从内到外没有动意,不丢不顶的心态平和的静。王弼主张,“静为本,静是动之本 动起于静”,“大道全凭静中得”(《金丹真传》),“大道以虚静为本”(《丹经》),孟子有“静神”之说。凡武术,静是最难把握的。大极内功上乘的大师是不怕力的。对方攻来,你只要心静,肢体净,对方是难以攻破你的防线的。请你和朋友试验,对方攻你,你不妄想他欢你的部位心态平和,静下心来看他的身后,奇迹出现了,他的攻势自破你便会转危为安。

 

  心态平和,是太极拳人修练的高境界。不妄想着学练推手去制约地人,如此想法很难修炼到高层面,高境界。

 

  武禹襄,李亦畬在理论上的贡献

 

  在太极拳修炼中,武禹襄传授道法,告诫我们后学者,“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李亦畬实话实说,在练拳推手时千万千万“用意,不要用劲”。爷俩语重心长,可称大公无私传授太极真功夫。“举动轻灵”和“用意不用劲”能不能体会为练拳推手不主动,不妄动?

 

  如果没有前辈先贤指导我们习练太极拳要举动轻灵,不用力,咱们要用多少年才能悟到如此高深的大极拳修炼的拳理拳法呢?我在先贤拳理的指导下练拳多年体验到,武术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迅猛刚烈的动作,不是太极拳练法的模式,人类生活行为不完全是太极拳练法,而人类行动的步是太极拳练法重要的启迪。人类走路从儿时摇摇晃晃的学步到成人,人类走路多为单腿(脚)重心,先减后加。只有被动减法,不要主观,主动,方可轻灵。轻灵可以放松身心,没有过甚的欲求,心态平和,练太极拳健体强身,益寿养生。轻灵练拳,最为接近练拳不用劲,不用拙劲。只要想着练拳推手去战胜对方,身上就会僵紧。难以放松身心,这似乎是一个没结没完的怪圈循环。

 

  修炼太极拳,首先要忠实继承,然后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说时容易,做起来难,绕了几个圈子,从阴阳变化中找到切入点。习练传统太极拳,首先触及到的理论就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太论中提到“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如何去达到阴阳呢?难,很难!向资深专家请教,人家不爱答理。有拳友说,他们遇到不明白的难题,问过老拳师,老拳师也是不答不理。后来明白了,老拳师学拳时,老师教什么学什么不能问,问话太多被老师认为是轻浮,练拳不踏实。我1960年,随学杨禹廷大师,为了讨好老师,问他老人家,怎样沾。从面部表情看,杨老爷子不耐烦,说:“我手上没浆子(糊),不会沾。”武术名家王培生提倡“傻练”。过去习武,老师教什么,学什么;说什么,听什么,一般不能多问。

 

  现在太极拳教学有重大的改进,各级别的拳师都录制了VCD光碟,影像资料很多,各类教学理论书籍很多,供后学直观学习,也可以深研拳理。尽管如此。“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用意,不要用劲”的拳理不是一看能理解。大极拳的知不全是理论上的知,也不是嘴巴上的知。传统太极拳的知与各门类的学问不同,要求知者是身上知拳,心理理解拳之后能在身上反应出来,此种知是身知,称谓为体悟。所谓体悟、身知,在说到空手时,对手在身知手上接触听劲时,手应该是空松的,如果提到空胸,对方单手或双手触摸胸部听劲时,胸要空松下……举动轻灵,用意不用劲功夫的修炼,循规蹈矩并不是很难,经过努力,规范行拳是可以达到的。

 

  武禹襄在《十三势行动心解》有一句名言:“其根在脚,形于手指。”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陈式太极拳理论家陈鑫,对手的修炼,明示“妙手空空”。在习练中注意规范,放松双脚,从脚(脚趾)往上松踝、膝、胯、腰、肩、肘、腕、手(手指)等九大关节,以把握太极拳内功上身。太极拳修炼,很具体,很细腻,每个细节都要十分注意修炼内功,首先心态平和,静下心来。练拳的过程就是退力的过程,一秒一秒的积累内功,一点一点放松肢体,手上不要挂力,稍安勿躁。王宗岳又教育我们,练拳亦有“舍己从人”的心态,在拳术上也要舍己从人。上文举例说时,身上三大病,手上四大病,陈鑫提到

 

  太极拳修炼是“舍己从人”,把王宗岳这句教义弄明白,把握太极拳内功,成为松体人为时不会太远了。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六十六条经典禅语

后一篇:上海太极拳社——技击生理学

评论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六十六条经典禅语

    后一篇 >上海太极拳社——技击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