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武结缘 感恩太极
——宿迁市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胡继军
少年习武
本人自幼喜爱武术,少年时期受家族的影响,随叔父练习少林拳、形意拳,同时与喜爱武术的少年伙伴经常在一起玩耍练习,在习武过程中,没有刀、没有棍,就用木板自制一把木刀,用挑水的扁担当棍练习,武术陪伴我度过了少年时光,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少年的乐趣,至今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小学二三年级时,下午放学后,正常和小伙伴们在一起舞刀弄枪。有时在学校里,有时在离家不远的黄河滩或庄家地里,练习拳、刀、棍术,什么鲤鱼打挺、前手翻、抢背、旋风脚、二起脚、旋子......,练的满身是汗,浑身是泥,有时忘记回家吃饭,一直到天黑才回家。
记得有一次,与一位小伙伴对打,当他退到一棵梧桐树边,我一拳向他头部打来,他往旁边一闪,我一拳打在梧桐树上,当时树上凹出一个小拳窝,水从拳窝中渗出,但是我的手也肿胀了好几天。小伙伴都说:“你太认真了,使那么大劲干么......”。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因为练武,少年时的我身体强壮,经常帮父母干一些重家务,如挑水、抬大包、拉平板车等。
坚实的武术功底,为后来的我学习太极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武术的挚爱,并通过阅读各种武术书籍与杂志,使我更加喜爱武术,并一直坚持练习至今。
胡继军会长接受宿迁市电视台采访
与太极结缘
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偶然一次,我在当时的新华书店,买到一本1982年出版的田秀臣、阚桂香写的《陈式简化太极拳》一书,当时新华书店武术书籍非常少,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我一边看书一边练习,这是我接触陈式太极拳的开始。非常有戏剧性的是,现在田秀臣前辈是我的师爷,阚桂香是我的师姑,可能这就是太极缘吧!
我一心琢磨太极拳书里的拳理拳势,越学兴趣越浓,但是有许多不明白之处,加之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以及想有更高的追求,我就萌发了拜师的念头。
2002年通过河北省石家庄马虹老师的介绍,拜南京凌志安为师。2010年又拜北京田秋田(田秀臣的侄子)为师,成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在两位恩师的精心教导与培养下,使我的拳艺大有进步。
我的第二位太极拳老师田秋田,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北京陈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与老师相识并拜入门下,是非常有缘的;2004年10月,我随南京师兄凌南平到江苏连云港市,参加“中国—连云港首届全国太极拳交流大会”太极拳比赛,当时我获得第二名。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在比赛现场,看到我的比赛场景,对我说:“年轻人,打得好,你是什么地方的......”。通过与老师的交谈,他对我的体格与拳艺非常满意和喜欢,并送给我一套田秀臣师爷的影像光盘。鸿雁传书,通过几年的书信来往与电话交谈,我有了拜师的念头。用我的真诚之心,终于感动了老师,同意收我为徒。2010年4月,老师不顾年事已高,路程遥远,亲临我的家中传拳授艺,并举行收徒仪式,正是接纳我为入门弟子,并送书法作品《太极缘》一幅作为纪念,鼓励我练好拳并传承发扬。
太极之路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在没有明师教导之前。通过书本、杂志的学习,以及和拳友的交流,我感觉对太极理论有了一些认识,在拳艺上有了一些进步。但是,通过走出去参加比赛,外面的世界非常大,听到的、看到的、接触到的......;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感觉白练了这么多年。对拳的理解、练习的方法、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回来后,在和拳友的交流中,我们分析了我们当地的整体太极拳的状况,其中一位拳友陈复松(后来成为我的师兄,他是马虹师叔的弟子)说:“继军,如果你是锻炼身体,这样就行了,不必要求太高;如果你想追求更高,就必须走出去,访高朋拜名师......”。师兄的一席话,让我思量很久,一是因为当时我的家庭比较贫困,夫妻二人的工资,只能维持每月的生活开支;二是思想比较落后,我有三个女儿,一个读初中二个读小学;所以,生活上捉襟见肘。
但是我人生唯一的喜爱是武术,是太极拳,我想追求更好、更高,想通过我的传递,把太极拳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造福大众,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笑。很高兴我拜师的想法,得到爱人的支持,至今回想起来,真的要谢谢我的爱人。没有家庭的和谐,爱人的理解,我的太极梦是不可能做到的。
师门情深
南京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承人、太极名家凌志安恩师,是我的第一位太极拳老师。
想起第一次相识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恩师宽厚待人、和蔼可亲的面容;轻灵潇洒、松软弹抖的功夫,使我难忘、如痴如醉。在南京大学恩师的教学点,恩师对我的师兄弟们说:“这是宿迁来的小胡,你们以后多多帮助他,小胡练一练”,我连忙说:“我学的比较杂,学过陈式简化太极拳、陈正雷老师的老架、马虹老师的新架,打的都不好,请老师指教”。
演练时,我打了一趟马虹老师的新架,震脚发劲,出拳迅猛,翻腾跳跃,时而带有发声。练完后,满脸是汗,气喘吁吁。来自南京各个晨练点的师兄师姐和学生们,都为我鼓掌,可老师没有任何举动,表情平淡,好像在想什么。我连忙走到老师面前,老师看了看我说:“基本功还可以,能看出从小练过一些,打拳还得下功夫”。可能是人多,给我在大家面前留个情面,没有说透。但我从老师的眼神中,看出我打的拳老师并不满意。
大家晨练后,互打招呼各忙各的,老师因有事,对我的高师兄说:“你陪小胡去吃早点,中午你们都到我家吃饭”,说完就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