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某人的太极功夫,并不是看此人身体多高,力气多大,是否熊腰虎背魁梧粗壮。而是先搭手一试,哪怕对方看上去弱不禁风,“貌不惊人”,也不要粗心大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真才不露相”,与对方搭手时,必须先端正态度,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先听听对方内劲功底如何,如对方“听劲灵,变劲快,化劲活,拿劲稳,发劲准”,哪怕你体重比对方重一倍,也无济于事,稍粗心大意就会被摔得鼻青脸肿,此时就更不能盛气凌人了,就应反省和老老实实甘拜下风。 练太极拳学推手,力与劲是一对冤家,如外力不舍弃,内劲就不长,有些人练了几十年见效甚微,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总想摆老资格、“露一手”,开始用“小力压人”,慢慢用“大力压人”,小力、大力逐渐变成僵劲拙力,到时后悔晚矣。切记“舍己从人”不要“以力压人”,否则越练越背道而驰。力与劲不仅是冤家,而且“脾气”“性格”截然相反,力有形、劲无形,力方劲圆,力涩劲畅,力迟劲速,力散劲聚,力浮劲沉,力钝劲锐等等。
谈到劲,除了上面着重提到的“棚、捋、挤、按、采、捌、肘、靠、沾连粘随”外,还有诸如“听劲、懂劲、走劲、化劲、接劲、借劲、引劲、拿劲、发劲、提劲、沉劲、截劲、断劲”等等,在推手中也各有特色,今分别探讨如下:
(一)听劲
听劲在推手中贯彻始终,“听”并非用耳朵去听,而是以周身皮肤之触觉去感觉。只有练拳架能松、能沉,推手时能做到粘连粘随,才能通过皮肤接触感觉到对方劲路的来路去向。练听劲就是练感觉的灵敏度,僵劲拙力者不能练出听劲,一定要在练拳时就注意力与劲的运用,所以练好拳架是进行推手的必要条件。
(二)懂劲
练成听劲后,使你对对方的意图逐渐了如指掌,逐步去掉顶、匾、丢、抗之病,这就开始进入懂劲阶段。能懂劲一定能听劲,但能听劲不一定懂劲,所以懂劲比听劲更难练。往往经过名师口授和自己加强练习,在细细揣摩中慢慢悟出。简单、急躁是难以进入懂劲地步的。
(三)走劲
上面说到,劲是无形的,推手时通过“意到、气到、劲到”,劲路在体内沿弧线虚虚实实、刚柔相济、忽大忽小、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地进行圆周运动。太极功夫越深,旋转越小即圈子越小,往往能达到闪电般一触即发地步,那就是圈子半径趋向于零,达到“化即发”的高乘阶段了。
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在《飞狐外传》一书中对太极走劲有较形象的描述:
乱环诀
乱环术法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
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能拨千斤劲。
手脚齐进竖找横,掌中乱环落不空。
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乱环诀”形象地说明了太极走劲出手招招成环,所谓乱环,就是说拳架虽为定型,但劲路变换取决于人;手法虽均成环,却有高低、进退、出入、攻守之分,划圈也有大圈、小圈、平圈、主圈、斜圈、正圈、有形圈及无形圈之别。
吴式太极拳走劲往往暗蓄环劲以无形克有形,引对方进入自己的无形圈内,那就要其左即左,要其右即右,变化越来越多。走劲时圆圈的一半是避实就虚,另一半是根据听劲,找到对方的弱点乘虚而入,就这样虚虚实实地以四两微力就能拨动对方千斤。
(四)化劲
化劲是顺人之劲,或高或低或横或直或快或慢,都能与之结合一致,粘而化之。一般都是前半圆圈(有形或无形)粘而化之,真正的化劲,在化中须有虚虚实实地折叠,使人不知劲路,直至对方失势为止。在化劲时劲中也略含棚劲,但强弱适中,注意弹性,在对方之劲将出而未全出、将至而未全至时随势而化,不要太早或太迟。化时走的圈视功夫深浅而定,功夫越深圈越小,直至到“化即发”地步。功夫深的听劲灵敏,对方稍有微动即“一动无所不动”,在对方尚未觉察时,腰跨腿意气劲都已作了调整,以不露形的无形圈还给对方,化时极柔软,还时极坚刚,往往使对方招架不住。
(五)引劲
引劲是对方不出劲而引诱他出劲,以便“后发先至”;或者引诱对方按自己理想的路线出劲,一般引劲是处于化劲和拿劲之中间。要引诱对方出劲对功夫浅的人来说谈何容易,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中了对方的圈套,因引劲是在对方不动的情况下出微力试探,如对方功底略高一筹,他会顺势来个“引进落空合即出”,反而中了对方圈套。为了不至于上当,在引劲同时即轻灵圆活地变方向变速度,当对方迷惑不解作同样试探时就引其入壳,实际上这是假引劲而促使对方真出劲,促使其神散气浮,正在惊慌之际,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引劲不仅是用手来引,也可用身法、腰法、步法等,一般初学者不易做到。
(六)拿劲
拿劲是拿对方实处、僵处或钝处,如对方非常轻灵,将拿而未拿到之际,要注意不露形。一般是拿活关节,拿到后不要使对方化脱,否则自己会受到很大威胁。拿劲一般不是用手拿,用手拿容易被对方化而反遭危险,主要是腰腿上的劲;不是用力拿而是用意拿,步法、身法方向是否合适也很重要。使用拿劲时,务使自己尾闾中正、顶悬步稳,对于自己重心更须注意,“拿人不过膝,过膝即不拿”,影响重心而不稳的不拿。一般功夫深的将对方拿而不发,这叫“入榫”,对方不是敌人,就不致使对方难堪,拿劲也分有形无形两种,功夫愈深拿的圆圈越小,这是一种高深功夫,非刻苦努力不易成功。
(七)发劲
发劲就像抛物与射箭那样,均在一刹那间,欲抛即抛,欲射即射;发时敛气凝神,目注对方,尾闾中正,虚领顶劲,涵胸拔背,沉肩坠肘,伸指立掌坐腕,向下松腰坐胯,真正做到“意到即气发,气到即劲到”,发者本身愈觉未使劲,而对方却愈觉沉重。发劲时决不能犹豫不定,欲抛不抛,欲射不射,欲发不发,倘犹疑不决,意气一断则全功尽弃。劲发出后,最好是对方双足离地一次腾出,如对方只能带跳带退则次之,主要是气与劲不足之故。如发劲不通畅,或给对方威胁不大,就要找出其中原因,一般发劲不通畅就需检查自身,肩是否坠而松,肘是否沉,往往要在腰腿脚上找原因,腰腿配合不当,其身散乱,发劲就不能“完整一气”。如发劲后给对方威胁不大,原因就更多了,从机势上找原因,即发劲是否正处得机得势时发的,还是过早或过晚,过早即易与对方发生顶撞,过晚则对方已开始转化;从方向角度上找原因,在方向角度上是否最奏效时发劲的,这就要看听劲、懂劲程度如何,化劲水平如何,稍有欠缺都能使发劲造成方向角度上的偏差;从时间上找原因,发劲是否恰当其时等等。
发劲种类颇多,有其极猛的冷劲,是在对方不知不觉中下手,危害极大;断劲是在引人得势后内劲稍微缓了一缓,随即以全身蓄劲向对方要害发去,猛烈异常;抖跳劲是当自己被对方粘住时,即用腰腿劲抖拍对方,使对方双脚腾起,像排球一样;钻劲较沉劲厉害;分劲较寸劲狠;截劲较长劲为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