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张丽萍(乐活太极养生馆、杨氏传统太极拳傅清泉嫡系传人)
讲座时间:2012年4月28日(星期六)13:30
讲座地点:嘉兴市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经过长期实践,人们发现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和防治疾病的运动形式。我国是最早运用体育运动防治疾病的国家,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指出:“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汉代名医华佗的理论是:“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这些都说明,太极拳在防治疾病中有着积极的作用。现代社会注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太极拳越来越为人们所追求和重视。
传统杨氏太极拳的
作用和特点
养生和陶冶情操
许多朋友通过太极拳的活动锻炼,慢性疾病无形中消失了。有很多医生在给慢性病人开处方时,就建议打太极拳,因为通过打拳会有疗效,这种方法是药物和锻炼相结合。
太极拳要求动静结合,适应性强,无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能练。杨氏太极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作平稳缓和,式式均匀。比如有心脏病的人,不能练动作比较激烈的运动操,而练太极拳就可以,只要坚持锻炼效果就很明显。练太极拳还能协调平衡神经。因为太极拳要求“静”,思想集中,全神贯注,排除杂念;另外,活动增加了体力疲劳,有不少人有神经衰弱症状,练后睡眠就逐渐正常了。练太极拳对高血压患者也起作用。一般高血压都伴随着心脏病,属于循环系统疾病。这种病要求心静、环境安静,同样练拳也要求心静、体松,环境清静,二者统一在“静”中,在“静”中进行活动,练拳后就感到很轻松愉快,血压也就稳定了。所以朋友们应既练功法又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杨氏太极拳特点
杨氏太极拳的特点,可用28个字形象概括:“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圆活连贯,速度均匀,上下相随,全神贯注,呼吸自然。”其拳架风格:“舒展大方,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
传统太极拳养生
及太极有氧运动
打通经络
不管是站桩还是迈太极步,乃至练拳架,都强调要提肛。提肛能起保健作用。因为肛门附近有三条经脉:督脉、任脉和冲脉,这三条重要经脉都起于会阴,分别主管着气、血和性。气、血、性是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键的东西。这三条经脉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从起式的第一吸开始,就同步进行“收阴提肛门”,并持久地保持到收功才放松。
一开始练习打坐,多数人是坐不住的,开始是大腿根疼,一直延伸下来,到大腿、膝关节、小腿甚至脚踝。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说明经络不通,打坐有利于腿部经脉的疏通和血液流通。
练习身体冲着气感
如何才能得到气感,先谈谈我个人的粗浅体会。“虚心实腹”,就会“气益鼓荡”,动作要做到稳、柔、缓、匀;呼吸要细、匀、深、长,易于气沉丹田,气遍全身。练拳中行气如九曲珠,即动作一起,意念就要跟上,意到气到,好像珠子走盘那样圆滑,没有停顿,上下左右连贯协调,处处贯注着气,使身体舒松,气血畅达,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在全身运行时,内脏器官进行着气的按摩,这促进肌体与外界气体交换,增进新陈代谢。内气在体内产生首先体现在手指上,经过一段时间练拳会感到手指发麻、发胀、发热,这就是初步气感,再逐步做到周身放松、心气下降、收腹提肛,慢慢就会感觉到小腹发沉、发胀、发热、肠鸣,这还只是初步有了丹田内气的感觉,虽然感觉还很弱,时有时无,但继续练下去会进一步充实饱满。另外,在练套路时从动作要领、基本用意、攻防含义中去体会就会更深透。推手时会根底扎实,沾、粘、连、随和听、化、拿、发掌握得更好,逐步实现练拳者要追求的内外兼修、虚心实腹,达到健身、强身、防身、娱乐的目的。只有练出有氧运动的最佳效果,才能增强免疫力。
做好人体的结构
练习太极拳除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均匀的呼吸,在练习中特别强调拳架要符合人体结构,尽量做到“心静”,全神贯注,因此它能调节身心,对人体各大器官、神经系统、心脑血管、呼吸系统、骨骼肌肉等都会有极大的益处。
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的运动,步伐稳健,关节伸屈灵活,会使人形成良好的体型,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作用,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功能与新陈代谢过程。太极也是一种需要思想融入的拳术,习练中会悟到很多哲理性的东西,然后把所悟到的融入生活,相信会有很大收获。
太极拳与“太极操”的区别
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太极拳的门道是什么?
我们看太极拳演练,一些功底深厚的老拳师,练拳出神入化、韵味十足,而一般人练拳,总使人感到平淡无味,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太极拳与“太极操”的区别。像广播体操等以肢体为主的简单运动就是“操”,所以,如果练的是太极拳的套路,而没有内劲与内动,就只能是“太极操”。
太极拳与“太极操”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内动”,这也是太极拳的门道。行拳不能只注重手动、脚动,真正的太极拳应当是根节在动,由内动带动外动,这也正是“节节贯穿”的体现。那么,根节在哪里?在腰上。上肢动作的顺序是腰动、背动、肩动、肘动、腕动到手动。下肢的动作是腰松、胯松、膝松、踝松,腰带胯,胯带膝,膝带踝,最后达到脚,做到轻起轻落,灵活自如。例如绷、捋、挤、按、采、列、肘、靠、推、分、插等动作,看似手在动,其实都是腰在动,而后带手臂,最后体现在手上。进退步也是如此,这就是内动。我们一定要学习太极前辈留传下来的精髓,而不仅仅是套路,既打出端庄、舒展、漂亮的外形,更体现出传统太极拳的内在韵味。
太极拳适用人群
究竟什么年龄练太极拳好呢?有人认为老年人较适合,殊不知到岁数大了再练,虽然可以,但身体各种机能已经退化,练习效果也不会太好。据科学分析,练习太极拳最佳年龄是12岁到4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身体和领悟力都是最好的,这时锻炼不仅能强脑益智、强身健体,还能预防各种疾病,修身养性。
初学太极者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