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浅谈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浅谈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23 01:22 编辑: 网络 查看:

    太极拳,乃中华武术大家庭中一朵美丽的奇葩,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种结合了中国古代导引吐纳等养生功法以及华夏五千年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老拳术(岂能笼统的定为某山沟某人某时创遍?),被世界各国的人们称之为“东方芭蕾”。她不仅姿势形体运动行云流水、气定神闲,而且囊括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

 太极拳作为一门拳术,她的早期必然是为了防身格斗与技击而产生的,直至建国以后科技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和娱乐锻炼形式的高要求才慢慢挖掘出太极拳的修身、强体、益智、健脑、祛病延年等一系列特殊功效。

    新中国于1956年组织一些所谓的专家在杨澄浦宗师大架基础上,创编普及推广了杨氏24式太极拳(我们暂且不论当时环境下所谓的“反技击论”,因我此文只谈养生),从而使得太极拳练习者的数量与日俱增,当然这不仅仅是国家政府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太极拳自身所具备的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通过练习太极拳,坚持这么一种柔和、缓慢、静心安神的有氧运动,治疗甚至治愈诸多慢性疾病以及现在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的例子不甚枚举。

    中华传统养生功法讲究通过某种肢体的运动形式“养气”和“养神”,中国传统医学则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经络贯穿上下,联通内外,内联脏器,外通肢节。而太极拳运动形式的要求则是“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用意不用力”,“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节节贯穿”等,均符合传统养生功法和传统医学的要求,故而能强身健体,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任何一种运动锻炼形式,如果突然且强烈的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然而太极拳运动形式则强调全身的放松,心情的平稳,气息的和畅,如此则大大削弱或转移对自身气机的刺激和脏腑的影响,从而有利于经络的疏通和畅达。其次,太极拳全身性的静、正、松、圆、缓、匀的运动状态,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加大经络更加有序的传导和疏通,有助于经络的畅通,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滋养各脏腑组织器官,维持、保护和强健机体功能,提高自身正气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再者,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腰部放松轻缓的旋转、四肢松揉平稳的屈伸对全身脏腑经络,骨节肌肉所产生不同的揉按、磨动、拉伸作用,我们称之为“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灸的作用,通经活络,调畅气机,阴阳虚实,加强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有的女同志四肢不温、月事疼痛、偏头痛等,祖国医学认为属于气血失调,情志不畅等自身功能紊乱导致,所以练习太极拳可以极大的改善甚至康复。我教授的一位太极拳学员,不慎把腰扭到(或俗称岔气),我通过简单的按摩,再加上太极拳一些功法姿势,十分钟不到,他自言不觉得扭伤部位疼痛。

 我个人是学习中医的,接触学习和感悟祖国医学这六七年,看到或听到我的老师教导告诉一些如中风后遗症、偏瘫、手术康复性治疗、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症(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通风、偏头痛乃至当今社会普遍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等,我的老师大多在诊断治疗过程中,都要要求建议患者病人习练太极拳或者某种针对性的功法训练,当然我就成了义务指导员教练员。通过练习太极拳等功法,达到改善和康复的比比皆是,数不胜数。现今体育专家认为,大小腿肌肉群的高功能运动,使人体如同增加了许多小水泵,帮助心脏工作,即减轻了心脏负担,又有利于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由于太极拳讲究重心平稳,不可过大起伏,放松肌肉骨节,气沉丹田,这就有利于下盘的稳健与灵活,气血下行,调整人体上下不均衡的状态,可防治血压高等病症,有抗衰老的功效。常言“人老腿先老”,中年以上的人往往出现上盛下衰的诸种病症,美国医学界己把老年人由于跌跤而死亡的现象逐年升级的问题,列为导致死亡的第三大敌人,从而使练习太极拳达到自我强健和保护的功能。

    太极拳自杨家第一代宗师世人称之“杨无敌”的杨露禅带出山沟,走进北京,入住紫禁城,乃至后来其子杨班侯和杨健侯,其孙杨少侯和杨澄浦的不断发扬光大,不断的为世人所知。现在太极拳已经走出国门,进入世界诸多其他国家,成为人们喜爱和追捧的锻炼修行方式。美国、英国、德国、澳洲、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有人专程来到中国,学习这古老的养生和技击兼备的太极拳术。师伯李克俊就曾经受到英国皇家太极拳健身协会的邀请,前往英国讲学,跟随国家太极拳冠军队前往日本交流讲课等,已算是我贵州杨氏太极拳支系对于太极拳推广普及,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的点滴贡献。试想太极拳若只是莽夫之拳,匹夫之勇,岂能立足国门,走向世界?

    太极拳从中国传统医学角度来说,中老年人肝肾亏虚、阴阳失调、气机不顺,出现血压升高、心虚失眠、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食滞便秘等症状。患者看上去却是红光满面,并无病容。然而,气血虚亏,腿脚发软,行动不便,走路时间长,极易导致足后跟痛、膝关节发硬、腰酸背疼、浑身乏力等症状。中医认为,人过四十,肝肾易亏,犹如根枯而叶黄。浇水施肥应从根本着手,滋肝养肾,虚不受补,乃是养生保健的常识。除了服用一些有滋养作用的食品和药品外,重要的是加强人体自身有目的的锻炼,例如太极拳的形体运动,太极拳功法中又包含了中华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五禽戏等,是为了通过这种特殊的锻炼方式,达到骨骼肌肉的强健、气机的调畅、阴阳的平衡、扶正祛邪的效果。中医和太极拳运动认为人体丹田与命门之间(即小腹部位),正是人体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化为精、气、血最关键最根本的部位,太极拳运动形式恰恰要增强小腹、腰、裆部以及下肢运动,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气血循环畅通。然而腰脊和腿部增强,自然血脉流畅,精神旺盛,长久不衰,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太极拳不仅强调肢体放松,而且练拳全过程都要求精神放松,大脑意识的专注和安定,使大脑抑制与兴奋结合,久而久之自然能达到心态的平衡。

    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技击术和养生术,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制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同时太极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性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地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影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