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四十九、武侠小说家向恺然先生练习太极拳之经验(三)(2)

四十九、武侠小说家向恺然先生练习太极拳之经验(三)(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18 07:06 编辑: 网络 查看:

太极拳在武术中为最有研究之兴趣与价值者,提倡国术自应对之有相当注意。但万不宜以太极为普遍研究之拳术。只可于国术馆中设一太极拳术专修之科,非有志深造及资性聪颖者,不得入科练习。因其理太精微,法太复杂,无论天生身体如何灵捷,资性如何聪颖之人,亦非一年半载之练习所能致用。并且初学者练之不能发生兴味。任何艺术,如研究者对之不生兴趣,即不能有所得。

练他种拳术,但能朝夕依法苦练,不须运用脑力,有相当时日,必有相当成功。练太极拳则非运用极细密之思想力,纵竭一生之功,亦不过偶然得着一部分作用,如练外家拳者之专善用某几种手法而已。经中所谓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可见非能运用极细密之思想力者,不能练太极拳。

此与以上屏寂思虑之言,并不冲突,以上乃屏寂妄想之念。

太极拳为内家拳术,注重上下丹田,本近道家导引之术。但近之论太极者,多因其名为太极,遂以八卦五行生克之理、阴阳变化之言,附会易理。则窃疑其理论虽高远,与事实、捋、挤、按、等八法,并无一定格式。前已言之,何所根据。而拟之八卦,至前后、左右、中定在太极架式中更无其名称。且任何拳术亦不能离此五者。拟以五行,尤以不伦不类。

太极拳固注意阴阳变化,他种拳法何尝不注重阴阳变化?太极拳自有其非他种拳所能比拟之长处,决不在此似是而非之玄理。当科学昌明之今日,我等研究提倡,当应按照实际加以判别,不可震惊古人之言,或名流所断论,遽予盲从。

我于太极拳用功甚浅,但其方法及名称尚能记忆,且尝见深于此道之人,教授徒弟。实不闻

十三式之不能附会为八卦五行,也至明显。不知与我同好者,亦有曾致疑于此,而欲从事研究其所以然者否。

杨澄甫吴鉴泉均以专练太极拳有重名于北平。或曰:杨澄甫善发人而不善化,吴鉴泉善化人而不善发,以是二人均有缺陷。若兼有其长,则尽太极之能事矣。

我曰:事或有之,于理则殊不可通。因发与化似二而实一,不能发则不能化,不能化亦不能发。故经曰:粘即是走,走即是粘。不过原来体格强壮,气力充足之人,发人易远而干脆。杨体魁梧,且尝闻与其徒推手时,常喜自试其发劲,故其徒皆称其善发人。吴为人性极温文,且深于世故,不论与谁推手,皆仅守范围,不逼人,不拿人,人亦无逼之拿之者。闻其在北平体育学校教太极拳时,学者众多,皆年壮力强。与吴推手任意进退,吴唯化之使不逞而已,始终未尝一发。故人疑其只善化,而不善发。我谓若吴亦尝发人,但发而不能动或动而不能远,则疑其不善发人犹可。今吴始终未尝一发人,证其平日温文之性格,可断其为不欲无端发人,招人尤怨,非不善于发人也。

我以北来略迟,于杨吴二君皆未谋面,然深信二君,皆为当今纯粹练太极拳之名宿,绝未掺杂他种拳法,以图讨巧,其工夫火候实不可轩轾。

在外家拳盛行之今日,欲求专练太极拳如二君者,恐未易多得。惜负提倡国术者,不知物色人材,闻二君刻均不在南京国术馆。

项城当国时,幕中有宋书铭者,自称谓宋远桥之后人,颇善太极拳术。其时以拳术著称于北平之吴鉴泉、刘思绶、刘采臣、纪子修等,皆请授业。究其技之造诣至何等,不之知也。宋约学后不得转授他人。

时纪子修已年逾六十,谓宋曰:某因练拳者,一代不如一代,虽学者不能下苦工夫,然教者不开诚相授,亦为斯技沦胥之一大原因。故不辞老朽,拜求指教,即为异日转授他人地也。若学后不得转授,某已年逾六十,将于泉下教鬼耶!遂独辞出。其从游者,终无所得。盖宋某拳师之习气甚深,其约人之不得传授他人,即不啻表示自之不肯以技授人也。

太极拳架式各家所传皆有区别。然不论其手法及姿势如何不同,其从首至尾须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滞,以满身轻利、气沉丹田为原则。则一也。

依此原则,又能时时注意阴阳,虚实变换,免除双重之弊。虽无明师指导,亦自有豁然贯通之日。练架式既练有真实工夫,则推手必容易进步,且不难出人头地。如练架式不下苦工,专从推手中觅作用,天资纵高,亦不过推得两手灵巧而已。身上功夫即增长,亦属有限。

我自乙丑年五月,从事练习太极拳架式,迄今不过四年余,前后已四易架式。因每从一人研究,即更换其人所传架式。当时亦颇认为有更换之必要。及练习既熟,始悟四种架式不同者,仅其外表动作,精神则绝少差异,其有因各人传授之不同,而互相诋诽者,特未身经练习,及入主出奴之恶习未忘耳。

练太极拳者,每有存心轻视外家拳之习气。论拳理,太极拳自较外家拳精细。但外家拳亦自有其好处。如练太极拳未练至能自由运用之程度,则尚不如外家拳远甚。此番南京考试之结果,便可证明练太极拳者,不如练外家拳容易致用也。

注年与杜心武自费留学日本,考入东京宏文学院,学习政法,1912年回国,与王润生在长活学官街富国矿创国技会,写《拳术》一书,上海中华书局印单行本。1913年考理家日本东京中央大学,与王润生一起练拳。1917年回国后,任湖南第一集团军总办公厅主任。1948年随程潜起义,任文史馆馆员。1956年任全国武术评判员。1957年编写《武术史话》。

2:转化为简体字过程中,按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对原文进行了分段,给出了合适的标点符号,并对文中明显的错误进行了订正,如“陈绩甫”误为“陈积甫”、“杨梦祥”误为“杨孟祥”、“刘思绶”误为“刘恩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