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1、杨氏太极拳拳式秘诀2、太极”五捶”之异3、八法简介(2)

1、杨氏太极拳拳式秘诀2、太极”五捶”之异3、八法简介(2)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2-24 03:2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一、搬拦捶
搬是搬移,拦是阻拦。搬拦捶是用于搬移阻拦化解敌拳,并随之以拳进击敌人。在太极拳法先化后打的原则下,具有强大的打击效杲果
搬拦捶是腰劲的主宰之下,以手螺旋式缠丝劲化除敌人直进而来的单拳,以搬为冽劲,以拦为捋劲(同时也是擒拿之法),采劲,以捶为棚劲,左手逆缠,右手顺缠出拳进击发放敌人。整个动作的手,腕,臂,肩,胸,腰,胯,腿协调一致,柔韧灵动,松肩拧胯,不丢不顶,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柔中寓刚,棉里藏针。
搬拦捶有定步,进步和卸步之分,进中有防,卸中有攻。
搬拦捶,在杨式,孙式,吴式中都称为”进步或上步搬拦捶”,武式称”搬揽捶”,仅一字之差(同假字),陈式称”掩手肱捶”,陈式二路另有”搬拦肘”,拳式虽有不同,但”搬拦”二字似有假借关系。
在动作要领和技击持点上,其差异为:
杨式:以右拳向前,向右划弧”刚”劲搬拦,以左掌向右,向下”采”而”捋”化。随后进身上步,左手逆缠,右拳顺缠为捶,击向前方。
孙式:以左掌内旋向下,”按”化,再向里”捋”而抓化(以达到”采”劲),随后跟步,以右拳由里向前从左手腕上击出。动作小巧,刚脆利落。
吴式:以双手在前方一上一下粘拦对方(即”手挥琵琶”式),身体后坐,左掌微内合,以横劲拦截并”捋”化,右手变拳向内收回,并也可以用向下,向后的”捋”劲,随后身体前移,右拳向前,从左掌旁击出。
武式:略同孙式,左手在左侧划一大弧,前落至腹前,以”捋”后”再冽”,”按”切化。后脚跟步,左实右虚,右拳从左掌腕上向前击出。
陈式:以”掩手肱捶”,左手为掌,右手为拳,左掌由逆缠变顺缠移向前,右拳顺缠向上收于后肋。双手均向内相合。随后身体左转,左掌向内,向下变逆缠”捋”而收于左肋,同时,右拳顺缠向前击出。双手内含暗使蓄劲兼捋劲,按劲,随之右拳发出。
拳诀云:
搬拦敌手再用拳,太极五捶此为先。
左搬明运右拦蓄,正身裹裆松两肩。
发劲须用腰脊力,拳捶直进雷电闪。
卸步旁移上步前,搬拦捶法重心端。

二、肘底看捶
将右拳放于左肘下,看守对方而待击,以静待动,伺机乘隙出击。”看”,是技击防守法之一,是指手法而言。有蓄而后发之劲。同时,”肘底看捶”的上手(掌或拳)为明,右拳下置为暗,明手可暗用,暗拳可明使,连环打击。
在动作要领和技击特点上,其差异为:
杨式,身体左转时,两脚左虚右实。同时,右手由后向前,由上向下划弧变拳而”采”化,左手由左至右转(裹)臂内旋,并向上立掌于前,以掌的”捋”劲,肘的”堋”劲”压”劲与右拳同时向内”采”,”洌”而”捋”合劲。
孙式:以左掌由右向左”堋”化立掌,右手变拳由后向前,由右至左”冽”劲置于左肘下,以待向前下方击捶。
吴式:在身体左转时,两手臂,腕伸直俯掌由后向前,由右向左与胸部高平移,均为”捋”劲,随后身体后坐,两脚左虚右实。同时,两手徐徐握拳,屈臂立肘,两拳互为立拳。右拳与之”冽”劲相合,并置于左肘下,待出。
武式:两手一上(左)一下(右),两手随身体左转而变拳,左手屈臂立拳于上,右拳平置于左肘下,待击。
陈式:身体左转,两手大开大合,左逆,右顺缠,左手向左下再上划弧翻掌于上,右手向左向内顺缠合劲。同时左掌由逆缠变为立掌。右手变拳顺缠自右前屈肘划弧,立掌于左肘下,使双手”棚,捋,采,冽,肘”法合劲。
”肘底看捶”在名称和定势上也有差异:
杨式:”肘底看捶”。左掌在上,右拳拳(眼向上,拳心向内)在左肘下。先行右手而后走左手。
孙式:”肘下看捶”。左手微弯肘(似伸直),插掌在前(掌指朝前,右手为拳(拳眼向上,拳心向左)在左肘下,先左堋掌,而后右下拳。
吴式:”肘底看捶”。左拳屈臂在上(拳眼向内,拳心向右),右拳(拳眼向上,拳心朝内偏左),在左肘下,两手(拳)同时翻拳定势。
武式:”肘底看捶”。左手为拳(拳眼向左,拳心朝内)曲臂在上,右手为拳(拳眼向内,拳心朝下)于左肘下,先行左手而后走右拳。
陈式:”肘底捶”,左手为掌(掌心向右,掌指朝上)在上(同杨式),右手为拳(拳眼向上拳心朝内)于左肘下,两手同时翻掌立拳定势。
拳诀云:
肘底看捶叶底花,移步转身三角法。
两臂分作园护顶,立肘巧妙敌拳化。
左肘花叶不是守,拧腰进击须合胯。
开合宜用深呼吸,太极捶肘把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