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它独特的技击、健身魅力感染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欢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成为一名太极高手的训练周期。
成为一名太极高手的训练周期
体育部门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太极拳是中国练习人数最多的一项健身运动。国际武联人士介绍,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爱好者。太极拳几乎已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扎根,最少有1亿人练习。但在过亿的习练者中又有多少人可以练好太极拳,成为真正的太极高手呢?回答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拳界素有“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说法,说明练好太极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如何练好太极,成为一名太极高手呢?纵观武术界现状,可以把高手定义为两类,一类是学院派,也叫竞赛派;一类是民间传统派,也叫技击派. 两派各有自己发展的道路,又各有其理论高手。造成这样分类的原因是现行的太极拳比赛造成的,是特定的太极拳比赛规则造成了这样的分类。目前太极竞赛中主要是根据运动员形体和动作上的表现实施评分制度。另一方面,在竞赛套路编排中又过度强调太极的表演性,过分的追求高、难、美、新。这就忽视了太极作为武术灵魂的技击性。民间派又过于保守,刚愎自用,在传授上一味采用“这样做,那样做”的教授,拳师故有一身功夫,但苦于组织表达不出来,加上缺乏科学的理论与训练,不能根据学生的身心水平特征给与科学训练,使学生不知其然,更谈不上知其所以然。太极这样的分类就导致了太极习练者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一个不健康的学习环境之中,都不足以培养出合格的太极高手。要成为一名太极高手需要经过一个科学、系统的多年训练大周期。但仅通过训练还是不够的,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是靠脑子、智慧战胜了凶猛的野兽,武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名真正的高手不仅要技艺超群,而且要在思维上更胜一筹。太极不仅是一门武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太极拳形成的过程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汇集,它以儒家思想、道家养生理论、中医经络学说、兵法和其它武学丰富的理论与经验为基石,并加以创新,经过历代大师们的呕心沥血和无数英锐心血的灌溉,它才能在武林中独树一帜。所以一名太极高手不仅要在技击上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还要在文化理论方面博学广读,充实提高。历代太极高手中成大家的无不熟读精思,陈长兴、杨露禅、武禹襄、孙禄堂、陈发科等前辈都是学博德厚,文武双全的大家。学拳讲究悟性,悟性从哪里来?不仅要靠兴趣爱好和天赋,还要靠博览群书,获取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太极真谛!这样不仅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太极的文化底蕴,练好太极拳,而且还可以陶冶性情,加强武德修养。
笔者根据多年训练、教学经验,依据运动生理学人体发育成长规律提出了一套太极高手十年周期训练计划,以求弥补两派的不足之处,真正将竞赛与技击相统一。十年内受训者不仅可以出去比赛交流,取得成绩,而且通过国学的文化熏陶真正掌握太极的真谛,成为一名副其实的太极高手。本人将周期定为十年,分五个阶段进行训练,并在各阶段加之抖杆训练,不同阶段由不同教练训练,形成一个教练组,真正做到科学、具体、系统的训练。假设一名习练者从十岁起习练太极,以下是此人的训练周期安排:
成为一名太极高手的训练周期一、 基础训练阶段(10---11岁)
本阶段可由思想开放、在基础教学训练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太极教练带领训练。十岁时的儿少处于柔韧、灵敏性高度发展时期,这两年主要是基本功训练。基本功包括下叉、压腿、踢腿、下腰、压肩等。训练以游戏、直观教学为主,主要训练习练者的柔韧、灵敏素质。本阶段不进行力量训练,因为儿少心肺等机能发育还不完善,力量训练容易造成损伤。所以在基本功教学阶段还要进行太极内功练气、养气、调气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快疲劳恢复,而且可以预防损伤,太极内功的修炼要贯彻到每个学习训练阶段,从而可以保证受训者以后的大运动量训练。本阶段可以学习一些简易套路,因为神经系统是人体发育最早和最快的系统,儿童具有较优越发展神经系统的条件,太极拳套路的学习可以加强儿童的记忆,锻炼其灵敏性与稳定性。本阶段进行太极推手启蒙教学,例如可以让学生互相推、打,使受训者从小树立起攻防技击的意识,并锻炼了大脑反应能力及身体触觉感应。慢慢形成攻防技击的思维,养成了习惯,渐渐就知道对方一出手要打什么动作,自己该怎么去应对。该阶段可以抖小杆,如1.5公斤重,1.8-2.2米长的红缨枪,每天抖杆800次。本阶段要读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唐诗宋词、简装四大名著。这些著作浅显易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它是国学的基础,儿少此阶段可以适应此类读物,这样不仅培养其从小爱读书的习惯,而且自幼受国学的熏陶,潜移默化加强了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
成为一名太极高手的训练周期二、 发展训练阶段(12—13岁)
本阶段进入专业武术散打训练队,由专业散打教练指导训练。此阶段训练者身体发育处于高峰,在保持其柔韧、灵敏的基础上加强速度、一般耐力及一般力量训练,负荷量及强度不易过大。速度训练采用变速跑,短距离跑等方法,可以提高训练者的心肺功能。本阶段训练者正处于发育期,不应进行大强度、大负荷训练。力量训练主要采用对抗自身体重训练,例如俯卧撑等。一般耐力可采用站桩等训练。本阶段是身体素质的发展训练期。该阶段要掌握散打的基本技术动作,通过前阶段推手的启蒙,使受训者在技战思维上能更好的体会散打动作的运用,在实战时能快人一拍,先发制人。此阶段的抖杆训练要抖3公斤重、3米长的杆,每天800次。本阶段要读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史记等著作,树立受训者“忠、义、礼、智、信”的人格情操。培养习武者“尊师重道”的武德修养。
成为一名太极高手的训练周期三、 加强训练阶段(14—15岁)
本阶段为加强训练阶段,由思想开放、在太极推手训练方面卓有成就的教练执教,可辅助一名体能教练加以训练。该阶段在习练太极拳的同时进行对抗性推手训练。此阶段以发展习练者的力量、速度、耐力的体能训练为主。此阶段身体素质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锻炼,前期主要加强模拟实战训练,使受训者完善对抗性推手及搏击的技战术,并加强训练,使这些动作规范、自动化。在掌握技术的同时,要进行对抗练习,起初先可由教练“喂手”使受训者对动作的使用更加具体化,以加强其自信及应用能力。另外还要进行“空手夺白刃”的训练,因为搏击格斗不是约定俗成的规则,要让受训者转变思维,不论对手是拿刀拿棍,都可以从容应对,训练初始可由缠布条的木棍代替,逐渐过度到真刀真枪。真正将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旧力已死,新力未生”的思想贯彻到练习训练中,使受训者能避实就虚、引进落空,进而制服对手。该阶段要参加各类推手比赛,以检验训练成果,从而更好的指导训练。此阶段要抖4公斤重、3-4米长的大杆,每天800-1000次。本阶段要读古文观止、汉书、战国策等一些正史类著作,另外,孙子兵法、纪效新书等兵家著作是必须要读的。读史可以明智,兵书则是武术理论的一个渊源。
成为一名太极高手的训练周期四、 提高训练(16—1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