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

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0-22 16:1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健身术、养生术和具有极强技击性的武术气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拳运动的现状和发展。

  一、我国太极拳运动的发展现状

  太极拳起源于我国古代道家武术,相传由张三丰创立。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建了陈式太极拳。经过数百年发展,演变出有代表性的杨、吴、武、孙等一系列流派。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太极拳运动重新焕发青春,朝气蓬勃。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不仅为太极拳本身下了最好的定义,证明太极拳不愧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同时也为普及、推广、发展、提高太极拳指明了方向。当前,太极拳主要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赵堡、武当等七大流派,当然还有其他分支。1957年以来,国家先后创编的多套新编太极拳套路,主要有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和八十八式。另外,针对不同的门派,又创编了杨氏四十式、陈氏五十六式、吴氏四十五式、孙氏七十三式和武氏四十六式太极拳。太极拳功法本身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种形式上。第一种是在理论上有所发展的传统套路。这些套路,较多地保留了各式太极拳原生态的东西。第二种是根据竞赛需要改编的竞赛套路。这些套路比较讲究动作的规范性,注重外在的欣赏价值。第三种是以太极拳的动作为基础改编的各种艺术套路。第四种是为了方便学习,为初学者提供的简化套路。这种种形式,其主流是好的、健康的,大多数分支是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服务的,成千上万的练功者,通过习练太极拳重新获得了健康。2006年,太极拳被列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一,从宏观管理上看,我国的太极拳运动发展出现良好的趋势。太极拳运动发展已进人政府的管理范畴。2011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加快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武术字[2011]88号),201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又发布了《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协会审定出版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太极拳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眼球。我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也特别提出了大力普及太极拳(剑),国际太极拳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并对其加强管理,促使太极拳运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之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管理轨道。

  其二,从理论上看,太极拳运动理论研究有待深人。“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明朝万历年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根据《周易》和道家学说,著有《太极拳论》一书,依此理论而演化成拳,由此确定了太极拳之名。陈鑫的《太极拳经谱》和《太极拳拳谱》、陈长兴的《太极拳十大要论》,都对太极拳作出了理论性阐述。今人郑曼青、陈微明、唐豪、徐震、严翰秀、二水居士等,也为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我国太极拳运动的理论主要是由道家理论、中医理论(“气”理论、阴阳学说、脏腑学说及经络学说等)和物理学中的杠杆理论、电磁理论等一些假说构成。太极拳缺乏科学的实证解读和系统地理论构建。

  其三,从国际化的角度来看,太极拳的文化标志有待升华。进人21世纪后,作为东方文化代表之一的太极拳,在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大融合时期,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目前,太极拳在全球传播范围的扩大,和太极拳拥有人口数量的剧增,已形成以中国为核心,以日本、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瑞典、英国、墨西哥、芬兰等国家为中心,并向南美洲、中东、非洲、中美洲、中亚等国家和地区,渗透辐射的太极拳传播网络,修炼太极拳的人口已过亿。但太极拳文化影响力还处在浅表层面,零星状态,其文化标志有待升华。

  其四,从各派互动来看,各派在交流与竞赛水平上有待提髙。当前,太极拳分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赵堡、武当等七大流派,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各门派均建立了相应的组织。但这些组织很少相互学习,交流拳艺。即使在一起交流拳艺,也只是各门派拳师带各家弟子表演而已。诸如“全国太极拳锦标赛”,“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郑州太极拳锦标赛”,“国际太极邀请赛”等等,各流派之间在公开场合互相交流不多,特别是名师之间的交流,怕交手有所闪失,影响门派的声誉或结下恩怨,都是点到为止。目前太极拳比赛是各流派公开交流的主要途径,除拳、械、套路比赛,还有推手比赛。由于各流派的套路不同,真正起到交流切磋作用的,最后只是推手比赛而已。但目前我国推手比赛水平较低,流于形式,真正能运用太极拳技法的不多,其观赏性和实战性不高,社会影响力也不大。这也成为太极拳运动进奥运的一大障碍。
 

  二、如何促进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一)太极拳功法本身的完善和提升。

  就太极拳的功法本身而言,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赵堡、武当等各式太极拳,都有其长处和局限。陈式包含了刚劲(强烈的打击)和急速的旋转、跳跃等技巧。杨式具有“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朴实、由松人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的特点。武式具有“圈小劲捷、紧凑灵巧、势简技繁、术法分明、古朴典雅、端庄洒脱”的特点。吴式具有“松静自然、架式紧凑、缓慢连绵、不纵不跳、长于柔化、独具风格”的特点。孙式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家合冶一炉,具有“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转换轻盈,运动方向变化多样,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的特点。各流派太极拳虽然已非常优秀,但从功法本身和社会发展需要来看,还是需要进一步提升、完善和发展。

  1、完善太极拳的两条道路。太极拳功法的完善和提升,本身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武当太极拳到陈式,再到杨式、孙式、吴式、武式、赵堡和简化太极拳,以及数不清的各分支流派,都是历代太极宗师在前贤创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练功体会和实际需要,对之前动作和习练方法的“扬弃”和发展,都各有长处和局限性。在将来的太极拳完善和提升中,要分不同对象,善于走好两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