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太极拳家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就告诉我们,练习太极拳要经历必不可少的三个阶段:着熟、懂劲、神明。而要达到神明阶段,非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不可。
第一阶段为“着熟”,即外形阶段。学习太极拳应先从拳架开始,要求从松静入手。静,即为心静,去除杂念,专心练拳。松,即为意松体松,内外皆松,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肌肤骨节都要松开。初学者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僵劲拙力,身上的肌肉、韧带、关节等都很紧,不易放松。因此,首先要强调放松,用意不用力。一般说来,经历两三个月时间,就可达到初步的摧僵化柔效果。但这只是非常初步的松柔,在后续的练习过程中,一直要强调放松,将放松贯穿于练拳的始终。同时要注意基本的身法、手法、步法、眼法等练习。要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腰落胯收臀、圆裆扣膝、五趾抓地;要沉肩坠肘、塌腕舒指;要分清虚实、步法轻灵、迈步如猫行;要眼随身转、威而不猛。姿势要中正圆满,架子勿高低漂浮,动作要轻灵圆转。这些太极拳前辈们总结出来的要领,需要我们在长期的练拳过程中时刻注意,才能逐步做到。
应该说,练好拳架是太极拳的基础,是迈向太极殿堂的第一步。正如陈正雷所说,师资、天资、刻苦是练好太极拳的三个必要条件。“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因此,学太极拳一开始就要选好老师,一定要有明师指点。“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习文练武莫不如此,尤其是练习太极拳,老师的作用是先决条件,无师自通的例子至今尚未见到。如果仅以习拳为娱,玩玩而已,自不在此列。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有一位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理论精通、教学有方的明师,才能引导学生步入正确途径,少走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没有明师指导,一旦误入歧途,太极拳殿堂终难问津。”(陈正雷先生语)。应先把太极拳的外形动作学会练好,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把一招一式练好。这好比小学生学写毛笔字,要先学会正确握笔,先描红帖,从横竖撇捺,间架结构学起。否则,一开始基础就没打好,以后就无法建造太极的大厦。俗话说“学拳容易改拳难”,可见师承是多么的重要。然后,随着动作的熟练,身体的协调性越来越好,做动作时要注意主宰于腰,每一个动作都是用腰来带动。逐步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做到上下相随,节节贯串。同时动作要舒展大方,以柔为主,尽量放松,该发劲的地方要尽量发透,该跳跃的要跳,用劲要猛。如金刚捣碓声如雷,掩手肱捶发出去呼呼带风,青龙出水松活抖弹,二起脚高高跃起,玉女穿梭快如旋风等等。如果不用这些猛劲,周身的关节就活不开,内劲就引不动,这就是以外形引动内气的方法。通常,学一套陈式83式要3至5个月,但这只是初略地能把拳架动作画下来,离高质量完成动作还差得很远。一般说来,外形阶段要经历4至5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有条件,要一直跟随老师练,如没有条件,也可自己练,但也要定期请老师指点,以求不断发现问题,纠正拳架。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只有外形没有内在的东西。有的人身体条件好,基本功扎实,加上刻苦练习,外形很好看,参加比赛,还可以拿金牌。但却没有太极功夫,只是空架子而已。
通过不断盘架子练习,以外形带动内部,逐步领悟太极拳内在的东西。结合站桩或打坐,培养丹田之气。意念常守丹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丹田之气开始饱满,并在体内流动。逐步做到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内动带动外动,即以内气催动外形。即所有的动作用内气来带,开则贯至末梢,合则归于丹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外柔内刚,上轻下重,内外相合,节节贯串,螺旋缠丝,动作自然。推手时,能做到,轻灵圆转,比较自如地化解来力,进入懂劲阶段。
所谓“懂劲”,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懂自己的劲,即逐步体会到什么是太极劲(即内劲或缠丝劲)以及劲的蓄发相变,松活抖弹,如何做到意到气到劲到、内外相合、周身一家。陈鑫云:“练太极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即不明拳”。
其二是懂对方的劲,这需要通过练习推手才能学到。一般说来,练习推手应先从定步四正手开始,(也有人先从定步单手推挽开始)。练习者应先理解《打手要言》中所述要领:“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化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粘连随不丢顶”。首先,两人接手,不能顶和丢,要轻轻接触,用意不用力,沾粘连随,刻刻留意,挨着何处,心要用在何处,在不顶不丢之中找消息;其次, 掤捋挤按四正手要认真练习,圆要饱满、连贯,不得有凹凸和断续处;第三,要上下相随、主宰于腰,周身一家,劲起于脚跟、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第四,要引进落空合即出,即舍己从人、以柔克刚、不与对方顶抗,而是用太极的螺旋缠丝圈化解对方的来力,让它落空。当对方前劲已出,后劲未续、处于被动之际,将对方发出。
懂劲阶段的特点:丹田发沉,膀胱发热,足跟发重,头顶发悬,肌肤发胀,手指发麻。这时候还不能算成功,这才算是把外形和内气结合起来。据前辈讲,这一阶段需要十年时间。进入懂劲阶段,才算入了太极之门。再练,就可以离开老师,不走弯路,“学人规矩不能学人巧,巧是由功夫得来的,跟老师学会规矩之后,要千回万回多多练,功能熟时巧自生。”
经过懂劲阶段,再往下练,即可进入太极拳的高级阶段,即神明阶段。所谓神明,即,“不可言传,只可神会,人所不知,独我自明。”此时,浑圆练成,螺旋缠丝圈练至极小,阴阳浑于无迹,刚柔相济,至刚至柔,周身极其虚灵,运动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心领神会,意到劲随,拳内奥妙无穷尽,功夫到时自通神。体内气血通畅,周天贯通,无微不至,两肾如汤热,膀胱似火烧,五脏六腑得到润泽,再以消化,饮食,怯病延年。练拳时活泼自然,一片神行。“周中规,折中矩,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知我之为我身,亦不知任之为督,督之为任,中气之为中气也。”练一趟拳下来,气不发喘,面不改色,谈笑自若,完全用的先天自然之气,静如山岳,动若江河,急如电闪,炸若惊雷。外边看不见,内里是力大无穷。外行人看不见,内行人才能看得出。与人交手时,“我身无处非太极,无心成化成珠圆,挨着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至此,太极功夫神乎其技矣。 太极拳博大精深,乃终身不尽之学。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练一层功夫得一层奥妙,如果停止不练,不进则退,学之则有,不学则无。即使到了神明阶段,亦是如此。因此,虚心好学,永不自满,勤学苦练,锐意进取,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