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太極拳秘訣:“骨盆偏沉”帶動四肢(2)

太極拳秘訣:“骨盆偏沉”帶動四肢(2)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4-01 06:47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重心移动是由骨盆偏沉引动的。意念在通过骨盆偏沉引导重心移动的过程中,更关注的常是左右两胯的依次偏沉,关注原实胯、裆、新实胯的连续偏沉。原实胯偏沉是环跳穴松沉引动,坐骨松沉续动。原实胯坐骨不是正对着脚偏沉,而是向着两脚之间地面的某个点向下坐,以打破平衡,引导重心向两脚中间移动。同时裆部放松,裆走下弧线的前半弧。偏沉的部位过裆后,由渐实一胯底的腹股沟向下放松,以引导重心继续移动,使裆走完下弧线的后半弧。当重心移动基本到位时,新实胯的坐骨微微下坐,一可平衡前面腹股沟的松沉,带动胯底前后左右全面向下坐实,以便将实腿桩墩似的扎下去;二可推动另一胯腿伸蹬生力;三可以反作用力支持腰脊上伸,向手送力,实现劲贯四尖;四可为下一式再回移重心时坐胯做准备。前后两个实胯都应下坐,但目的不同,做法不同。

  

两胯偏沉依次走,虚实变化如水流,一抑一扬生神韵,勿忘勿助任自由。实际上,不论什么动作,不论实胯虚胯,都不能向上挺,都应向下松,叫下胯,只不过是松的部位和松的程度不同而已。一般来说,实胯偏沉的重点部位是坐骨,因此,实胯的要领为“坐”。虚胯也应向下放松,放松的重点部位是上面的髂骨,即腰两侧卡住裤带的骨头。其中,虚脚向前的(虚步)是松落同侧的髂后嵴(上后角),虚脚向后的(弓步)是松落同侧的髂前嵴(上前角),因此,虚胯的要领为“落”。由此总结出下胯的基本规律是:一、实胯坐,虚胯落;二、实胯坐又分虚势的实胯坐和实势的实胯坐;三、虚胯落又分虚步的虚胯落和弓步的虚胯落。

  

三、骨盆偏沉与腰腹开合

  

重心移动与腰腹开合是协调一致的。重心移动中裆走下弧的前半弧时,正是腰与腹相合互抱之时;重心移动中裆走下弧的后半弧时,正是腰与腹上下分开之时。不过,在意念关注上,重心移动与腰腹开合也有些微区别。重心移动意念更关注骨盆左右之间的偏沉,腰腹开合意念更关注骨盆前后之间的偏沉。通过骨盆前后交替偏沉,腰与腹通过开合相互借力、相互推动,从而把腰为主宰和丹田带动结合起来,共同支配全身运动。

  

凡需意气合聚、肢体屈缩、劲力积蓄时,骨盆后面的尾闾凭着自身重量、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松沉、向前收敛,一是带动上面的腰椎向下松沉;二是推动下面臀向前敛、裆向前翻;三是撬动前面耻骨上支向上收卷,托起小腹(丹田)向命门贴靠,与腰互抱相合;四是牵动上面肚脐内吸、命门后撑。这样,腰腹裆胯一段是后向下、下向前、前向上、上向后地旋转。这种旋转的杠杆力和向心力使腰与腹互抱相合,合为一太极,从而牵动腿脚气向上行,牵动腰、脊、臂气向下行,实现聚气、蓄劲。

  

凡需意气开放、肢体伸展、劲力外发时,骨盆前侧的耻骨上支凭自身重量、顺地心引力向下松沉并微向后收,一是放下前面的小腹,使丹田向下松沉;二是推动下面裆向后收,会阴穴由朝向前下方转为向正下方,臀部由敛变泛;三是撬动后面尾闾上托一下,进而推动竖腰、伸脊;四是推动上面命门前送,肚脐前吐。这样,腰腹裆胯一段是前向下、下向后、后向上、上向前的旋转。这种旋转的杠杆力和离心力使腹向下,腰向上,腰与腹逆向相开,分阴分阳,从而推动下半身气向下行,上半身气向上行,实现气开、劲发,劲贯四尖。

  

腰腹开合,“看似腰动实非腰动,是腹动,看似腹动实非腹动,实乃丹田人身至中之位动”(王壮弘),实乃丹田的核心部位动。“人身至中之位”就是丹田的核心部位。丹田的核心部位,就是腰与腹互借杠杆之力的支点,就是腰与腹顺逆旋转的圆心。腰与腹互动时能感觉到丹田核心部位的存在,因为其他地方都动,只有这个部位是不动的。轮动轴不动。腰与腹为一阴一阳,丹田的核心部位就是阴阳之间的“中”,之间的太极本体。骨盆与腰腹作为一个整体,又是全身的“中”,是全身下为阴、上为阳之间的太极本体。每一动都是“中”先动,即太极本体先动,然后才开合阴阳。阴阳开是从“中”开出去,阴阳合是向“中”合回来,从而开合全身,实现“一动无有不动”。

  

四、骨盆偏沉与上下相随

  

太极拳主张提顶吊裆,即头顶百会穴与裆中会阴穴在一条垂直线上。这条线穿过丹田的核心部位。骨盆偏沉以会阴穴为支点,并通过提顶吊裆的一条线与丹田的核心部位、与头顶、与上半身相贯通。骨盆是上体的底座,是腿脚的根节。骨盆偏沉,引动全身。

  

例如一:腰腹相合时,肚脐内吸、小腹提收、耻骨上支上卷,因此腹股沟及大腿根上收内吸,两腿内侧及前侧皮肉上提,两膝上纵,脚心内吸。与此同时,尾闾沉收、命门鼓坐、腰脊松沉,牵动两肩下沉,肩与胯底的腹股沟及大腿根相吸相合:牵动两肘弯屈下坠,肘与上纵的两膝相吸相合;牵动两手劳宫穴内吸,手心与脚心内吸似一线相牵。这就是上下相随的第一种随法,也是外三合的第一种合法。

  

例如二:腰腹相开时,肚脐前吐,小腹及耻骨上支向下放松,因此腹股沟及大腿根向下舒展,两腿气向下沉,膝向下找脚,脚心下落吻地。与此同时,尾闾托一下腰,腰顶脊,脊上伸,腋下空开,开肩送肘,肩与胯底向下舒展的腹股沟及大腿根上下相开;伸肘送手,肘与向下找脚的两膝上下相开;手心外吐,手心与脚心外吐似一气催开。这种上下相互排斥,对拔拉长,就是上下相随的第二种随法,也是外三合的第二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