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练太极拳的几个盲点, 为你详细解析!(2)

练太极拳的几个盲点, 为你详细解析!(2)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6-14 12:1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不要把太极推手等同于技击,或干脆认为推手就是放慢了的技击。其实,推手只是通往技击道路的一个阶段。目前,很多人演示太极拳的对抗时,为了方便,往往采用推手的方式,利用推手和擒拿来表现。试想,如果对方不是处在推手的状态下,而是与演示者进行实战,敢问这些展示出来的技术还能得心应手地使用吗?

推手是建立在不脱点接触的基础之上,搏击却没有这种约束。传统的太极推手在不脱点的前提下,可以使用各种技击方式,这就是老辈人说的“乱环”,推中可以带打。这种技击形式的推手是通往太极拳实战的必经之路,始终贯穿着技击实战所需要的各种素养的培植,包括脱点和不脱点的训练。根据训练的指导思想,就能辨别所进行的推手训练是否服务于技击实战的需求。

太极拳讲究拳无定法,周身无处不是拳,遍体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击。此处的“拳”并不局限于手部;我们常说的“手法”如何,也不仅仅指手上的动作;“推手”也是一种概指的说法,“推”不是单一的肢体前推,“手”也并不单指手的动作。

唐朝诗人贾岛曾因为一句“僧推月下门”而在“推”和“敲”之间来回斟酌,低头骑驴时不小心冲撞了正在巡逻的韩愈,留下了一段推敲故事的美谈。所以,推手之“推”字也应该取“推敲”、“试探”之含义,并不仅仅是“推开”的意思,而“手”是泛指以手部动作为代表的攻击和防御技法。太极拳推手训练初期,手上的技法运用较多,但同时也要练习用身体去推,用身体去引化对方的力量。

太极推手讲究手分八法,足分八法,身分八法。除了手上能够走出八个劲,身上同样也需要练出来,这才能达到太极拳的整体性。

“推”并非是肢体上的推,也要训练意识、本能、承接、发放、游走,推手是综合性的训练的概指,最终的效果是能够随感而发,随感而行,应物自然。

初期的推手训练是从劲力开始,到了中高级阶段,也要培养用意的快慢、引化、听劲,练习利用对手的反应时间差来进行力的发放。同样一个引化,可以用手引化,也可以用身法引化,还可以用步法引化,在练习时,逐级深入,最后形成自然而然的本能反应。

一个模式练到底

太极拳训练体系的系统化至关重要。从初级渐入高级,每个阶段的训练方式都能够加以验证,有其独特的目的,和前面与后面的训练又有着直接的联系,从而练有所用,环环相扣。

许多太极拳爱好者,往往相信“功到自然成”,只管天天练便罢,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一些太极拳爱好者,他们的练法让我们感觉非常吃惊。他们练了二三十年,都是那么一种训练模式。就好比一个人刻苦学习小学课程,学了二三十年,最多只能说明他小学知识的根基比较扎实,而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课程都没有接触到,其水平又能高到哪去?同理,这样训练,又如何能达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呢?

推手、盘架、技击等任何一个要素,在不同时期的要求都不一样,每个阶段的训练目的非常清晰明确。以太极拳的盘架为例,第一层次是以身带手,第二层次则是以手领身,第三个层次则是以神运身。

第一阶段讲究落地生根,八面支撑;但是到了下一个阶段,则是脚下如绵,虚实转换;再到后面的阶段,则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正如有位拳家所说:“太极拳第一步慢练,第二步快练,第三步快慢相间,慢不可痴呆,快不可错乱。”

技击实战讲手化

一个球员,不管在训练场上表现多好,在比赛时的命中率往往都会下降很多,这就是练和用的区别。我们必须清楚,讲手只是一种训练手段,不能代表技击实战。因为在现实中,你的对手不可能对号入座,让你按照套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敌人是活动的,也在随时寻找你的空档。

目前,太极拳讲手已是很普遍的教拳模式,有许多太极拳老师通过讲手去描述太极拳的各种动作的用法,使太极拳爱好者能够更好地体会拳法的作用、引化和发放,更直观地去理解太极拳的一招一式。这种讲手教学适合于初学者,他们可以从中初步体会到太极拳的各种攻防转换,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一式多变。

不过,这只是一种教学模式,不应该成为应用模式。就像篮球教练在训练队员时,可以把各种技术分开讲解,但队员们上场比赛时,更多的是要依赖在平时的大量训练中所养成的素质,而不是训练时学到的技术单招。举个例子,许多老师传授单鞭的运用,常常用一只手抓住对方的一只手,另外一只手往对方面门打去,但在实际运用中,对手的身形位置和他自己的身形位置,都在随机变化,要想恰到好处地用上这个姿势,往往是很难的。有时候,可能左手是云手的一个动作,右手却变化为白鹤亮翅的动作,这都是随势而变的。

有时候,对方想着如何来打我,但在肢体接触的一瞬间,我将受力点突然改变,同时也改变了对方的作用点,他原来想好的各种用法突然间就用不出来了,就会陷入一个短暂的发愣状态。对方一旦改变了重心,失去了平衡,我们就可以顺势破坏对方的间架结构,对方想好的招法就很难打出来。

太极拳虽然起步的方法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技击而言,从推手过渡到技击,这一部分更需要针对性的训练。系统而言,要经过沾手、分手、接手等方面训练才能过渡到技击。沾手主要是运用太极拳“踢拿摔打”等各种技法,在不脱点的前提下,任其发挥,绝不是为了推手而推手。分手手法可开可合,可分可离,无论是步法、手法还是身法,讲究“脚无定位,身无定型,手无定法”,这样与技击更接近了一步。接手实际上也是技击的前奏,在敌我双方没有接触的前提下,瞬间打击对方;如何去承接对方的进攻(承接不是硬接),可以用步法、身法、手法接,目的就是保护自己,使敌背我顺,这是太极拳接手的根本要求。只有通过各种训练才能逐渐过渡到技击。

有人开玩笑地说,太极拳练习班是老弱病残学习班。的确,太极拳习练者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年轻体壮的人所占比例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