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太极拳修炼中如何提高内气运行

太极拳修炼中如何提高内气运行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22 13:23 编辑: 网络 查看: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太极拳修炼中如何提高内气运行 (2010-03-25 09:26:50)

标签: 杂谈 分类: 太极学堂

虚无子老师以其对王宗岳太极拳谱的研究和四十多年练功实践的亲身体验写了《养生太极拳》。提出了要以练意气为核心来练太极拳。王宗岳太极拳谱的《十三势行功歌》记述了太极拳行功方法,简称太极拳法。其核心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其中所说的“心”是指“意”,“气”是指“内气”。意思是用意使内气运行,而运行的内气司领形体动作。因此练太极拳应当在意气运动上下功夫。现就自己在学练中如何提高内气运行谈谈自己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养生太极拳所说的“内气”,包括了中医学中的正气、元气、真气,经络之气、脏腑之气等物质性之气,又包含了拳术,气功中说的内劲、内功等功能性之气。这两种气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太极拳中所说的“太极内气”,通过养生太极拳功法练太极拳,可以在舒展筋骨的同时,促使气血流通,达到行气通经、调和气血、治病健身的功效。
   (一)由心意指挥内气运行需保持心静意专
    因为修炼养生太极拳注重意气运动所以修炼者必须要心静和具有良好的保持心意专注的能力。心静是练拳中要冼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心静才会用意不用力。意专是在练拳中按照先易后难的次第专心练意、息、松、气、形、神、劲的协调。心静与意专是辨证关系,只有心静才能做到意念专致,反过来意专能进一步做到心静。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心静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其养。陈氏太极理论家陈鑫言:“内气何发何行,发于一心,而行于四肢之骨髓,充于四肢之肌肤。”,这也说明了内气的运行和状态是由心意来控制指挥的。但太极拳以意运气并非故意运气,故意运气膨胀反滞而不灵。所以王宗岳《行功论》提出“以心行气,务令沉着,放能收敛入骨。”练拳中用心意使气缓缓流行于骨肉内外之间。俗话说:“意到气到”.意为向导气随行,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意欲左右更迭运行,则气随左右手足更迭运行。例如做单鞭动作时,意由右手通过脊背而达左手,这样就有一部分气血随意通过肩、肘、腕而达左手。当左手到达定点时,则觉指关节发胀,这就是体内气血的流注。练拳时要注意眼神,眼为心灵的窗户,眼到也即意到,气也就会跟着到。
   我们练拳时,从预备式开始首先用意识告诉自己:“现在开始练拳了,停止一切其它想法”,自觉全身放松,调整呼吸,各部位要符合要领要求。然后开始动作,即动以后就应尽量全神贯注不断由意念来指挥,把拳理、拳法和套路的意识通过拳架的外在形式,循序渐进工整规范地表现出来。一心一意地演练,心、眼、身、手、步法才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势随神移。意念贯穿整个套路的每个动作,意念不息,动作不止。练拳时内意和外神不可须臾分离,内意稍一松懈,则外神就会散漫。造成手无定向,虚实不分,起落开合忘要领等现象。正如俗语说:“练拳不专心,功夫难上身。”.当然我们在初学阶段心意会不断溜号,就需要及时发现,并及时把它收回来继续关注练拳,如此将不断溜号、发现、收回、再溜号、再发现、再收回,经过无数次反复,拳势逐步熟练,意趣逐步浓厚,甚至尝到甜头,心意就能逐渐少溜号以至不再溜号。这就是一种意专的炼练过程,也是修炼太极拳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放松是内气运行的前提
   放松是内气运行的前提。因为放松动作是顺着脉路的,有对内气起引导作用,能促使内气随着意念而运行。所以练拳应在周身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身心放松利于心静,体松心静才能培养内气,增长内劲。周身松开了血脉贯通有利于行气,内气方能周流全身。“腹内松静气腾然”,松静才能寻气、养气、聚气、行气。
    放松包括思想放松和身体放松。思想放松就是心意做到松、静、净、自然,专注于练拳。但要注意修炼养生太极拳注重意气而不执著意气,练拳应遵照要领而不拘泥要领,养生太极拳一切姿势动作任其自然,这才能使整个练拳过程思想保持放松状态。身体放松,《拳论》日:“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强调在练拳时身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要放松。养生太极拳是用意念导引放松周身各部分,包括四肢、躯干、皮肤肌肉、关节、腹腔内脏器官、面部等。身体放松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大。
     放松的入门功夫是虚无子老师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随息放松》功法。其要求练放松要结合呼气,放松从上到下,由根到梢、节节放松。
    在具体学练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松身先要身正。  《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身法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养生练法要行气通径,气走中脉,或贯脊中,以通任督。身正以保证头顶百会穴与裆内会阴穴始终保持垂直线,脊柱松沉又节节对准,腰部松沉直竖,方能一气流行。“身不正,则气不顺”内气或偏或横。学练时呼气气要往下沉,注意中线放松,从上到下用意松腹-腰-胯节节放松,虚心实腹,气沉丹田。
    (2)学练初期练放松要注意用意不用力,自然顺随。
    (3)练拳要分虚实,在虚实变换中放松下肢。下肢放松也要随呼而放松胯-膝-脚腕-脚趾以及出腿时用脚趾把腿引伸节节放松。
    (4)留心拳式转接处放松。 “转接”是承先启后的一个小动作,起到顺上一动之势转而为下一动造势的作用。也是外形的虚实变换、劲力收放的转折、内气升降开合的契机。所以转接处放松对内气运行止关重要。
    调息放松功法同其他功法一样入门有一个过程,修炼不仅要外形动作的“相合”更注重意气的“相合”。练成内外相合,周身一家,即一动一静都能放松周身,气血畅通为内气运行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