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2)

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4 01:39 编辑: 网络 查看:

龙形太极拳的步法必须走圆形或弧线,螺旋上升,螺旋下降,切不可直来直往,直上直下。腿部动作须和手的动作协调进行,,保持手随足运,足随手运,符合上下相随的原则。迈步时须将一侧的胯微微向内收起,使该侧的腹部充实,重心稳稳的于一腿之上,固定重心。脚五指抓地,然后将另一条腿慢慢地划弧而出,同时保持膝关节微微而屈,不失膝关节的蓄势和灵活性。对于落脚的方向、角度和转弯时脚尖的外撇、内扣或脚跟部的左旋右转,包括主与次、,先与后,都必须明辨清楚。

龙形太极拳的步法非常注重虚实变化,步法的变化要在和缓慢柔和的运动中实现,切忌突然、断续地进行虚实变化。在缓慢地分化出虚实过程中,轮流以一条腿支撑全身的重量,让另一条腿得以稍息和调整,因此太极拳动作比较均匀缓慢,往往靠一条腿较长时间支撑身体重量,初学者刚开始往往不易做到明确的步法虚实,演练时架子可以高些,步子小些,少用发劲动作,尽量减少运动量。当演练者熟练程度和体力条件都有所提高时,方可架子走得低一点,迈步大些,分清腿上的虚实,动作放匀放慢,逐步增强腿部力量和膝关节的支撑力量。

太极拳步法若要前进时,必须先向上提起欲前进的大腿,蓄劲于膝,带起脚,脚尖斜向下垂,然后再由屈而伸,缓缓而出,脚尖由下垂而上翘,脚跟先着地,而后脚掌和脚尖落地,实着于地。

太极拳步法后退时须先提起欲退步之大腿,蓄劲于膝,带起脚跟,脚尖斜向下垂,慢慢弧线后探,如履薄冰,先落下脚尖或脚掌,然后全脚踏实。身法须中正,两臂如车轮旋转,左顾右盼,有正无偏。

第三、这一阶段,手法上的要求:手掌须松柔圆活,节节放松,勿僵勿滞,动作螺旋缠丝式的旋转,做大大小小的弧线或环形,横直顺逆,起落伸缩,使关节在弧形变化中圆转自如,从而使骨节、筋肉、皮肤在运动中得以放松舒展。

手为身之梢,内旋时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肩随腰;外开时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领手,轻轻地将劲运于手指。无论内旋还是外开,,既要节节分明,又要浑然一体,劲起于根而达于梢,久而久之,手指有膨胀之感。

太极拳手法要求腕关节圆活,手指须松柔微屈,前推时掌根微微用力,手指微屈。手指太屈则不能使劲贯穿于指尖,手指过直动作必然发硬。腕为手之根,既不可松软,又不可强硬,须做到似松非松,手指似直非直,似屈非屈,方可与腕配合,既圆转松活,又轻柔沉着。

第四、这一阶段对于眼法的要求:目光要随手的运动方向朝前平视。眼为心之窗,一切动作变化,意到眼到,心便占先,不战而胜敌三分。身手动而眼未到茫然不觉,又何以防人?龙形太极拳十分强调周身配合,眼疾方能手快,转眼间身手皆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方能克敌制胜。

这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太极拳的大圈功夫,即以手脚大幅度的运动为主,只存在微弱的内气运动。演练者须根据三节三合之理,按照身法、步法、手法、眼法的具体要求,把动作范围放大转圈,将拳路姿势练得舒展大方,动作夸张。

初学太极拳的人,精神和身体都无意中偏于紧张,,虽然身体活动时一张一弛,一紧一松,但总是紧得多松得少,先天之拙劲难以去掉,要去掉这种僵力,就必须从身体上放松和精神上放松。

要练好大圈功夫,放松至关重要,初学者要想入门太极,务必学会放松。太极拳要求的放松,不仅指躯体还指精神初学者往往自认为已经相当放松,实际上并未真正做到。松也不是松,而是丢,松懈松散,其他部位不断出现顶劲、断劲,只要动作幅度稍微增大,僵劲就变得十分明显,这是初学者常犯的通病。

为什么强调初练太极拳一定要放松呢?一是演练时能量消耗很多,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快,只有放松自然,使更多的毛细血管松开,血液循环才会畅通无阻。特别是下肢静脉回流心脏的血液,主要就是依靠肌肉的张弛及关节伸屈而产生的有节律的挤压挤压作用而完成的。而龙形太极拳注重的放松练习,再加上运动多走弧线,肢体螺旋形拧转进退,对于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加快血液循环十分有利,所以演练者一开始就要注重放松。

这一阶段训练成功的标志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龙形太极拳的“练功太极拳”,“柔丝太极拳”套路绝对娴熟,动作灵便,上下相随,,要领准确。,第二、在与人推手时,已具有一些抵抗的能力,但是无论是进攻还是走化,都是刚多柔少,在手法运用上仍然分不清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在腿法运用上还时有虚实不分的情况出现。

经过这一阶段的招熟、明劲,做到外三合,刻苦训练,三年之后,演练者开始进入中级阶段(即暗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