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内功 > 太极拳内劲次第论

太极拳内劲次第论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1-27 18:18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自古以来就有“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之说。儒家讲每日三省吾身,佛家言内观其心,明心见性,道家云守身如玉。武林宗风有修真者应净其身心诸念为律。可知古之先贤大德对心性之重视。古人又云:物以类聚,人有群分,华夏愚智,各有高低。愚者困在物欲、情感和小术之中,而智者注重内涵和心性之修为,自我的完善,能使人身心逐渐净化,臻至灵真完美的智慧,使人焕发出空慧聪灵的气质。古人云;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惟有心如日月者,才有:“福慧双修终需得,身名俱泰要留余”之愿力,是故,心存贪,歪,邪之念者,不论做人,功夫和修道学佛,定无所得,也会遭世人之鄙。而大德先贤传功夫定慎之又慎,古自古以来的真师相传者,少之有少。真师初传,以武教之,以求磨练身心,验其心性,叹吾等愚钝,初学得功夫一二,便沾沾自喜,便觉超人有长,沉迷于武技之小述中,心中充满斗气,殊不知离大道渐远矣,是故真师长叹,便不在以真法传之,是故不是大道遥不可得,是人心自我障道矣,呜呼!望吾辈习武修真之人,谨之慎之,引以为戒,并愿天下习武修真之人共勉,习得真功求得大道!!!

  l 太极大道歌是个好东西。这歌诀的前面,到“周天旋转,日月流光”是说颠倒阴阳。到“落落光华”是说混合阴阳,就是抱元守一的一了。到“发出三九”是说出相的过程,此时已经到达至中至正的境界了。此发是发生,而不是发劲的发。到“人已飞扬。”是说太虚的境界,不是把人打飞,而是自己飘飘如飞也。就是老子说的“至虚极”。以上都是内功,此时方可行拳,乃虚与太虚之间又成一太极也。“来回有神”,是用神来箍住相,意马心猿都要用神栓住,神乃绳也!后面是说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了,是用法,说也无意。

  l 太极拳内劲次第论

  根劲者,松沉劲也;整劲者,根劲以一贯之为整体也;灵劲者.整劲之运动也,. 以根劲为基,继而习整劲,进而达虚灵之变,为循序渐进之法,故名道次第也.然道着,一以贯之.故此次第,非次第而名次第也.

  一论根劲: 拳手于根劲,入手之初, 大多以意往足下沉为法也. 其为入手之法,亦有益于学子,但非究竟之理也..身证根劲者,须知,此劲实为拳手周身骨节拉开,周身气脉调柔为基础,而加以中正之身法运动而成..故拳手应于大架子上下功夫,并以严格之身法求证于中正之理也..以此用功日久,根劲当有成也.此处对中正之法,如何强调,皆不为过.一失中正,架子拉开,周身散漫不成其势,慎之..中正之法一明, 大架子则为端庄舒展之势;身法开合有度,而成长袖善舞之美也.

  再论整劲: 根劲之贯穿也,其要在三节到位也. 三节到位,整劲有成.

  进而论虚灵之劲: 运动中,整劲无所不在也. 浑函虚灵之意无所不在也.

  根劲、整劲、虚灵之劲者,论之似为抽象,然推手之间,接手即知: 证整劲者接证根劲者之劲,能知其或丢或顶,盖前者能彻知后者根劲未能贯故.证灵劲者接证根劲者之劲,能意在人先,能取先机,故有如水顺势而入之得.盖前者彻知前者仅能在特定之时与位置能形成整劲,不能于运动之际,深证一动无不动,劲断而意连之境;故后者推手,虽能卓然自立,守则有余,攻则不足,不能深思太极舍己从人之意. 证虚灵之劲者,身体力行而进乎道:以无胜而胜天下,以无争而天下从之,以无为而无不为,故太极内劲, 君子之基 , 圣人之道也。

  l 常听人说,打拳神宜内敛,错误的理解它:感觉那拳越打越小,越打越缩在自己身上,越打越没出息。就感觉不到周围的草木风轻日月云动,没有溶进天地之间的感觉,拳要能和天地对话,和微风同止同息,和身边的大树同根同生。和天边的云朵同卷同舒……。一次推手,我偶然试着不拘己身,用意将身前身后几十米的空间尽数吸起,合在对方身后,即出,对方后退一步说,呵呵,劲大。我不会推手,我没什么内劲。“行拳时,须将身心放大开来,与日月星辰同在,与浩瀚宇宙同光”应该如此啊,如此才对。

  l 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故可蔽而新成。释:保持这个“道”的人,他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不自满,才能持之以恒,深会领悟,能除旧更新,前进不已。(不自满,才丹田功力增长,贯通督脉,后天复返先天,调理肌体康健。

  l 半字歌 清 李模(密庵)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l 心是关键。心平了气才能和。气和了拳架才能舒缓。舒缓了内气才得以颐养。

  l 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 长养万物。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惟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音:chen)然常寂。 寂无所寂, 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 真常得性, 常应常静, 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为化众生, 名为得道。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 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之者,常清静矣。

  l ‘三九’的原句为:‘练有成无,无中生有,有便惊人,发出三九”。我们有句俗话不是叫三九严寒吗,这里的三九想毕与此语有关系的。太极有柔劲,也有刚劲。刚劲打得好的人,可以入骨,叫人心寒,甚至会冒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