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吴式太极健身八法(二)(2)

吴式太极健身八法(二)(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0 04:40 编辑: 网络 查看:

21.背俞穴:脏腑在背部脊柱两旁各有一特定穴称背俞,意指其作用与脏腑相通。《灵枢?背腧》说:“按其处,应在其中而痛解(懈),乃其俞也。” “解”读作懈,张介宾解释为“酸软懈散”,即指背部在按压检查时会出现一些特别敏感的所在。背为阴,胸腹为阳,故《难经?六十七难》说:“五脏募皆在阴,俞皆在阳”。滑伯仁注:“阴阳经络,气相互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背俞穴虽俱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但其位置都与本脏腑相近,故能反映各脏腑的病症,治疗内脏病也最为常用。《素问?长刺节论》说:“迫藏刺背,背俞也。”即指背俞接近内脏,具有直捷的作用。十二经脉“本”在四肢,其“标”主要在背俞。

22.水分穴:取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水分穴位于人体的中腹部,肚脐上一指宽处(即拇指的宽度)

23.天枢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24.命门穴: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25.肾俞穴: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26.中膂俞穴:PDF文件中为“中齐俞”,应该属于笔误,正确的应为中膂俞穴。【标准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取法】俯卧位,平第三骶后,孔督脉旁1.5寸处取穴。在膀胱俞穴下方。

 

27.膀胱俞穴:定位该穴道时常采取俯卧的姿势,膀胱俞穴位于身体骶部,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

28.行间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29.阴陵(泉)穴: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30.三阴交穴:取穴时,患者迎正坐或仰卧。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31.关冲穴:【标准定位】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

【取法】俯掌,沿无名指尺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平线,相交取穴。

32.廉泉穴:【标准定位】仰靠坐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取法】正坐,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的下缘凹陷处取穴。

33.承浆穴:【标准定位】仰靠坐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取法】正坐仰靠,于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取穴。

34.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人中穴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当人中风、中暑、中毒、过敏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时,医者用食、中两指端置于拇指面,以增强拇指的指力,用拇指端按于唇沟的中上处顶推,行强刺激。以每分钟20-40次为宜,可使患者很快苏醒。

35.素髎(liao)穴:【标准定位】仰靠坐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取法】正坐仰靠或仰卧,当鼻背下端之鼻尖处取穴。

36.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37.印堂穴: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