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太极拳及其健身功能

太极拳及其健身功能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24 22:29 编辑: 网络 查看:

     太极拳是流传很久的优秀拳种,是内外兼修的拳术,它是以动作柔和、风度潇洒,不受年龄的限制,也不受体制强弱的限制,因而深受世人喜爱。本文主要以太极拳中的陈氏太极拳为例,在陈氏太极拳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来讨论太极拳及其健身功能。

一、陈氏太极拳源流、特点及其发展变化

      陈氏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家沟位于河南省北部,距温县县城东5公里的青风岭上。明末清初,明朝大将陈王庭归隐乡里,他在家传武术和多年研究民间武术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精髓,结合戚继光《拳经》重的拳式理论,创立了以内功为主体的太极拳,创立了太极理论,如拳术与《易经》相结合、拳术与中医经络相结合、拳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等。

      陈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轻沉兼备、刚柔相济、快慢相间、顺逆缠丝。先师在教我们    练拳时特别指出,在行功走架时尽量做到:清心涤虑、雍和肃穆、有我无我、一心无二、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上领百会、下降涌泉、立身中正、含胸卷背、沉肘塌腰、臀泛裆圆、收视返听、心思贴背、舌挑颚齿、津锤下咽、足忌丁八、平踏趾爪(内掌偏重,大足趾领先)、内外一致、上下贯穿、周身相随、舒展自然、不丢不顶、快慢相间、随屈就伸、缠丝螺旋、柔中练刚、从柔如手、沉而不僵、清而不浮、承上启下、一气呵成。

    陈氏太极拳广纳诸家传统拳法之精华,形成了自身技巧神奇的独特风格,理法精密而又包罗万象,经几百年的不断演变和发展而不衰。自陈王庭创拳后,陈家沟世代沿袭,名手辈出,如陈氏第十世陈所乐、陈氏第十一世陈正如、陈氏第十二世陈洁、陈氏十三世陈公兆、陈氏十四世陈有本和陈长兴、陈氏十五世陈仲珄、陈季珄、陈清平、陈氏十六世陈鑫和陈尧、陈氏十七世陈子明和陈发科、陈氏十八世陈克忠和陈照奎、陈伯祥、陈氏十九世陈伯先和陈小旺等。陈氏十六世陈鑫秉承家学,精文通武,他费时12年完成《陈氏太极拳图说》四卷、还著有《陈氏太极拳易象书》六卷、《三三六拳谱》和《陈氏家承》等,全面整理了陈氏太极拳练拳经验与心得体会,著述了以易理讲拳理的巨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并以《易经》中的“太极中分一气旋”的哲理为依据,引用经络学说,将历代拳家未曾阐明的“中气”和形体螺旋缠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陈氏太极拳以中气潜转为轴线,形体缠绕螺旋的“缠丝劲”学说,为陈氏太极拳理论宝库立下了一座世人瞩目的丰碑。其传授的著名弟子很多,族侄中有陈子明、陈椿元等,族孙中有陈克忠、陈鸿烈、陈金鳌、陈克第等。

    陈氏太极拳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步成熟完善,且又派生出杨、武、吴、孙为主体的多种太极拳流派,其中以杨氏太极拳流传最广,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二、陈氏太极拳健身功能

    下面主要就陈氏太极理论中的“拳术与《易经》相结合”理论和“拳术与经络学说相结合”理论对太极拳的健身功能进行探讨。

(一)   拳术与《易经》相结合

    陈王庭创立的陈氏太极拳具有阴阳相变、虚实兼备、开合相系、刚柔相济,男女老少皆宜额特点。拳术总结了《易经》中的“太极中分一气旋”的阴阳相变之理,并结合《易经》中的“河图”“洛书”的生成变化之道,寓太极之理于其中,由无极生太极,由无相生有相,由静而生动,聚阴而生阳。整套拳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以弧形、曲线和划圆为基础,体内劲路则按奇数和偶数的阴阳之数寓于心腹之内,使身体内部气息和外行气势开之其大无外、合之其小无内,体形则按螺旋缠丝为法则,构成了外练筋骨健体、内练气劲益寿延年的内功拳术。

(二)   拳术与经络学说相结合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是中医“脏象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经脉络脉的总称,在内联络脏腑,在外联络、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脉分成正经和奇经。正经十二条,即手足三阴和三阳经,合称“十二经”,是气血运动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脉、任脉、带脉、冲脉、阴蹻脉、阳蹻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有统领、联络和调节的作用。经脉之经有路径之意,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多循于人体的深部,有一定的循行路径。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别络较大,是主要的络脉。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络脉之路,有网络的意思,它纵横交错,网络全身,分布循行于人体较浅的部位。

      陈氏太极拳根据“经络”学说理论,以结合人体经络为原则,以拳术导引、吐纳两术为表里,以肢体缠绕为运动基础,驱使拳势中的动作采用走弧划圈的圆圈运动为纲领,利用“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遍全身、气宜鼓荡”等运动程序,使内气潜转由丹田而运聚、肾气滚动由腰隙出入而传递。通过以腰劲为主要动力的旋转缠绕运动分布于周身,通过任督(任脉和督脉),过带冲(带脉和冲脉),内入骨缝循经走脉,外达肌肤缠绕运行,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腿,气机随旋转贯穿于梢节,稍加停息复归于丹田之中。利用人体有形的运动来导引体内之气的无形运转,为“以形导气、以外形引内劲”的训练方法;功积日久,气息冲盈,以意为主体,以丹田气的运聚为基础,循经络,充骨节而气遍周身。这样能舒经活络,壮骨洗髓,调整阴阳,养育五脏,濡润筋骨,灵活关节而强身延寿,从而达到肌肉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此即结合经络学的要义所在。

三、太极拳与人类健康

      眼下,太极拳作为健身运动风靡世界,为世人所推崇,同时这也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举措。随着社会生产的高强度、快节奏的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太极拳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陶冶心情、修身养性的功效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它的健身价值引起了学者从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多学科多方位对其进行探讨。下面主要从四各方面谈一谈太极拳与人类的健康;

(一)由太极拳对呼吸的要求来看太极拳与人类健康

      太极拳对呼吸的要求是深沉、均长,现就我练陈氏太极拳时老师对此的要求介绍于此:要求呼吸自然,而且特别强调呼气呼气要够,打起拳来才能呼呼带声,尤其在发劲时更加明显,通过练架证明老师讲的练拳时的注意呼气,可以使真气下降,归于丹田,这样久练而不累。太极拳对呼吸的要求也符合现代医学、生理学的要求,根据现代医学分析:注意呼气对神经系统有较好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是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时,全身处于紧张状态,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全身处于舒缓状态,心跳减慢。在整个练拳过程中,注意呼气,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减弱,这时血管就处于舒缓状态,毛细血管舒张,气血容易通过,这样的练法以意运气,丹田充实,经络畅通,人的气血运行必然旺盛,免疫力必然提高(增强),人的身体也就必然的健康和长寿了。

(三)   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身心调适,改善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