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转载]太极拳锻炼如何连续弓步进步

[转载]太极拳锻炼如何连续弓步进步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0-31 21:25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转载]太极拳锻炼如何连续弓步进步 (2011-11-09 18:59:39)

标签: 转载 分类: 太极

原文地址:太极拳锻炼如何连续弓步进步作者:魏坤梁

太极拳锻炼如何连续弓步进步

作者 魏坤梁

【提示】

    本文刊于《少林与太极》2010年第3期。

    太极拳锻炼的大架套路习练中有较多的弓步连续进步。“惟内之是求”地追求符合太极拳的理法要领来完成这种动作,从而正确地培养符合太极拳武术特性的条件反射,不仅关系到太极拳武术实战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使得这样的锻炼有更好的健身强体作用。如果传授指导者自己对这种动作没有具体细致之正确要领的概念,或表达不清楚,或跟随学练者“惟外之是鹜”地仅仅凭着通过观察容易了解的外形动态马虎、含糊地模仿,就很难正确地完成这种动作,上述的武术与健身目的也就难以达到。然而,明白者由于多种原因,在迄今为止出版的太极拳著作与武术杂志上,对于这种动作的介绍不仅少,而且有的叙述含混笼统不清楚,有的语焉不详不完整,另外,还有的人其实是属于不全懂或理解错误的,还有的人是属于故弄玄虚其实自己也是糊里糊涂的;大多数的教与学者又是人云亦云、未按照太极拳理法加以仔细思悟辨别而照搬承袭。可以在许多相互接触、交流与网上大量视频上发觉不符合太极拳理法要领的连续弓步进步随处可见。因此,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锻炼体会。希冀引起同仁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与更精益求精的讨论探索。当然,本文所讨论的完成这一动作的方法,对于初学者不必要求全部做到,但熟练后是应该追求如此做的,而初步如此锻炼与纯熟后反应与感觉又是不一样的。

    太极拳套路中的弓步连续进步,从生理与运动解剖学角度分析,人的一脚向前伸迈,脚未落地之前两脚朝向应该有一定的角度才是符合自然合理人体运动规律的,显然也是崇尚自然的太极拳所应该遵循的。所以,一脚向前伸迈时另一脚应该有一定的外撇。而按照外撇的脚是否承载体重,可以分为虚脚撇脚和实脚撇脚两种;实脚撇脚的进步存在于正在进攻的拳式中间,如搬拦捶的搬后接拦捶的步法,在太极拳中是较少的,因为太极拳所有单个拳式都是包含着接劲、沾粘连随和发劲整个过程的,而接劲、沾粘连随是需要前脚有一个“虚”过程的;太极拳的弓步连续进步都是几个单个拳式的重复,不是连环拳式;这样的弓步就都是属于虚脚撇脚的,不同的只是“虚”的程度而已。这种虚脚撇脚的进步大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如搂膝拗步这样需要化解后正面发劲攻击的进身,一类是如野马分鬃这样需要化解后先贴靠再横挒发劲攻击的进身,一类是如玉女穿梭这样需要侧化的同时发劲攻击的进身。虽然与上肢武术动作配合的弓步进步有多种形式,但大致的过程步骤都是基本相同的。以下主要以搂膝拗步这类拗步正弓步为例来加以讨论。由于武术动作用文字叙述,步骤分述太细往往会造成繁琐使人理解困难,所以本文将一个弓步形成过程分为6个步骤作提纲挈领的简要叙述,另外再将具体细节作详细介绍。下面以已经形成的右正弓步开始叙述,右正弓步的规格是:①两脚前后分开,右脚在前,脚尖向前,两脚的横向距离可在两脚内侧在前后方向直线的两侧至两脚的最外侧横距与两肩的横距同宽;②左脚尖外撇约45度左右,向后自然伸直,右脚屈膝在约135度至90度;③胸腹正对前方,两肩的连线与两胯的连线、两侧肩胯的连线分别各成平行线,因此右胯前的腹股沟向内向后缩,左胯后的臀纹沟向内向前缩,从而左右屁股的形状大致相同,右脚的小腿约垂直,右大腿与左大小腿呈前后向的平行线。

弓步进步过程的步骤如下:

    ⑴以沉引起右脚向前蹬地作为动力,引起略有左移的左胯为轴使躯体右转并略后坐,因而带动右胯向内向后缩,从而同时又带动右腿伸直、右膝向外转动和右脚尖外撇。

    说明:

    ①所谓的“沉”是指所谓“气沉丹田”的沉蓄于腹部的内力通过腰骶部的向下沉送。脚 “蹬”地主要是脚跟蹬地,必须由“沉”引起;不能由右脚的局部力量主动蹬地,不然就是违反太极拳理法要领的“手足自动”使用“力”了。

    ②在右脚“蹬”地的作用下,身躯先以右胯为轴略微左转使左胯向左后移,同时促使左膝略微向外转;然后再以左胯为轴,躯体右转带动右胯后移内缩形成躯体后坐,同时带动左膝和右膝都向右转,以及右脚尖外撇。右膝和右脚尖的转动不能主动。另外,右腿的伸直不是完全伸直,更不是挺直。

    ③身躯不能主动后坐,必须是被前脚所推动后坐的;身躯不仅不主动后坐,而且右胯还有维持原来位置的前撑,太极拳中的身躯必须总是对其移动反应为对抗,前脚推动身躯向后,身躯就反应为向前撑,体现了“有前即有后”。如果身躯主动后坐,右胯主动后移,前脚与右胯会有脱节感,由脚而上的劲力传递就被破坏了;身躯容易形成前脚只能后退、后脚不能提起的“双重”。只有“沉”引起的右脚向前“蹬”与右胯向前撑引起身躯后坐,在身躯后坐的过程中,后脚才仍然可以灵活地提起向侧方或后方移动,而前脚的“沉蹬”一消失,前脚也可以立即同时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形成前后两脚都能够“轻灵”提起移动的“偏沉”。

    ④身躯后坐不是整体的后退,身躯后坐虽然也有后移,但实际上很小,外形动态似乎身躯右边明显后移,但身躯轴线的着地点仍在原处附近侧移,腿脚的表现是左膝在原地下降、甚至还有前移;如果是整个身躯向后退的移动,则表现为身躯轴线着地点和左膝也都后移,左膝没有下降还有上抬。由于进步一般总是快于退步,所以这样的动态不可能化解掉前方敌人进步的攻击,更不可能达到引进落空的武术目的。

    ⑤必须以左胯为轴使躯体右转,就象现代初期社会上仍存在的用手牵拉小石磨,右手将小石磨的手柄由右前往回向自身牵拉时身躯移动的情况,左胯后坐略有左移和身体右转;不能以腰脊为轴使躯体右转,但又必须以由下向上传至腰脊部的力量使躯体右转,这样两胯才都能够放松。这一动作的武术企图是沾粘连随的引进落空,只有上述这样,躯体后坐右转才能灵活地化解掉前方敌人的攻击,从而具有引进落空的武术效果。值得提起注意的是:太极拳古拳谱中的“气如车轮,腰似车轴”的意思是腰脊是“气”(就是引起动作的劲力)的传递枢纽,不是说腰脊是身躯转动的轴;腰脊带动肢体必须体现为胯带动肢体;太极拳中,腰脊几乎是不成为躯体转动轴的,不然是不可能完成沾粘连随的。因为如果腰脊成为了躯体转动的轴,必然躯体右转时右肩后移、左肩前移,就使得左肩外侧正对向前方的敌人了,那么,不仅不可能有沾粘连随的武术效果,而且是在原地形成挨打的背势了。现代许多练太极拳者误解了“腰似车轴”的意思,练拳中总是以腰脊为轴转动身躯这是很错误的。

    ⑵以沉引起的左脚向后蹬地为动力,推动身躯向右前方移向右脚。

    说明:

    ①目的是将身体重心基本上移向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