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运动 > 太极拳运动的保健效果

太极拳运动的保健效果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9-05 07:4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健身价值、娱乐功能、教育价值等于一身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武术。太极拳的发展对于传承民族传统武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拳运动的保健效果。

  太极拳运动的保健效果

  太极拳运动是否对治疗胃肠道疾病有特殊效果?

  打太极拳能使血脉流畅,循环加强,各脏器的供血增加。同时由于腹式呼吸经常改变腹内压,使腹腔内各脏器受到柔和、持久而有节律的按摩。局部供血得到改善,因而消化系统,特别是胃肠的组织和功能都受到良好影响。胃窦炎或慢性溃疡症状会得到改善修复,肠管的蠕动亦因腹压改变的按摩作用和局部微循环增加而加强,吸收与传输功能也会大大改善。吸收得好,同化与异化作用正常,相应也加强了各脏器的活动功能和机体的生命力,促进整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由于腹内压所致的按摩作用,血行流畅,肝组织在经常保持活血通瘀的情况下生机旺盛,机能改善。练拳时气沉丹田和提肛吊裆等要领,使痔静脉循环改善,对痔疮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练太极拳对人体心理影响的研究

  太极拳运动包含了动与静两方面的协调锻炼,兼备保健体操和气功的双重特点,又没有健身跑或气功那么单调乏味。练拳的意念活动可以提高人的情绪,通过反馈,改善病人的病态心理。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太极拳辅导站、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广州市岭头疗养院体疗组曾联合对120名50~80岁长期坚持练拳的老人进行医学观察,发现76.9 %的老人在练拳前性情急躁、易怒或忧郁、孤独,练拳后,92.3%变得性情开朗、健谈。说明坚持集体练太极拳对改善情绪,消除衰老的病态心理,提高机体的兴奋性,有良好的作用。中国太极拳网将大力推广太极拳健身文化,让更多的人早是加入太极拳健身是我们的努力目标。
 

太极拳运动的保健效果

  太极拳在民警防卫与健身方面的应用

  一、将太极拳纳入警务工作的缘由

  近些年来,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时经常遭到不法分子袭击。据资料统计全国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民警牺牲负伤。举最近一例:今年9月7日上午,在南京路与鞍山道交口,一位53岁的交通民警宋炳南因为制止一名骑电动车闯红灯的人,竟然被此人数拳猛击头部,将警帽和眼镜打掉,左眼眶打成骨折,鲜血从眼睛里流出来,这还没完,继续狠踢这位交警的裆部,简直肆无忌惮。

  当法律尊严受到践踏,警察成为“弱势群体”,执法难是摆在当前的新课题。在人民警察自身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那么,人民的安全感从何谈起,社会的稳定肯定受到影响。为维护广大公安民警的切身利益,公安部决定建立维护民警人身安全为核心的教育培训机制,各级公安机关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面对当前这种“大气候”,结合几十年公安工作实践,我认为太极拳比较适合应对袭警。中国武术界历来就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说法。

  二、太极拳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

  我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民警练太极拳,部分学员掌握了太极推手的功夫,在遭遇袭击时,采用了太极方式屡屡化险为夷,他们深有体会地讲:“遇到袭击时,太极还真管用。”但是,社会上常有人讲,太极拳“慢腾腾,软绵绵”用于健身还可以,用于搏击恐怕不行吧?殊不知,太极拳外柔内刚,能快、能慢,可极柔软,也可极坚刚,一旦发力,可迅雷不及掩耳,势不可挡。

  太极拳以放松自然的动作融入到对抗纠缠中,使对方失去平衡,达到无法向我攻击的目的。太极推手以控制为本。

  1、太极拳以柔克刚的效应

  太极推手利用沾、粘、连、随的方法,也就是在对方推搡我时,我用手臂与他接触,再沿着他的臂力缠转,将劲力浸透到接触部位谓之“沾”,在相对移动中产生的摩擦力起到“粘”的作用,形成二人相“连”,我“随”之而动。这就叫沾、粘、连、随。彼进我退,随屈而伸。这样,对方欲走,脱不开;想打,使不上劲,如同打在软棉花套上。据动量定律证明:P=1/2MV²(P表示动量、M表示人体质量、V表示速度)。由此可见,打击力的大小取决于质量与速度,当质量确定,速度是决定的因素,发力时,力量随速度的加快倍增。但是在双方的接触部位无间隙时,即为没有空间移动距离,无法产生加速度,同步位移相当于没有做有用功。这就是打人者无能为力的原因。可见,只有当作用力与受力部位出现距离时,进行打击才有效果。显而易见,在胶着状态下用力,只能起到推动作用,这种现象客观上双方进入了推手状态。在处理纠纷遇到动手情况,应用推手方式消耗了对方体力,时间一长,就没有了力气,脾气就会减小了,从而降低了对方偏激的情绪,使矛盾缓解。这样,我以逸代劳,可从容不迫掌握局面。遇到人多混乱情况,还能腾出手来,审时度势、应对和预防周围其它情况发生。此时,配合政策攻心为主,瓦解肇事者违法行为。

  现在,用以柔克刚的技巧举一例:遇到摔跤的“背口袋”,对方利用杠杆原理,双手抓住我的手腕和小臂,如果我用力向外挣,身臂就会紧张,形成刚体,我的胳膊就会成为杠杆,对方以肩膀为支点,就可以将我背出。如果,在他扛摔之际,我以太极的方式,松旋身臂并且另一手掌在他背后推撑,即可化解。

  2、太极拳以慢制快、后发制人的特点

  太极运行路线迂回婉转,看似慢于直线运动。但是,只要太极能在转圈运行中化开对方直击,仍可继续转回,即可反击。而直线出击在惯性的作用下,一旦打空,不能立刻刹住,想 回撤必然出现停顿,反而挨打。这样太极起到以慢制快的作用。

  在解决矛盾激化的情况时,对方突然向我攻击,当对方劲已发出,形成定式,我以此为靶,瞬间迎击,用太极内功爆发出整劲,一招制敌。这种方式行话叫“打闷劲”。达到后发制人的作用。这时,再以法律为武器对其进行教育才最有说服力。实战证明,在对抗中,给予对方重创,使他失去攻击能力为最好的防御,而卸重若轻,不动声色地将对方制服更具有威慑力。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才为“善之善者也”。

  3、太极以小力化大力的原理

  听、化、拿、发是太极推手的基本功。这里的“听”指的是在与对方接触中感觉他力的变化情况,先“化”解对方打来之力,再将他控制住为“拿”,把他逼成背势,将其放出为“发”。民警在解决治安纠纷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情绪失控的闹事者突然伸手抓住民警的胳膊,在他刚接触我的时候只要转动一下手臂即可解脱;如果对方用力拧,则顺势转身以增加旋转角度,当超过对方旋拧极限时,自然失去对我的限制。在化解后,我可随即顺手反拿住对方手腕,并且继续含着劲不放,使他无法摆脱,起到了“软约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