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天南海北 > 文稿/学术天地/民国时期故宫明清档案整理、研究与出版

文稿/学术天地/民国时期故宫明清档案整理、研究与出版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4-03 15:2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故宫博物院从建立起,就履行着保管宫殿建筑、历史文物和图书档案,以及整理研究和陈列展览等职责。然而在创建初期,正值民国乱世,各项工作屡经坎坷。
  1924年11月20日,被称为“故宫博物院之第一步”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宣告成立,面对段祺瑞政府的阻挠与清室遗老和王公旧臣的压力,通过了《点查清宫物件规则》,同时成立了图书馆、博物馆筹备会,聘请易培基为筹备会主任,开始筹组图书馆、博物馆的工作。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清宫大部分殿堂的物品得到了初步点查,并由善后委员会编集出版了《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为皇宫向博物馆的转变起了推动作用。
  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内战,政局的混乱,以及经费的困难,使得创立初期的故宫博物院常常处于紧张与动荡之中。尽管如此,在临时董事会与临时理事会的主持与推动下,院属各馆处的工作初步开展起来。
  图书馆初分图书、文献两部,负责院藏图书、档案及部分典章文物的保管。图书部提取散置于各宫殿内的皇家藏书,集中存放于寿安宫,进行分类编目后,设专库庋藏,并逐步开放阅览。文献部辟外东路宁寿宫一带为陈列室,提取寿安宫所藏清代庙堂乐器及升平署剧本等文物陈列。集中内务府档案、宗人府玉牒等分存各处的档案文献,置于南三所一带。由于宫中所藏档案文献一向密不示人,所以不久便收获极大,发现大量珍贵史料。1926年1月,与国务院交涉,收回清代军机处档案,移至大高殿整理编目。1929年3月,改图书馆掌故部为文献馆,继续整理、编目、出版宫内各处旧存档案。
  1931年3月10日,故宫印刷所成立,编辑出版也同时得到发展。1931年3月,故宫印刷所以神武门外东朝房(今已拆除)为厂址,内设珂罗版、凹版、铜版、石印、铅印、彩印、照相等部。编辑出版了《史料旬刊》、《文献丛编》、《清代文字狱档》、《清太祖实录》、《清三藩史料》、《乾隆舆地全图》等大批档案和书刊,在当时均为一流水平。
沦陷期间,在故宫博物院留守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故宫博物院所藏文物和古建筑并未受损。但太庙图书分馆的52种图书杂志和本院部分铜、铁缸却遭到了日寇的劫掠,各项业务工作均处于维持状态。图书馆除了整理由各处提集的图书外,还开始了院藏图书的《图书总目》的编纂。文献馆继续进行内阁大库等处档案的整理与编目工作。
  1948年以后,由于国内战争的扩大,引起了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故宫博物院由于各项经费困难,工作又进入了维持状态。在刊印出版方面,并未恢复抗战以来停止的编印工作,只是维持发售旧存的刊物。
  尽管民国时期局势动荡,故宫同人仍编辑整理出版了一大批刊物和书籍。兹将此期出版的明清档案按类别和年代分溯如下。

一、 档案汇编


(一)综合性汇编
  汇纂之作,首为《掌故丛编》。鉴于清代掌故成书极少,掌故部决定选辑各种重要史料,每月编印《掌故丛编》一册,自1928年1月出版第一辑,以后每月持续编印。每辑按专题刊发,内容连载,选自清宫中档案、内务府档案、内阁大库档案及军机处档案等。计有清帝谕旨,《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仁宗遇刺案,年羹尧鄂尔泰奏折,英使马嘎尔尼来聘案,以及王锡侯字贯案,王沅爱竹轩诗案,太平天国文件、禁书目录,西征随笔等。(注1)1929年10月,掌故部独立为文献部,已出版十辑的《掌故丛编》遂改称为《文献丛编》。
  从1930到1943年,《文献丛编》共出版了46辑。先后整理发表的史料有苏州织造李煦奏折,康熙朱笔谕旨,康熙与罗马使节文书,雍正朝关税史料,雍正朝文字狱,圆明园史料,修建京师大学堂史料,俄罗斯档,乾隆朝文字狱,乾隆朝天主教流传中国史料,荷兰国交聘案,英吉利交聘案,鸦片战争之中英交涉史料,英法联军战役之中英、中法交涉事件史料,太平天国史料,教案史料,徐锡麟革命史料,秋瑾女士亲笔告国人书,台湾风俗图等。从总体来说,《文献丛编》汇集了大量珍贵的清代档案史料,为《筹办夷务始末》等书所缺收,对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宗教等极具参考价值,至今仍为清史研究的必读之作。其不足之处在于很多专题之下所辑史料明显缺遗,各辑所录史料不列目录,也不附索引,以致寻检不便。(注2)


图1  筹办夷务始末

  1931至1932年间,《文献丛编》的专题增刊出版,即《清三藩史料》(一至六辑),包括了文献馆整理清内阁实录库档案时在东库发见的康熙年间关于三藩事件的文书千余件,有各将军府文档、札付令牌及印记、各部院钞送内阁典籍厅之题本、方略馆编辑平定三逆方略之钞档及稿本、各司致内阁典籍厅之手本等,多属三藩史实的重要资料。
  另一有影响的综合性汇编是《史料旬刊》,自民国十九至二十年(1930—1931年)出版了40期。因本院文献馆所藏各种档案,多属有清一代之重要史料。其中凡可以单行成书或类聚多数文件加以系统整理者,已就其性质类别分别编印《文献丛编》及《丛书》行世。然贮藏浩繁,整理需时,仅恃两种刊物发表,唯恐时日稽迟,不足以餍海内学者之渴望,特加出《史料旬刊》一种,以辅《丛编》之不及。凡属有关文献,可依考证者,随时发见,即行刊布,片鳞只爪兼容并纳。虽与《文献丛编》并行,而体裁各异。(注3)《史料旬刊》先后选编发表的档案有俄罗斯国喇嘛学生案,雍正安南勘界案,道光十一年查禁鸦片烟案,乾隆二十四年英吉利通商案,道光朝外洋通商案,乾隆朝外洋通商案,咸丰十年英法兵入京焚毁圆明园案,割辫案,朱三太子案,嘉庆诛和珅案,台湾黄教案,河南青阳教案,道光朝关税案,道光朝留中密奏等。保存了大量关于清代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宗教等方面的珍贵档案,而以外交和宗教方面的内容居多。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中不乏时人所不知的机密文件,有助于后人考证一些事件的具体过程,大大丰富了清史的有关内容,也是研究清史的必读之作。《史料旬刊》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完整的刊印计划,有些零碎拼凑的档案史料有其片面性。这正反映当时整理一批即公布一批的作法。
(二)专项汇编
  1937年编印出版的《苏州织造李煦奏折》。李煦奏折旧藏宫中懋勤殿,起康熙三十二年迄五十八年(1693—1719年),凡290件,为康熙朱批缴回之数量较多者。李氏以内务府员司,出任织造,所奏之事多有关地方政务,旁及晴雨粮价,社会风俗等,不尽属职权之内事。盖因清代“织造”例简内府亲信充之,借以侦刺地方官民之情伪。李煦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妻兄,其奏折反映了康熙时期江南地区政治、经济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还可作为曹雪芹家世的参考资料。所收各件先由《文献丛编》陆续发表,拟汇印为专刊二册,实际只出版第一册。(注4)
(三)专题汇编
  1925年清室善后委员会编辑出版的《甲子清室密谋复辟文证》,列为《故宫丛刊》第二种。包括《康有为庄士敦代奏游说经过函》、《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金梁条陈三事折》等9件,另附录8件。
  1932年出版的《清代文字狱档》,系清代雍正、乾隆两朝65起文字狱的源文件汇编。材料出自军机处档、宫中所存剿回朱批奏折以及《实录》、《圣训》等书。包括雍正、乾隆谕旨、办案诸臣奏折及案犯供状等,皆直录原文。每一狱之谕折,少者三、五件,多则或至数十、百件不等。编印时逐件于标题下注明出处,对各案中缺收之档亦一一标明。所收各档,依各案时间先后及材料顺序归类,分作9辑排列,共有500余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注5)1986年,上海书店将所出9辑合为2册,作为《清代历史资料丛刊》之一种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