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徐志摩吟咏一生的传奇 (2007-11-20 21:33:36)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文学/原创
徐志摩以诗闻名,但他的爱情故事更为人所熟悉。随着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的热播,徐志摩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徐志摩是一个集才学、思想于一身的文化斗士,生活中的他也是一个浪漫的情种。他为追求真正的爱情,做出了时人难于理解之举,他的离婚和再婚都是那样的破格离奇。最后竟然为爱情所驱使,在飞机失事中结束了短促的一生。“唯爱而生,为爱而死”,是他一生的写照。
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是中国新诗坛上最大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盟主。开一代新格律诗风,颇多建树。徐志摩又名章垿,笔名南湖、诗哲、云中鹤、谷等。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县一个封建富商之家。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年仅35岁。
徐志摩的一生如闪电般的彩虹,异常美丽。他的文学创作只有短短的10个年头,但成绩不凡,无论是诗还是散文都极为突出。他一生写了近200首诗,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4本诗集。还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徐志摩是一位追求“美、爱、自由”的理想主义者。爱情,既是他诗歌创作的推动力,也是他反复咏唱的主题。在他的诗集中,其中爱情诗过半,不仅数量多而且颇为人称道。他的诗歌创作才能,就因为与林徽因的一段康桥之恋而萌发的;后来与陆小曼的一段惹人非议的苦恋,也令他在艺术上攀登了另一个高峰。因意外而早逝的徐志摩,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爱情诗为什麽能够经久不衰?这位被赞誉为是中国“济慈”的诗人到底给后人留下了怎样一段美丽的遐想。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探寻徐志摩的传奇人生和他吟咏至今的爱情诗。
一. 徐志摩的早期生活和创作
提起徐志摩,在诗人35年的生命中,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他生命中的女人。像元配夫人张幼仪,是父母之命安排的,与徐志摩离婚后,却一生也未走出徐志摩的世界;与徐志摩邂逅于英国,后來却按父母之命选择了梁思成的林徽因,还有颇受争议的北京的社交名媛陆小曼,还有代徐保管日记和情书的红颜知己凌叔华、韩湘眉、赛珍珠、史沫特莱等,只有认识并了解她们,才能理解诗等于爱的徐志摩。
几个女人中,张幼仪的名分最尊贵,虽是元配夫妻但感情最平淡,两人七年后离异。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都是那样鄙弃张幼仪。她的侄孙女张邦梅小姐1996年9月,在美国出版了英文著作《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中提道:“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我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1922年在产后不久又逢离婚的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终于从小脚的阴影里走出成为一个“穿西服”的、令人瞩目的新女性。更难能可贵的是,一直服侍徐志摩的双亲。精心抚育和徐志摩的儿子。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写的,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
徐志摩对张幼仪是这样的,张幼仪对徐志摩的感情又如何?这是个非常微妙的问题。还是听听张幼仪的自述吧——“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子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值得一提的是两人的感情,除了半篇《离婚通告》,和徐志摩一封信之外,没有任何确实的证据。徐志摩从1918年到1921年求学期间也曾写过一些诗作,但大都散佚,从零星留存的几首来看,大多是歌咏云彩、自然、天地等意象的尝试之作,语言直白浅淡,艺术上还稍稍显得有些粗糙、稚嫩,但是也流淌出了年轻人的洁白的心声和气度!从中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爱情的无奈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禁锢了诗人创作的冲动的欲望和热情。而出国求学更是诗人因对现实的不满而寻求逃避和解脱的唯一的方式,却也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创作春天。
二.留学期间徐志摩的诗歌创作
徐志摩的确是现代中国少有的至情至性的诗人!到康桥以前,他也从没想过要当一个诗人。是康桥的风和月色,伴着与林徽因的情恋,使他产生了作诗的冲动,才开始学着把思情和情感分行抒写,让半成熟和未成熟的意念都在瞬间花雨般缤纷飘落。他没有任何顾忌,他的爱就是诗,他的诗就是爱。
《雪花的快乐》①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 翩翩在半空里潇洒 ,/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清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①此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 《雪花的快乐》表现了诗人自由自在、潇洒飘逸的个性,他乐观自信,只要认准了方向,便充满热情地去追求理想。全诗文字清新,节奏轻快,写尽了纯洁的年轻人一颗跳动着的爱心,一泓涌腾不息的情泉。它是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也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或许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诗人朱湘曾赞扬道:“全本诗中最完美的一首诗是《雪花的快乐》。”(《评徐君(志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