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硬件好,服务机制如何?为了让老人们体会宾至如归的服务,国奥集团专门成立了17人的运营团队,制定了运营方案,明确了客户引入和退出机制、收费办法、提供服务项目等内容,入住、消费、建议、投诉全程跟进、公开透明。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对老人来说更是如此。不光“自家”要美,整个社区的功能体系也不能落后。利用田仙峪村委会闲置的办公楼,这里建起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设公共食堂、休闲酒吧、餐吧、洗衣房等公共服务设施。两处闲置的宅基地建设的卫生服务站,安装上了专业的医疗设备,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卫生服务站的医保定点资格也进行了认定。所有入住的老人只需要办理简单的手续,就可以持医保卡在卫生服务站就医看病。
依托全市煤改电政策和田仙峪村煤改电工作的开展,养老社区在冬季取暖等方面也得到了保障,为了给社区做好配套,镇村对附近河道和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老人们眼中的环境美了,附近村民也收获了新的风景线。
改革给农民带来什么
田仙峪乡村休闲养老社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改革工作,农民是否从中得到了实惠是检验改革成功的关键。社区到底给农民带来了什么?据了解,在房屋土地的租金收入上,养老社区流转了30处闲置院落,为拥有这些院子的农民带来近1700万元的收入;将闲置的村委会办公楼建设成为综合服务中心,给村集体带来了155万元的收入。
为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和农事活动体验流转的60亩村里农用地,每年租金都在20万元左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也能就近加入社区从事保姆、保洁、餐饮等工作,前期已经吸收了19名农村妇女,每人每月工资都在2500元左右,之后还要陆续创造就业岗位,一些技术类的岗位工资能达到4000元。除了这些针对个人的收入外,合作社每年还获得养老社区经营利润10%的分红,用于对社员和全村农民的二次分红。
也许田仙峪乡村休闲养老社区的建设在全国来讲只是一次改革试点,但其却是北京在深化农村“新三起来”工作中一次探索和尝试,它既把农民组织起来对接市场,又把闲置资产经营起来创造财富,还把土地流转起来增加收入,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
延伸阅读
养老社区有哪些模式
养老社区是当前老龄化发展浪潮下的新兴事物,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在积极开展养老社区建设。
■候鸟式养老模式
候鸟式养老是指老年人随着季节的变化,每年抽出一段时间到具备更舒适环境的地方去养生度假,是一种集健康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养老方式。
■活跃型养老模式
活跃型养老模式大多以租赁形式为主,该类养老社区最大的特点在于对老人精神世界的关怀,致力于打造具有某一共同特征老人的生活家园。
■异地型养老模式
异地型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通过到异地置业,或寄居于异地的养老公寓等,长时间在异地进行养老的一种方式。在异地逗留时间的长短是区分候鸟式养老模式与异地型养老模式的主要标准。
■住房式养老模式
相对大城市而言的低廉房价以及大城市里少见的良好自然环境、高性价比,迎合了老年人生活的需求。很多城市开始试水两种模式的“以房养老”,老年社区里的公寓全部以租赁的方式供老人居住,租赁者既可以每月付租金,也可以终身租赁。
■农家式养老模式
农家式养老模式是指城市中的老年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环境品质,选择到生态品质更好、空气质量更佳、外部环境更安静的农村,采取置业或者租赁的方式进行养老的一种方式。
■居家型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仍将是老年人主要选择的养老方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社区发展模式,它是在现代住宅小区的开发兴建过程中,置入养老的理念及功能,创造住宅小区养老功能附加值,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和住宅开发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