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景观旅游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景观旅游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0-04 16:2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景观旅游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微信
  • 微博
  • 豆瓣
  • 人人
  •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当地资源优势和加工流通企业为依托,以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对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加销、贸工农—体化经营,所形成的一种较为完整的产业系统。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实行农业企业化运作,采取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率化,最终达成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对农业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既是增加农民收入,也是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休闲农业作为一项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突破了传统农业的掠夺式生产模式,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优势互补,正是传统农业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之一。如1996年休闲农业(当时称观光农业)被列为北京市六大农业产业之一,1998年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到2004年底北京市休闲农业园数量超过2000个,全年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实现总收入27亿元,可见休闲农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地位。休闲农业作为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发展类型,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增加农民致富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使传统的农业由第一产业快速的完成了向第三产业的转变。随着“农游合一”的观光农业的发展到以“景观•旅游•产业”为开发模式的休闲农业的形成,农业景观开发,尤其是大都市边缘的农业景观开发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其功能也日趋丰富。本文通过休闲农业产业体系、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阶段模式、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了休闲农业“景观•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1 休闲农业产业体系
      按照第一产业的属性划分,广义的农业可以划分为农、林、牧、副、渔五种亚类,按照这种产业内涵的划分方式,休闲农业产业也可以进行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五种产业类型:
      (1)观光休闲种植业:指具有观光功能的现代化种植业。它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开发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作物品种园地,或者利用现代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最新科技成果。
      (2)观光休闲林业:指具有观光功能的人工林场、林地、果园、绿色造型公园等。森林具有多种旅游休闲功能和观光价值,主要表现在供游客野营、探险、避暑、科考和森林浴疗上。
      (3)观光休闲牧业:指具有观光性质的牧场、养殖场,给游人提供参与牧业生活的风情和乐趣,同时提供相应的附加农产品。如今年发展起来的奶牛场、牧马厂等。
      (4)观光休闲渔业:指利用滩涂、湖面、水库、池塘等水体,开展具有观光、参与功能的旅游项目,如参观捕鱼、驾驶老式渔船、学习织网、品尝水鲜、参与捕捞等活动。
      (5)观光休闲副业:包括与农业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都可作为观光副业项目进行开发。

      2 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阶段

      农业作为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初级产业,一直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生存依靠。农业的休闲产业化发展,更是许多国家目前正在进行的一大变动趋势。农业不再以生产农作物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是将整个农业生产的环境、过程与产物调整为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为主。这使得其营运的目标、价值、收益乃至形态,均有别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被视为已由农业初级产业转型为三级服务产业。(黄昭瑾,休闲农业园区之理念与营造,郭焕成、郑健雄主编,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根据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业和旅游项目,主要起缘于大中城市周边地带(大多为非主城区的城市郊区)。在发展过程上(1990-1997年),马勇,舒伯阳两位学者总结为自发式、自主式、开发式三个阶段及相应模式(如表1)。观光农业在经历这三个阶段和模式发展后,逐渐向休闲农业方向发展。农业由提供单一的观光型旅游资源转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开发。也就是说,传统的农业观光模式受到冲击,参与性与体验式的休闲农业模式倍受现代都市人的认同和青睐,农业旅游活动形式从而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参与化逐步演变发展。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樱桃沟村以樱桃产业为基础,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创造了机遇。村领导根据樱桃沟的独特气候加上这里的土质和山泉水,十分适合大樱桃的生长,产生发展樱桃产业的想法。1993年,樱桃沟村从山东引进了大樱桃,五年过后,樱桃沟村的樱桃从几十亩扩展到了300多亩。1998年后,由樱桃种植业开始转向加工制造和观光旅游业,樱桃打下的是基础,加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樱桃沟真正富裕了起来。目前,经过13年的发展,发展到现在的1000亩,产量由几千斤发展到年产4万公斤,经营方式也由集体经营发展到股份制经营。为了更好地发展民俗观光旅游,樱桃沟村在旧村改造上打出了“仿古式”的特色,新建成的多层集群住宅透出北方建筑的厚重与古色古香。村内除了全部建成街坊路外,还规划在一条主路上建一条1500米长、4米宽的花岗岩路,为“仿古式”的樱桃沟村添彩。在这个只有83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去年一年的经济收入就达到了789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

    表1 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的阶段模式(1990-1997年)

     

    阶段模式

    发展阶段

    旅游主题

    主导者

    市场消费强度

    交通除外

    自发式

     

    旅游萌芽阶段                                                    

    自发形式的个人或群体

    供求关系模糊

    个人需求导向

    每人每天少于30元

    自主式

    初级经营阶段

    有一定的主题和活动安排

    中、小旅行社主动参与经营

    以短期营利为目的产品导向

    每人每天少60-120元

    开发式

    成熟经营阶段

    大型(旅游)企业开发集团开发与经营管理

    以长期投资收益

    项目投资导向

    每人每天120元以上

          (引自《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方法·案例》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