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美食 > 家常菜 > 饮食文化中的奇葩: 中式糕点(2)

饮食文化中的奇葩: 中式糕点(2)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1-10 12:4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除了以上按节令和民俗供应的饽饽外,聚庆斋常年供应的品种还有:芙蓉糕、萨琪玛、金钱饼、江米条、套环、糖麻花、双麻饼、蛋卷、槽糕、油糕、喇嘛糕、卷糕、俄式排叉、西洋糕、蛋黄酥、茯苓饼、蜂糕小八件(包括枣方子、杏杜酥、小桃、小杏、小石榴、小苹果、小核桃、小柿子等,八种共半斤);细八件(状元饼、太师饼、囊饼、杏仁酥、鸡油饼、硬皮桃、白皮饼、蛋黄酥等共八件)。聚庆斋的油糕质地柔软、细腻,弹性大。

据老人回忆,当年从聚庆斋买的油糕,用手攥后,松手即能恢复原状。其点心皮软、馅丰、油足、不掺假。有人曾经做过实验,从聚庆斋买回一斤自来红月饼,放在瓷盘里,不到一天瓷盘底就会浮着从月饼里渗出的一层油。聚庆斋的蜜供可以摆放三个月不变形。当年曾在该店当过“掌案”的老人沈鸿祥回忆,原来聚庆斋做蜜供时,会往蜂蜜中掺兑一定比例的上等冰糖,所以不会溶化,而且产品可以永葆光泽。从清末同治年间至宣统年间,宫内所需各种饽饽均由聚庆斋供应。许多王公大臣也喜欢买聚庆斋的饽饽。辛亥革命以后,很多军政大员、社会名流也都喜欢吃聚庆斋的饽饽。

老北京外城还有一家深受旗人、汉人欢迎的糕点老铺“正明斋”,这个糕点铺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中叶,铺面位于前门外煤市街。总之,凡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祖敬神、亲友往来以及妇女生育、老人祝寿,都离不开饽饽铺。可见糖饼行在各行业中是个重要行业。那时饽饽铺分布在全市各处,凡商业聚集区总会有一两家饽饽铺。特点是:门脸挂有幌子,屋檐上竖着挂有木头牌子,上面写有:大小八件、满汉糕点、中秋月饼、重阳花糕。

食俗文化

综上所述聚庆斋老糕点铺子的情景,我们可以领略出,中式糕点在我国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它留给人们的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而且以文化内涵独特悠久享誉世界。其特点为:

一是喜庆、生日、寿辰之际人们都要购买并食用福禄寿喜字样的糕饼;

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走亲访友、招待亲朋好友或是看望病人时,糕点都是首选的馈赠佳品;

三是专家认为,我国糕点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很多品种是从寺院庙宇中流传出来的,有不少糕点、酥饼原本是作为供佛的珍品摆放在供桌上,被人称之为“人神共喜之品”。当年寺庙祭社供神的饽饽,多用奶皮的自来红和酥皮的大八件。大八件是由枣花、福字、禄字、寿字、喜字、卷酥、核桃酥等八样组成,八块共一斤。总之,用糕点的含义是:表表点点心意,这就是“点心”一词一直延续用到现在的含义吧。

四是其食俗文化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与我国的24节气紧密相连。如: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民间常用饼类面点食品祭祀灶王爷。春节食用年糕、立春食用春饼、端午节食用粽子、夏季食用绿豆糕、中秋节食用月饼、重阳节食用花糕等糕点的食俗一直流传至今。

五是传递亲情、友情、爱情等联络情感的载体,甚至国外都有动人的故事,如:关于提拉米苏名称的由来,就流传过许多不同的故事,比较温馨浪漫的说法是:有位意大利士兵即将开赴战场,爱他的妻子给他准备干粮,把家里所有能吃的饼干、面包全做进了一个糕点里,于是那个糕点就叫“提拉米苏”了。郑凡有首歌,其中一句歌词是 “爱情就像提拉米苏苦辣甜之间”。这也说明了中西糕点在文化上有一脉相承的呢。

清道光二十八年所立《马神庙糖饼行行规碑》中规定,满洲饽饽是“国家供享,神瘿、祭祀、宗庙及内廷殿试、外藩筵晏,又如佛前供素,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张,凡冠婚丧祭而不可无,其用亦大矣。”这规定真是简单明了的说明啊。

与时俱进

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今说到糕点行业,当属稻香村的名气最大而且文化底蕴深厚。稻香村起源于南国苏州城里。1895年稻香村进京时,曾在前门外观音寺大街路北开办了一家稻香村南货店。它是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稻香村店名取自唐诗人许浑 “ 村径绕山松叶暗 , 柴门临水稻花香 ”的诗句。就是现在也有不少人会沉浸在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的诗情画意中。还有许多人陶醉在“ 醉八仙 ” 中的铁拐李的故事中。据传,铁拐李下凡后化为乞丐 , 被善良的老板留宿在青盐小店内 , 铁拐李离开后,老板便把他睡过的稻草拿去烧火,没想到煮出的肉香味扑鼻。于是他宣扬说瘸子乞丐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下凡,而后这里生意兴隆 , 老板便把小店更名为 “稻香村”。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有笔墨描写那 “一畦春韭熟 , 十里稻花香” 及“柴门临水稻花香”的清幽秀色美景。当然还有记载鲁迅先生寄居北京时曾多次到稻香村购物的事情。

现今稻香村继承并发扬了糕点文化,企业以传统节日和节气为结合点,比如,清明节奉献“花”和“传统食品”巧妙结合的“花韵四品”糕点;端午节赠送传统好运饰品“五色丝”;七夕节恢复传统食品“巧果”;中秋节搭起“兔爷山”;重阳节摆上“花糕塔”。小小糕点已经形成为给消费者传递爱心和温暖的纽带。北京稻香村还努力挖掘了24节气糕点食品系列,这些产品的开发,与其说是让国人品尝各种特色的民族食品,不如说是在品味中国的传统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食品本身,他们是在不断丰富民族传统食品文化的宝库。

在糕点的食俗文化中,最为重点和值得一提的是中秋节的月饼。为什么呢?过去老北京时期销售糕点的饽饽铺,唯有中秋月饼是一年四季都销售。而现在每年月饼大战更能显现出,月饼的销售量和利润,几乎能占糕点行业一年四季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再有我国人民过中秋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当皓月当空之际,人们轻吟低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时,离不了一年一度的传统食品月饼。从古至今过中秋节,一家人总要围坐一起品尝月饼的风味。同时月饼也是向亲朋好友馈赠的最适宜的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