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样搭配了蒜泥在调味中起到灵魂作用的作料就是辣椒红油。最经典的红油配比是贵州朝天椒:川西坝子二荆条:渝黔小米辣=2:2:1,分别取其色红、氛香及味辣。小家制作如果只想选一种辣椒的话,我个人比较偏好选成都二荆条,辣度适中但香气浓郁,适合大部分人的舌头。
制辣油各家有各家的法子,基本原则都是在防糊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萃取香与辣,有时还要加不少香料增色制成复合香味。这里介绍最基础的做法——辣椒面:油=1:5,油先和葱姜一起加热,炸香后关火,略降温,将油分2-3次泼入辣椒面上,每次泼入都搅拌一下并略等十几秒再泼下一次,之后静置半日以上即成。
这里顺便也说一下李庄白肉的调味,辣椒选的是七星椒,同花椒大蒜同舂,加酱油,糖,味精,麻油。
3、复制红酱油:
成都的凉菜和部分小吃面食如甜水面、钟水饺等,在调味时酱油和别处大有不同,是使用了二次加工过的复制红酱油。而用没用红酱油也经常是老饕们判断川味正不正宗的标准。使用复制酱油好处在于:(1)去除酱油生味能更好烘托菜品原有醇香;(2)缓解酱油咸味,丰富酱油层次;(3)使酱油色味均能巴在肉上不散,吃口不寡不腻,助凉菜口味鲜浓醇厚香,色泽鲜艳诱人,从而激发食欲。
至于复制酱油的制法,可以说一家厨师一个方子,就像卤水,有相通的东西,但更需各家专属的味道。如某川菜大师的独门红酱油中,用冰糖,八角,葱姜提味;红糖提色;水淀粉提高粘度;味精提鲜。具体步骤是酱油+少许红糖融化后加八角、山柰、甘草、葱姜,移小火熬制;如果咸味较浓可加清水(我觉得可加高汤然后省略味精);待香味溢出形态浓稠后再加味精,过滤凉透使用。上述方子是来自川菜大师级人物,但是很明显回避了关键的香料比例问题,须知有的卤料(如白豆蔻、丁香、灵草、砂仁等)份量下多了,不但会增香不成反而使味道苦涩或奇怪,因此不太好像盐和酱油一般,一句“适量”就让人自己去琢磨的。好在我找到了一个貌似比较靠谱的竹林小餐红酱油配方,这里和大家分享(店家制作走量较大,小家自制需按比例缩减):
复制红酱油:
酱油10公斤,红糖1.5公斤,生姜50g,八角15g,小茴15g,桂皮10g,甘草25g,花椒5g,山柰3g,味精25g。
步骤:红糖切碎,香料用纱布袋装好扎口,铝锅洗净置中火,加酱油红糖和香料包,改微火将酱油熬制剩一半量,捞去料包,盛出酱油至搪瓷缸内,放味精,搅匀即成。
最终的成品复制红酱油,色泽棕红,汁浓黏稠,咸甜鲜美,醇香味浓,是白肉调味的上品。
如果看到这里已经对复制红酱油望而却步,那么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川地自产品牌的高品质酱油也算让这道菜往川味上靠拢了。关于川内常用且知名的酱油品牌:虽然国内酱油大户厂家多不是来自四川,但据查阅资料,川内也有不少在川菜界被广为推崇并大量使用的品牌,曾经流行过和现在正在流行的川味将酱油品牌有:成都太和酱油或窝油,现在的大王酱油,曾经的德阳酱油,郫县犀浦酱油,江油中坝酱油。
曾经的竹林小餐使用的是德阳口蘑酱油。
4、综合味汁
最后综合调味时,若是重庆江湖菜的蒜泥白肉,可能会作料比白肉多,自家吃就酱料足够拌匀白肉即可。
李庄白肉每250g猪肉,配蒜泥20g,白糖5g,复制酱油20g,味精2g,花椒粉1g,生姜3片,香油20g,米醋5g,辣椒油10g,盐2g,葱2根;
竹林小餐一说是加芽菜末,淋窝油,红油,花椒油和独蒜汁;一说1公斤白肉配复制酱油100g,红油辣椒150g,蒜泥100g,分别浇在白肉上,撒味精10g。
如果您觉得以上配方都不够方便,那这里再和大家分享两个川菜万用蒜泥汁供参考:
1、100g去皮净蒜,配凉透的高汤或鸡汤(我觉得可用煮白肉的肉汤代替,但煮肉时务必打清浮沫)30g,酱油10g,味精盐适量,确定好咸度和味道后,辣油最后放,现酱现吃,酱油易把蒜泥泡腐,不易多。
2、400g肉,配蒜泥红油各25g,酱油20g,糖15g,冷汤30g,芝麻油10g,盐和味精各0.5g(糖多败味,少则不够味,刚好也可代替红酱油的甜)
好,调味方面有一点您不必怀疑,川菜,尤其是川式凉菜确实比较注重味精的使用,复制酱油里用,最后调味都是会用味精,您如果介意,就用撇的干干净净的煮肉汤代替水来调凉拌汁,目的是增个自然鲜味。
三、技法:
1、煮肉:
煮肉的难度在于掌握肉的老嫩恰到好处。肉硬不嫩口感差,煮太软片肉时肥肉易破操作难。为了得到恰到好处的白肉,真是各家有各家的绝招:比如有的是煮至断生后再煮5分钟;有的是在原汤中煮至8成熟,停火泡10分钟,片好后再入鲜汤烫熟;有的是煮至九成熟,捞出晾凉后用原汤浸泡;有的是原汁浸泡20分钟……
竹林小餐据说用一公斤宽10长20cm的敦实二刀肉,洗净入铁锅煮至九成半熟,捞出晾凉,在温热时使用;或先煮到半熟,取出修整去除边角,再二次煮熟,取出泡凉……总的来说,常用的做法还是将肉煮至断生,用原汤浸泡到温热、温凉,现取现片现用或热片热吃。
这里再说一说李庄白肉的煮肉法。李庄做白肉的店家太多,这里分享的也只是其中一二。
(1)传统做法:冷水入锅,加葱、姜、盐、花椒、料酒煮到7、8成熟,熄火,肉在汤中泡到冷却;
(2)比较费人工的做法:90度水温煮,持续撇血末,水沸加冷水,使肉从里到外受热均匀,避免皮熟肉生。煮30分钟,以竹签刺肉,无血水则取出泡冷水防结皮待用;
(3)李庄还有少数餐馆,如何三白肉,传说不用冷水煮,而是开水煮肉,也不用冷水激,好处是肉质更嫩,其味更鲜香。夏煮35分,冬煮45分,断火盖盖焖4、5分,捞出浸冷水或冰水泡五六分钟可用。
2、片肉:
所有步骤都完成后,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差片肉了。现在的店家,最简单的做法便是煮好的肉冷冻瓷实,后用机器刨片,虽然均匀保证效率,但口感鲜味略逊。
自家操作对肉口感要求不高的可以借鉴店家的这个巧法,但没有机器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自己片肉上来:
可以在案板铺干净的布或毛巾(防滑、吸水),取肉,待水分稍干再放肉,先将多余边角修工整后再片。期间左手按稳按紧肉,右手从一端拉锯式进刀。手腕和手指都需有巧力。一些店家使用特制长刀是从肉皮一侧入刀,小家则不必挑战,唯有是瘦肉一侧面向自己还是肉皮一侧面向自己的问题。两个方向,入刀手感大不相同,我偏向前者,更容易控制不损坏肥肉的力度。
竹林小餐片肉技法:
引用最著名的竹林小餐竹林同时讲究白肉用多少煮多少,热片热吃。片成后肉因部位和密度差别,会收缩成紫荆花式的裙边,亦是检验刀工是否到位的方式,
图左为热片热吃的效果,肥瘦间有微微的收缩;图右为冷片热吃的效果,凉肉片后过热汤,受热后收缩程度更大;
而这篇博客的主图全是冷片冷吃的效果,没有二次加热,因此肥瘦平整程度一致,几乎没有收缩。
3、肉片规格:
肉片的规格视原料不同会有差别,常见的有6cm*3cm,8*3.3,10*3,10*5等。但不论哪种规格,最终成品应该皮、肥肉、瘦肉三块相连,平整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