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恋爱技巧 > 萤火教育虞舜:怎么用微信和学生”谈恋爱“?

萤火教育虞舜:怎么用微信和学生”谈恋爱“?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09 08:33 编辑: 网络 查看:

本文标签: O2O , 在线教育 , 微信

来源:i黑马

作者:虞舜 (萤火教育 总经理)

 

原来,本公司最近提出的“重度垂直”概念,对虞舜有极大的启发,科通芯城这个案例对他也有相当触动。

 

于是,虞舜回看自己走过的弯路,决定从这个行业的起点处思考。这个时代,该怎么招生?

 

以下是虞舜所写。

 

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这个传统到充满着江湖意味的行业里,到底要怎么招生?

 

由于中国的民办教育市场大多都是小机构,而且这些机构放在全行业里去看的话,连中小企业都算不上。我在这里谈得主要是这些小机构怎么招生,一定规模的教育企业,可以掠过不看。

 

言归正传,我先阐述两个问题,分享下我的看法:在教育行业里,生源到底是怎么来的?以及在教育行业里,生源到底是客户还是用户?

 

第一个问题:生源到底是怎么来的?

 

最早一批做教育的机构,去报纸甚至电线杆上贴几张小广告,生源就来了。

 

开了门店,有人经过,看一下,生源来了。

 

到互联网时代,有些人开始觉醒,采用PC+水泥的模式来招生,生源也不错。

 

现在到了移动互联网,社会变革这样厉害,很多机构老板坐不住了。尤其是经过PC+水泥这种模式尝到甜头的老板,更加坐不住了,因为突然发现不知道该怎么招生了。人们都不上PC了。天天拿着手机。

 

于是很多机构去开发APP,或者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在百度做搜索广告。更先进一点的听到了微信,开始订阅号微信号轮流弄,一个招生简章上面印三个二维码,一个订阅号的一个服务号的一个网站的,甚至还有四个二维码的,另一个是微博。

 

还有许多机构的老板无动于衷,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照样活的很好,而且不占少数。

 

在进一步阐述前,先简单说下两个背景: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里面提出“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 ”那年也是新东方成立的一年。到了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通过,提出“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又一批民办教育机构开始崛起,想起我们自己教育机构的发展,正是踩上了02年那一波的浪潮。

 

说这两个时间节点的意思是想表明,教育机构也是企业,也要盈利。做培训你不管说的多么公益也好,你还是要赚钱要养活员工,要提供服务。即便你披着公益的外衣。如果不认清这个,我们都没办法好好谈招生。

 

但是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78年中国改革开放,这个股春风吹到教育这个行业里面来,整整晚了15年。虽然87年就出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但这就犹如2014年初发布的“取消和下放利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教育的网校审批”一样,并没有具体法案规定,那个时候涌出的机构职能叫做培训机构,不能叫做教育机构。

 

吴晓波说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是博弈关系,那么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呢,在我看来自然也是博弈关系。

 

这15年的脱节,导致我们民办教育从业者,有时候认不清方向。落实到最为具体的一点就是,根本搞不清楚生源到底怎么来的,我们看到一个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每天累死累活打电话拜访客,逢年过节问好送月饼。基本都采用末位淘汰制,很多销售人员夹着公文包胡天海地的跑。而教育行业的销售人员(招生人员)却没有这么干的。很多小机构几个人几个老师活得很好。

 

实际上到了今天,中国大部分的传统教育从业者,主要生源的来源方向有两个:

 

1.关系人脉权力,让生源不得不来。

 

2.服务好,所以来了。

 

第一个快用完了。但是还可以吃几年饭。

 

第二个,其实你不懂服务,但是教育事关重大,你不得不重视,再加上早期做教育的多半是教师出生,骨子里刻着责任二字。

 

这两个东西加起来,让你至今还可以很好的活着。

 

很多传统教育机构老板想不明白这个问题,被招生人员掐脖子,其实狐假虎威罢了。这里面第二点尤其重要,教育本身自带本地化属性,自带人格化魅力,自带小而美性质,是天生服务者。

 

目前很火的社会化营销如果在教育这个行业里说,那些老师们一定会要笑:这么高深的理论,但我十多年不就是这么干的吗,那家长孩子信我才选择我。我卖什么都能卖,你看我让他孩子买书就买书 买光碟就买光碟,报什么班就报,都听我的!有些老师还带着做保险,顺便给家长推销,一年也赚不少钱。

 

生源就是这么来的,你大概以为都是你的招生人员给你招来的,是你的地推人员给派传单派来的,是你的所谓咨询顾问给你顾来的。特别是倚重第一种的,比如成人高等教育,相关的技能证书培训,许许多教育机构自带垄断光环。

 

你可以问问自己,自己带有哪个光环,是两个都有还是有一个,还是一个都没有。

 

我们再说第二个问题。在教育行业里,生源是客户还是用户?

 

在互联网诞生之前,我们没有用户这个概念的,我们都叫客户。在教育行业我们都叫学生,不叫客户。那学生是客户还是用户?

 

在我看来,都不是。

 

我曾经花很长时间去思考学生到底是什么,周鸿祎讲客户是“一夜情”,用户是“谈恋爱”。如果用这个比喻来延伸下去,那么我认为学生是“婚姻”。

 

我去某个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办理业务,我是他们的客户,我不爽我走人。我没损失什么损失点心情。我用QQ用微信,我不爽了我闪人,我去用往来用陌陌。我报读一个教育机构,发现服务很差,没关系,老师讲的好就行了,什么?老师也讲的不好,那我闪人。前面两个场景很好想象,后面这个场景,你想象一下,出现过吗?

 

不妨再具体一点,我交2000块钱报了一个英语班,我大约有2个目的,要么是考证,要么是兴趣。如果是考证,你讲的不好。我不管我只看过不过,这个整个服务环节不管怎样要完成。如果过了,不问了。如果是兴趣,发现你讲的不好,反正钱交了,听听吧,这整个服务环节不管怎样还是要完成。

 

婚姻,一旦结了,不管怎样,过一阵子,不会不爽马上离婚。然后留个离婚证带一生。以后不管你再找,你始终有个离婚证,影响一辈子。

 

教育,一旦你选择了,不管怎样,学完。遇见一个不靠谱的老师,可能某个学科你一辈子不想再碰。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做教育这门生意——请原谅我用生意来说教育,我不想标榜满口的仁义道德,我只从商业角度出发——你的消费者的属性是什么,他跟你是婚姻关系,你搞不好,你影响他一辈子,他影响你一辈子。

 

对他而言,可能在某个领域的学习就彻底毁了,而对你而言,他会告诉他身边所有的人,不要去你这个机构。

 

说完这两个问题。回到题目本身,传统教育机构怎么做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