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的概念一直在被拓展,现在已经不局限于说做互联网的前台了,之前我们知道有很多高人说O2O关键是闭环,在服务型电商领域,就是在PC端或者移动端下寻找,下订单,然后付款,接着线下体验,然后线上分享传播。
可是教育这个行业,为什么一直没有动静呢,因为这是婚姻呀,婚姻再怎么爱也要双双一起去民政局吧。
在我隐隐约约的概念中,O2O一直被餐饮行业所绑架,许多人在谈论O2O的时候不管他嘴里说出什么笔下写了什么,脑子里自带餐饮O2O的场景。然后就好像放之全行业皆准了。我至今没发现哪个教育机构可以做的那么轻,在线上付款,然后线下教学,学完线上分享传播的。如果有的话,可以联系我,要好好取下经。
想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线教育喊的那么火,颠覆传统教育喊的那么火,因为在线教育可以做闭环。
实际上,教育行业我们当作一个服务业来看,是应该的,但是这个“婚姻”式服务,跟“用户”式服务有什么不同呢?以谈恋爱的例子做比,谈恋爱的时候都喜欢玩奇招,搞浪漫,生日,情人节,非常讲究,这里一个核心目的是保持新鲜感,从而维持关系,从互联网用户思维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快速迭代,不断推陈出新。最终结婚,然后懒散了,什么都不管了不顾了,情人节也没花了,浪漫仿佛上辈子的事情。
拿一个行业跟人做比,会发现道理是一样的,真正所谓的新鲜感不是跟未知的人去经历相同的事情,而是跟已知的人去经历未知的人生。
因此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的O2O是“恋爱式”的O2O,不是“婚姻式”的O2O。而“恋爱式”的O2O怎么会适合“婚姻式”的O2O呢?
显而易见,恋爱不一定能带来婚姻,而婚姻之前或多或少肯定有恋爱。想来张小龙真是业界良心,分出一个订阅号和服务号,这样带着大家去理解营销本质。特别是在教育行业如此受用,可以说完全为教育行业量身定造。
订阅号谈恋爱,服务号结婚。
我们不妨来深度解剖一下,微信到底能做什么事。
以订阅号为中心建立宣传体系
前面讲了,订阅号是用来谈恋爱的,也分析过了生源到底是怎么来的。
订阅号的第一作用解决的是了解,第二作用解决的是信任,让学生了解你,了解你在做什么事,每天都要推送。
你要推送什么?除了招生信息,相关的教育政策,还有你所在教育领域的一些头等大事的分析,比如你做K12的,那么小升初,出升高,这些里面有什么消息有什么变动,你要第一时间知道,然后推送给你的潜在学生们。你定期要办一些免费的课程和讲座免费过来听。
做好你的微官网,放在定义栏里,让客户可以看见,告诉你的努力,比如你最近开发了什么课程,或者说你最近帮助你的学员解决了什么问题,录制一些课程做成段视频放在推送消息里,你的教学点,学校,办公场所,培训场所展示,学员的互动,老师的风貌等,一定要生活化,随意但不肆意。
少点风景,多点人文,少发点招生简章,多点授课结果的展示。这里面的内容制作,尽量发动学生,老师去制作,例如你让你的一个学员随便写篇文章,然后作为发表放到这个推送里,我相信这个学员会让他身边所有的人去关注这个订阅号。
联合别的教育机构,去做关联推送,比如你是K12的你可以联系一个做成人教育的去推送,彼此业务不冲突,但是可以互相辐射互相影响。
订阅号尽量做的干净,有些订阅号,我不点名,在每篇文章的后面都加上招生广告和电话,这个比软文还糟糕。这就相当于你每次恋爱的时候,跟女朋友出门出去逛街都要故意去民政局门口晃一晃。意思是,什么时候嫁给我呀?
不真诚,做教育不真诚是大忌。
即便把握不好这度,那么只需记住订阅号主要就解决两个事情:了解+信任
以服务号为中心建立服务体系
能到服务号里来的一定是学员。这个概念要清晰。我服务号服务什么,所有的宣传物料上面都不应该放服务号的二维码。服务号里面所有的用户都应该只是就读学员。
为什么这样做呢?服务号首先第一个功能,就是CRM管理,在后台对每个学员进行数据绑定。然后形成差异化对比。这里面的推送,只发布跟学员有关的信息,比如考试,上课,或者一些相关重大事件。
自定义栏的查询让学员可以方便的查询到属于自己的课程安排,考试安排,成绩查询以及到课率签到等。
这样学员就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就是我为什么用这个服务号。有些机构做活动,老生新生一起做,觉得这样没什么。
三毛说:如果你给我的,和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大作家的意思是,自由恋爱没问题,喜欢别人没问题,但是你得区别开来,不然我就走了。当年张爱玲那样气胡兰成为什么,真的吃小护士的醋吗,不是的,受不了胡兰成的同等对待。
订阅号的活动跟服务号的活动分开做,但是同时做。这样学员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归属感,我来这里读书了,我的待遇是不同的。
而教育结构能给学生带来的归属感恰恰是最强烈的。你哪个学校毕业的,你在哪里受教育,你哪个老师教的,这份传承关系大家切莫忘了呀。以前记得,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忘得一干二净,在这个服务号里面,请用最大的力量去扩大这个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