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家居装修 > [转载]二十年不布置家庭作业的特级教师(2)

[转载]二十年不布置家庭作业的特级教师(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3 17:00 编辑: 网络 查看:

一堂典型的翟氏数学课的程序如下:1.重点复习(穿插练习),2.启发性讲评,3.针对性试练,4.独立性集中练习,5.扼要讲评,6.订正与收缴作业本,同时进行个别辅导(用甲乙两套本子轮流作业)。与普通数学课堂的最大不同是解决了“课头松垮”和“课尾留尾”的问题。普通课堂的课头,教师一般是先“总结”上一节课的学习情况,再讲评作业,这种总结和讲评。往往发展为对学生的批评和斥责,结果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挤掉了学生必要的练习时间;课尾。课堂作业留到课外去完成,这样既增加了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而且课堂作业没有及时讲评,教学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到下一课去讲评,学生留在大脑中的错误痕迹就不能及时消除。课头和课尾其实是相互影响的一对关系,课尾作业评了本子收了,才能保证下一节课头的顺利开展;课头精练,才能留出课尾练习讲评的时间。

其实这一点是最难做到的,在梅岭,下课时翟裕康就候在办公室门口看数学老师有没有捧着本子回来,空着手的老师,就等着翟校长(翟裕康后来升任负责教学的副校长)找他吧。

要圆满完成这样一套课堂结构,教师必须做到三个“重视”:

1.重视内容选择。尤其是把握教材重、难点的突破。翟裕康认为,改革结构、提高效率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文化和业务水平。如果教师还是一例一题,学生还是以模仿代替思考,就谈不上高效率的问题。如果教师连教材都不熟悉,重点、难点都掌握不住,即使改革了结构,也是不能提高效率的。

2.重视时间控制。翟裕康上课有个绝招,一块手表放在桌上基本不看,最后布置作业时看一下,大概33分钟左右,剩下5分钟学生做作业,2分钟讲评,老师收本子时正好下课打铃。多少次在外上课,这招都引得下面听课老师轰然叫好,他就是知道课上到什么时候,还有多少时间。翟裕康说,绝招不绝,平时就是这样,习惯成自然。四“了”是看时间的,我们应严肃地对待每一堂课,上课要有时间观念,不讲废话,不信口开河。有的老师随意性太强,这边磨蹭几分钟。那边耽搁几分钟,宝贵的课堂时间就浪费了,还能有效益吗?

3.重视教学语言。不谈语言的艺术性、趣味性,就说“准确严谨”四个字,就不容易做到。翟裕康生性诙谐,喜学他人语,连音调、神情都拟个八九不离十。常惹得学生大笑,增加学习兴趣,看似很随意,但一堂课下来,你别想找到他语言上的问题。这也是长期锻炼的,一旦自己在课堂上说过什么不得体的话,他都要记下来,反复反省,时间长了,语言上绝不会有毛病。课堂语言的失误,有的是科学性错误,有的是逻辑性错误,有的是说得不当,对学生影响很不好。翟裕康举个听课的例子,一青年教师将“12只白兔和7只黑兔”的图形分两排顺序贴到黑板上,黑白两两对齐了之后,指着和黑兔数量相等的白兔,问:“这部分是什么样的白兔?”意即让学生明白两者的数量关系。谁知问得不妥,一生回答:“这部分是雪白雪白的白兔。”举座哗然,连提问老师本人也忍不住笑了场。“一堂课一句话说出来,引起全班的思维混乱,自己给自己惹麻烦,牵回头还要花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语言不可不慎重。”翟裕康说。

他还曾归纳过两个教育公式——

教育工程中的力学原理:

教学内容×作业量=学生负担×教学方法:

学习效率=教学内容×作业量÷学生负担。

推论: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减轻教学负担,关键是改进教学方法。

改进教法翟氏秘笈之一:“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他的课上总给学生留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或练或演或议;尤其是议,一般数学老师不重视。认为浪费时间,其实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很好手段。实践,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由懂——会——熟的必经过程,也是缩短这一过程的重要方法。如果只是教师夸夸其谈,学生束手“静听”,其结果是,“听时似乎懂了,一做就会错了”。

之二:“反复是学习的朋友。”讲授知识要新旧联系。翟裕康认为:“学生的旧知识是接受新知识的基础。教学时,我尽量联系学生旧有知识。使他们温故而知新。例如,我讲解较容易的教材时,就有目的地联系与其有关的、但学生又掌握得不巩固的,或者出现次数较少的旧知识,从而达到补缺的目的。讲解较难理解的教材时,我就尽量联系与其有关而学生很熟悉的旧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讲解与旧知识容易混淆的教材时,我就尽量联系类似的旧知识,使学生有所比较,以便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在联系旧知识时,我还尽量注意不喧宾夺主,不搞形式主义。”翟裕康开玩笑说,不知道复习重要的老师就好像醉汉推车,车到站了东西都掉光了。比如他的教学手记中有一例:

今天教“比”,紧紧抓住它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展开教学。效果甚佳。

如,除法中规定除数不能为“0”,那么“比”和“分数”中应该有什么规定呢?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根据这一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怎样叙述呢?除法呢?

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就可以用它来化简比。(1979.2.13)

旧知应该反复到什么程度?翟裕康通过练习反馈来掌握情况,他的名言是: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要“清一色”,要“混一色”,既有效,也节省学生的精力。首先,课后习题都要经过筛选,根据需要选做;其次,自编习题,加强针对性,控制数量,一组练习一般4-5题,今天讲什么就做什么的情况就是让学生模仿,绝对不要;第三,评讲时注意记录做错人数和错误原因。而不能只是对对答案。如果某题错的人较多,说明这题所代表的知识点没有被熟练掌握,还需要反复;如果某题错的人较少,且错误主要集中在看错题、粗心、计算错、少写单位、格式问题等“非原则”方面,那么这个知识点就可以过关,犯错的学生留待课中个别辅导。翟裕康的自编习题册上,多是红笔写的数字,有时还有人名,那就是在练习中出现错误的人数和具体学生。

之三:“上当教学法。”翟裕康认为,在教学中不要怕学生错,不要处处不放心,老是抱着、扶着学生走。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冲击,该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习题,不要在练习前去指导、提示或暗示,而是在练习后的讲评环节中让学生去分析和认识各种错误的原因。比如三年级的“观察物体”一课。翟老师在课件上先呈现一个方格布包裹的物体,让学生猜是什么形体,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叫了一气;然后一转,看第二个方格布包裹的面,再猜是什么形体,叫“长方体”的学生声音这次响了许多;转到第三个面,是个方格布沙发,“哦”——学生恍然大悟。猜得都不对。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体会到,“观察物体”要有三维概念,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翟裕康说,诱发出错误,实际上就显露了学生学习中的缺陷,再通过讲评纠正,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更扎实了。另外,只讲知识的正面而不用反面的内容进行衬托比较,学生掌握知识往往是不全面、不巩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