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9)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9)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01 20:20 编辑: 网络 查看: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9) (2012-12-02 11:59:34)

标签: 历史人物 陕西人物 文化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9)

来源:《陕西省各县(市、区)志》

 

 

    张凤翔(1475-1505),字光世,号伎陵子,明代洵阳县洵阳里义沟人。祖父张勉,山东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明正统年间任洵阳知县,勤政爱民,离任之日,百姓泣拥马首挽留,遂安家于洵阳。父张杰,贡生,直隶大宁卫经历。凤翔自幼患眼疾,白昼短视,暗处则反明(俗谓“羞光眼”),故书房窗户白天必用物遮障。他用左手写字,惯于横书,才思敏捷,落笔成章,时人誉为王勃、王延寿再世。弘治五年(1492)乡试中举,弘治十二年(1499)考进士,中第二甲第二十三名,与明代著名文学家“前七子”之一李梦阳同榜,授户部云南司主事。凤翔抵京上任后,深得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一清器重。王公大人、翰卿墨客慕其诗名,竞相前往凤翔寓所,以求识面,门无虚日。凤翔“驰骋骚赋,落笔千万言,奇字澜错,绮文辉变”,名噪京师。是时名声已居同为户部主事的李梦阳之上,但仍以兄事梦阳,二人相敬如初。不久,患黄疸病,面、目、身俱黄,即向有司告假,移居北京西山养病,“沐卧岩崦中”,消极待亡。李梦阳闻讯,特赋诗相赠。诗云:“石髓遇不识,黄精春始花。洞中日月秘,强食胜丹砂”。凤翔读诗后,深受启发,即搬回城内治疗,但因耽延时日,已不可救药。临终前,“端坐索纸笔,扫诗一十八章,投笔而逝”,年仅30岁。李梦阳悲痛至极,作《哀凤》一诗悼之,其诗云:“凤之来兮,尔胡为兮,牛有皂兮鸡有栖!凤兮凤兮今何归,伤哉命兮我心悲!”其时,凤翔母逾七旬,子仅七岁,一妻一妾,相号子旅邸,见者无不落泪。李梦阳与同僚王崇文等出资经办丧事,将凤翔归葬于洵阳县留停山(今金洞乡河湾村)。又上书孝宗皇帝,请月给米一石,养凤翔母妻终身,孝宗准行。嘉靖五年(1526)有马考功者,辑凤翔遗文七卷,题名《张伎陵子集》,印行于苏州,现已亡佚。据清代《四库存目》载,《张伎陵子集》前六卷为诗,附赋三篇,后一卷为杂文。(旬阳县志)

 

    张  鹏(1867-1944),字扶万,号壹翁、在山主人,今齐村乡董南堡人。少从咸阳刘古愚,肄业味经书院。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二十四年(1898),加入康有为成立的“保国会”。三十四年(1908)至民国31年(1942),先后任山西省长治县知事,北京中国银行秘书长,国立北平研究院、陕西省政府合组陕西考古会委员长,陕西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晚年息影田园,倡修水利,疏通文昌渠,创办文王庙小学,抚辑远近逃难来的灾民落户务农。豪绅、污吏畏其威,贫苦乡邻受其泽,碑石虽毁,口颂仍传。毕生治学严谨,博考详证,著述释辨,皓首穷经。自汉、魏六朝以迄民国时期的经、史、律令与文物,多有质析。倾意康有为大同主张,为近期公羊学派的名家。遗作已刊与原稿约50余种(目录见县志《附录》),《唐代日人往来长安考》、《鱼豢魏略补遗》、《阿姆河考》、《关陇丛书》与《晋令辑存》等,尤为力作。(陕西富平县志)


    张义安(1888-1918),名养诚,富平县到贤乡庄镇槐园村人。14岁作雇工,入清新军当兵。曾就读于省农业学校,参加同盟会。后入正谊书院。辛亥西安起义,参加秦陇复汉军,随李仲三部守卫韩(城)、合(阳)。清(毅)军西来,潼关失守。遂与胡笠僧等东去日本。归国后,入北京法政大学预科工读。毕业后回乡,倡办民团。民国5年(1916),陕西督军陆建章,命其子陆承武进驻富平。胡笠僧等密谋突袭,张义安率民团星夜驰援,生擒陆承武。笠僧倾折于他的胆略德操,以共图事业相期许,率军同移商洛,委以学兵连长。
    陈树藩利用民党军力,赚得陕西督军权位后,倒向北洋军阀。阴谋消灭民军,扩充个人势力。民国6年(1917),高峻、焦子静在白水起义,耿直在西安发难,讨陈声势大起。张义安以备补营不到400人,200来支枪,驻守三原。陈树藩心腹旅长曾继贤率严锡龙团进军三原,令张义安营即日移防富平。张与董振五、邓宝珊等密议后,佯为准备开拔,实则日夜备战,向胡笠僧、曹世英密报请援。民国7年(1918)1月24日夜九时后,大雪纷飞,张义安先把邀赴告别宴会的敌军军官,在烟酒麻将桌上一网打尽,接着宣布起义。董振五连从曾旅司令部房上扔下多枚手榴弹作为进攻信号,三原全城顷刻枪声四起。敌军各部悉被封锁,联络中断,指挥失灵。26日拂晓,曾、严从北城墙缒绳而逃,战斗在大雪中结束。曹世英、胡笠僧树起陕西靖国军旗帜,分任左右翼司令,联名通电全国反段(祺瑞,北洋政府总理)讨陈(树藩)。陈树藩阴谋未逞,又命刘世珑与曾、严两旅,从泾阳进攻三原;并遣亲信在靖国军中诱惑分化,企图扭转败局。靖国军面对强敌,两翼互争雄长,张义安洞察危机,愤慨痛陈:“不争于疆场,为丈夫羞!难自我发,我当先出兵讨贼,以谢国人!”他料定陈贼老巢空虚,若攻长安,三原之围可立解。决率本部300多人进取省城。张义安西进礼泉,设司令部于兴平,部署渡渭河,经户县,直抵西安城西南甘家寨。未及安营,遭陈部陈世钰(式玉)等合力拦击。张令近敌迫击,大获全胜。当晚进驻西关外大营盘、西桃园。农历正月初一日,陈树藩倾8营兵力,三面来攻,恶战终日,伤亡很重。入夜,义安布置转移伤员,潜行退驻25里后的蒲阳村。适冯子明、李虎臣两营来援,乘胜连战三昼夜,进据西大营盘及大、小雁塔。陈树藩严令坚守鱼化、木塔、尹家、甘家四寨。张义安乘雪夜,密令一队轻装健儿,疾趋目标。他率先带路,强行20里,绕过鱼化直抵甘家寨城下。他拔枪挥手,先自登城,守敌马匹枪支,悉数被缴。义安驻吉祥村,指挥部队进至小雁塔一线,攻围7日,陈军死守不出。陈树藩困守孤城,连电北洋政府乞援,又向胡笠僧委屈求和。张义安一路攻坚,困陈20余日,胡总司令竟一日三令张义安退兵,董、邓、冯、李、弓(富魁)、刘(佩蓉)等将领,反复剖陈利害,不欲轻信狡计。义安慨然陈辞:“我自决志起兵,即置生死于度外。今我战而胜,贼可逐,志可遂;不胜,以一死谢三秦父老!”胡仍严令退驻户县,命义安即回三原议事。不料事毕返防,陈军已围攻户县两昼夜。义安愤怒至极,数骑纵横,破围入城,军中欢声雷动,义安乘势指挥突围,连夺数寨,大败陈军。因督队猛追,身中流弹,义安不幸阵亡,时仅31岁。广州军政府追赠陆军中将衔,葬富平县城北迤山庙。(陕西富平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