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9)(8)

陕西历史人物之张姓人物(9)(8)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01 20:20 编辑: 网络 查看:


    张兆基(1894-1933),字初轩,礼泉县骏马乡北庄村人。幼时入柽启学堂,修文习武。1916年响应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号召,同全校师生奋起讨袁,曾率师生300余人离校加入靖国军,参加讨伐北洋军阀陆建章和陈树藩的斗争。教育家张承栻因参加靖国军反对陈树藩被捕遇害,张兆基同时受到株连。但其革命意志不衰,经晁武之介绍,辗转到靖国军司令部工作,为于右任器重,与杨虎城、孙蔚如结为挚友。后随于右任到广州面见孙中山,张被派到成都讲武堂深造。辛亥革命后,复返广州,奉命在福建工作,以成绩卓著,深受孙中山嘉许。1924年,张兆基经孙中山指定为陕西代表参加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他积极支持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即新三民主义,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孙中山亲自指派他为西北党务特派员,前往新疆工作,贯彻国民党一大会议精神。1925年,任新疆总司令部及新疆省政府顾问,后任温县县长。1933年新疆乱起,张兆基在喀什城遇难。(陕西礼泉县志)


    张  瓒(1900-1924),礼泉县骏马乡北庄村人。1924年,张任本村柽启学堂校长时,组织农民,发动对县支应局的清算斗争,大长了农民的志气。时值军阀混战,礼泉县地处陕、甘要道,当地驻军和来往过境军队所需的粮秣,都要给农民摊派。另外,军队调防或作战,又大量征用农民的车辆、牲口,甚至随军家属所需的住房、桌椅、炊具、柴草都要农民供给。当时,县政府为了适应这种局势,成立了南、北二局,南局为支应局,专管过往军差,筹办驻军粮秣杂支;北局为派款局,专管派款派捐。南、北二局互相勾结,利用军阀混战之机,大肆搜刮民财,以饱私囊。张瓒看到这种情况,对盘据在当地的地阀势力和贪官污吏极为不满。从1924年6月起,张瓒在青年教师和农民中进行串连,鼓动大家起来清算支应局账目。那时,拥护算账的青年教师和农民约有300人,一致推选张瓒和卢勃为代表,公开向县政府提出三项要求:一是立即停止向农民私摊乱派,二是彻底清算支应局的帐项;三是把清算结果向全县农民公布。经过多次交涉,县政府勉强接受了三项要求。此时,张瓒、卢勃即派人到支应局算账,参加算账的有:邢廷贞(张的岳父,礼泉县凹底邢底人),王而秉(柽启学校教师,礼泉县底照王家人),张继华(礼泉县小应村人)。结果,算出大量脏款,支应局的劣绅十分惊慌,暗里派人给张、卢送了两千现洋。张瓒、卢勃二人当场怒斥:“我们清算支应局的账项,为的是给全县农民减轻负担,绝不是为了要你们的两千块现洋!”从此,县政府和支应局就想把张瓒、卢勃置于死地。他们派劣绅葛含华,贿通当地驻军、陕西省长兼督军刘镇华所属西路巡防队统领金尊华,暗害张瓒、卢勃。1924年7月,金统领派兵直接到北庄柽启学堂逮捕了卢勃,后在家里逮捕了张瓒,连夜押进县城,关在县城东城门楼子上边。天还未亮,就把张瓒、卢勃枪杀在县东门外,二人牺牲时,年仅24岁。(陕西礼泉县志)


   张学海(1907-1928),礼泉县药王洞乡王店东张村人。出身农民家庭,9岁入本村私塾就读,16岁入县立高等小学,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25年冬,张学海从县立高小毕业。1926年春,在北宴初级小学任教。任教期间,他大胆改革封建教育,提倡新思想、新文化。他联系课程内容,宣讲孙中山少年时候的故事,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又通过《捕蛇者说》这篇文章的讲授,联系县知事陈钟秀压榨百姓的事例,启发学生反对贪官污吏。同时,经常和管校的负责人研究周济家庭贫寒学生,使其能够继续上学。他的言行得到了群众和学生家长的赞扬。1927年春,他在沿村初级小学任教。同年7月,中共礼泉特支在县立高等小学办暑期乡小教师讲习会,他积极参加学习,接受革命教育,被吸收为共青团员,12月,担任共青团礼泉县委组织部长。1928年2月,被调往阡东镇小学。这时,他已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4月29日晚,县委在金家寨万缘寺召开会议,部署农民起义。他联络县东乡的党、团干部和各村武装自卫团负责人,按时参加会议。4月30日,根据会议精神,他深入县东乡各村,刷写标语,散发传单,积极发动农民起义。1928年5月1日下午,他带领县东乡9000多农民围攻县东门。2日下午,陈伯龙、李世龙带领百余名匪徒,武装包围东门外面的南、北二店,他没有冲出包围,即被敌人当场捆绑,拉进县城。反动政府对他刑讯逼供达两个月之久,而张学海大义凛然,威武不屈,敌人无可奈何,后将其枪杀于县城西门外,年仅22岁。(陕西礼泉县志)


    张思明(1915-1981),礼泉县建陵乡东店头村人,1935年考入西安师范学校。“西安事变”后,积极参加与领导了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张思明曾两次重建礼泉地下县委,任县委(或工委)书记、中心县委书记兼西路地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兼礼泉游击支队政委。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共甘肃省武威地委宣传部长,西北企业党委书记,西北纺织工业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陕西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委第一副主任、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委党组书记、自治区副主席等职。1981年病逝。(陕西礼泉县志)


    张锡福(1917-1949),礼泉县南坊镇水平村人,曾用名张毅力、史乃可夫,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县仓房巷小学上学时,张锡福加入“抗日民族先锋队”,在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围攻国民党县党部,砸毁档案,绑架县长吴燧人游街,散发“抗日”传单。此后,他改名张毅力,国民党委派镇长马骥伯、三青团书记赵笃学到处捉拿他,保安团还到水平村一带搜查,并在他家门上书写“铲除赤匪窠穴”的标语。由于捉不到张锡福,国民党反动派将其家人赶出门外,并将他的叔父张明伦(水平学校教师)拉到南坊镇公所审问。这时,张锡福已逃往西安,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报告了敌情。待风波稍过,他回到家里躲避,并带有党的宣传刊物“解放周刊”和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等。1937年,他在西安“民兴中学”上学时,由党组织派往陕西省泾阳县安吴青训班去学习(负责人是胡乔木)。学习不到半月时间,又被党组织派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大”第四期)。学习期间,他托人给家里捎过进步刊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张锡福“抗大”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边区司令部政治处工作,此时改名为史乃可夫。1938到1948年,由于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裂。国民党对革命者家庭严加防范,频繁搜查。张锡福约有10年时间,与家庭没有联系。1949年,在解放山西战争中负伤,后病故于高平疗养院。(陕西礼泉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