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在上大学之前,他非常喜欢天文和地理,家中到处都是有关天文和地理的杂志。但读大学之后,他发现这些乐趣离现实太远了,他开始从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中体会到乐趣。他发现自己面对网络是如此兴奋,并且网络使他结交了更多的朋友,这些朋友甚至现在还是他重要的合作者。
毕业后,他在润讯公司申请了软件工程师的职位。在1990年代时,润讯是中国寻呼市场中名列前茅的公司,拥有几百名软件工程师。在大多数工程师看来,开发出更高深的软件或许可以证明自己的智力,但他认为写软件并不是自娱自乐的事情,必须使更多人应用才有价值,即使他自己只扮演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1998年,他看到了基于Windows系统的ICQ演示,这引起了他的灵感,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在中国推出一种类似ICQ的寻呼、聊天、电子邮件于一身的软件,他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公司启动资金来自于他以前的炒股所得。经过3个月的开发后,OICQ系统终于可以上市,但是服务器托管问题一直无法解决。他们曾经考虑以60万元将OICQ出售,不过,幸亏他们将它留下来,因为他渐渐的发现做互联网并不是纯粹掘金。
OICQ令大多数用户和投资商爱不释手,腾讯公司成立不久便获得来自美国IDG和香港盈科数码的220万美金风险投资,此后更名为QQ。他意识到,一种不断优化的商业模式和持久的经营理念,才可能使公司走得长远。
2001年时,国内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络公司已经做成规模,通过上市获得了新的资本支持,并且这些网站通过推出收费业务加快赢利。可是腾讯并不具备扩充资本和推行收费业务的条件,因为他们毕竟是一家只有18人组成的公司,又缺乏现成的收费渠道。当时QQ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亿,但公司出现资金紧张,市场曾一时盛传QQ将收费或者停止服务的消息。
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他想到通过与运营商“二八分账”的协议实现业务增长(运营商20%,腾讯80%),这就是移动QQ的诞生。2002年,移动QQ占到腾讯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70%,他们又推出了非常QQ男女、彩铃、图片等服务形式,用户反映很好。与此同时,他们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并不断优化商业模式,曾6次修改商业计划书,就是为了使腾讯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
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主板上市,这使得他们在获得了稳定的资本支持。下一步他们就是继续以较低的成本开展新业务,并且在新业务和功能方面通过即时通讯增加客户粘性,而不是分散精力,这是他们和其他国外工具竞争的筹码。对于腾讯而言,3亿的注册用户发展业务的基础,他们甚至可以发展电子商务,在客户端推出C2C多种功能。不断地满足网民们更多的需求,这大概可以算得上他的梦想吧。
过去几年中,关于凭借即时通讯软件QQ崛起的深圳腾讯,坊间谈论最多的,并不是它如何及为何成功,而是有多少人打过它的主意——不乏有网络业高管乐意回忆说,自己的公司曾在什么价位上试图买下腾讯,但最终失之交臂。
此类故事的最近一个版本是这样的:2004年,当时正意气风发的陈天桥找到腾讯掌门人马化腾,发出了合并两家公司的邀请。陈建议:他做董事长,你做CEO,他们立刻就能够统治中国网络业。
但马回答说:我不必跟你合作,两年之后也会称雄于中国互联网。
这显然是一次别有意味的回绝。富有符号意义的,传闻的两个主角,正仿佛中国网络界的两极,陈天桥“疾如风、侵略如火”,马化腾则“徐如林,不动如山”。可在对答之间,后者显得远为富有底气。
如果乐于“接受”如此戏剧性的传闻,马化腾不会是马化腾。2006年春节前夕,素少面对媒体的他在与《环球企业家》的独家采访中听到此事,一改不温不火的形象,打断记者,声音不高但用力的说:“没有,绝对没有,他不可能讲这个话,这是瞎传的。”
但这无碍于行业内已经形成新的心理期待。在为数不少的业内人士心中,腾讯已经从沉默、被动到随时可能被收购的配角,变为兼具强势与野心的下一个主角了。如IDG的合伙人李建光就毫不吝惜对其赞美之词:“如果把中国的高科技公司排一排,腾讯在他心目中肯定可以排到前五位。”李所在的IDG曾在1999年为腾讯提供110万美元的第一轮融资,如果其20%股份保留至今,市值可达35亿港元。
腾讯最近的成绩单是:2005年第三季度,它获利960万美元,而同期新浪和搜狐的利润分别则为910万美元和800万美元。
如果只是不俗的赢利能力,腾讯不会在业内被套用上一个殊为少见的形容词——“可怕”。在观者眼中,腾讯的巨大能量在于,凭借QQ的强大黏性,腾讯无须创新,只要模仿其他领域的成功者,再将QQ的用户引导过去,就大功告成。这种绝对的优势,是盛大乃至新浪等所有竞争对手都望尘莫及的——或者说,它让一些人想起了微软。
看好QQ,还是马化腾?
“城头变换大王旗”,如此形容中国网络业,一点也不夸张。在这个不过十年历史的行业,它已经换过多个代表人物:最早,“那个人”的名字是张朝阳,随后是王志东,很久之后变成了丁磊,近两年又变成了陈天桥和李彦宏......每次更迭,标志着的还不止是新星升起,而是一个行业的战略转移。
在这个风流沉浮的群落,马化腾始终是最少被描绘的角色。向腾讯内、外探问对于其人的评价,所能听到的不过是低调、专注、谨慎等寥寥数语——似乎过于平淡。甚至长期关注网络业的人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看好腾讯,是因为它有QQ,但对马化腾这个人,不是太有把握。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QQ为何成为了倍受推崇的焦点?
一定程度上,观念的转变源于业界对自身行业的认知。此前,无论参考美国经验还是检视中国现状,即时通讯软件都不过是网络众多服务中的一个细分。但当互联网实实在在地创造了价值,人们有所依凭的进行思考,得到的一个朴素智慧是:谁能锁定用户,谁就获得了无穷的赢利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