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九·一三”事件人物郑维山(3)

“九·一三”事件人物郑维山(3)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9-15 01:4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1980年7月12日,落实政策办公室的徐厚田处长起草了为郑维山平反的第二稿。7月14日,总政副主任史进前打电话给徐厚田,说昨天聂帅说,郑维山同志的问题要快点解决,可以代中央起草个文件,发县团以上单位,因为这个问题牵连了不少同志,要解决好。很快派人将郑维山的家属接来北京,并解决过党的生活、看文件以及派警卫员、坐车等问题。徐帅也打电话问及此事。

 

7月22日,在总政主任办公会议上,副主任梁必业、朱云谦说,郑维山的结论应由北京军区作,如坚持不作,军区党委要正式写报告表态。

 

7月29日,总政将此内容电话通知了北京军区。

 

8月27日,总政落实政策办公室给韦国清主任、梁必业、史进前副主任写报告,说北京军区秦(基伟)司令、袁(升平)政委一再表示,不了解郑维山的全部情况,无法作结论。建议将我们的初稿征求北京军区的意见。

 

9月1日,北京军区政委袁升平批示同意,司令员秦基伟圈阅。

 

这样,给郑维山作结论的工作就交到了总政落实政策办公室。徐厚田广泛搜集材料,并找郑维山谈了一次话,之后起草了文件初稿。稿子送聂帅、徐帅审查。徐帅批:不了解情况。郑维山是徐向前手下的一员战将,红军时就当了师长,很能打仗。聂帅对总政落实政策办公室的草稿亲自修改,10月29日退回,并指示尽快上报。

 

10月30日,史进前副主任说,聂帅讲,你们总政办事太慢。

 

不是总政办事慢,而是给郑维山平反的阻力太大。为郑维山平反的第一稿在军委办公会议上通不过。会上提出三个问题,第一,是磁县事件,文化大革命初磁县火车站两派武斗,造成铁路中断,人员伤亡,军委办公会议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与郑维山有关。徐厚田专门核查了63军的作战日记,是周恩来直接打电话找63军军长徐信,让他处理,指示把两派隔开,郑维山没有插手,而且人员伤亡是武斗中造成的伤亡,不是军队的责任。第二,冀东黑党问题,当时说郑维山把陈伯达捧为“太上皇”。陈伯达当时是中央文革小组组长,他要视察,谁敢阻拦?陈伯达在唐山讲冀东黑党问题,印成传单散发,当时很轰动,解放前在冀中一带的地下党都被抓了起来。这件事郑维山的秘书杜辛可以作证,因为郑维山陪着陈伯达到唐山,杜辛也跟着。杜辛搜集了当时的传单,也记了笔记。杜辛回忆说,因为是地方上的事情,郑维山在那个会上一句话也说。第三,是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两次到天津的问题,也是说郑维山支一派压一派。为了证明此事,徐厚田专门到公安部找于桑了解,于桑说,当时把66军军长刘政抓了起来,需要找造反派,把刘政放出来,所以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亲自出面,到天津找到刘政下落,这个事更与郑维山无关了。

 

为了加快给郑维山平反的进度,所以在聂帅批示“太慢”的当天作急件报韦国清主任,据此,1979年12月6月,中央下发了第93号文件,即《关于为所谓“华北山头主义”平反的通知》:郑维山同志1979年7月13日向中央、中央军委要求澄清所谓“华北山头主义”的问题。中央经过查证,正式宣布:所谓“晋察冀山头主义”、“华北山头主义”、“林陈反党集团经营多年的山头主义窝子、“坏人当道”等,纯系诬蔑不实之词,应予彻底推倒。中央确认,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有在华北地区战斗过的部队和工作过的同志,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凡有关所谓“晋察冀山头主义”、“华北山头主义”的文件、讲话、简报和个人检讨材料一律撤销,凡由于这个案件受到打击受害和株连的同志,一律平反,恢复名誉。

 

按照一般规定,中央文件发到县团级,北京军区把这个文件传达到全体党员干部。但是,中央93号文件下发半年多了,有些单位落实得不够,有的单位没向下传达,有些同志的职务受了影响没有调整。据徐厚田处长回忆,郑维山的平反问题,从1978年11月开始接收,到1980年9月22日最后上报的结论,共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尤其是郑维山的结论,最难做,在所有等待平反的老干部中,他的平反时间最长、最细,原来郑维山的结论,一条一条都调查过,都推翻了,并写了调查报告。

 

这时正赶上中央军委任命各大军区负责人。本来郑维山坚持回北京军区,不行。去总参?去海军?都不行。这时,调某大军区司令员到兰州,他不想去,郑维山提出他去兰州军区当司令员,这才定了。但是郑维山的结论通不过,任命就不能下。别人都有了任命,只有郑维山还挂着。徐厚田记得他正在青岛调查北海舰队的一个干部的问题,总政副主任朱云谦打电话叫他赶快回来,因为郑维山的复查一直由他主管,让他到军委办公会议上说清楚。徐厚田如实汇报了关于郑维山问题的调查,结论是郑维山没有问题。军委办公会议终于通过了。

 

郑维山,河南省新县泗店乡人,家境贫苦,读过一年私塾,以放牛为生。父亲郑国麒曾是村苏维埃农协主席,参加黄麻起义。郑维山受父辈影响,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炮兵连、通信队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参加长征。

 

郑维山作战勇敢,他刚当88师政委时率“夜老虎”团夜袭二郎山,全歼川军“王老虎旅”,使88师形成了“近、快、猛、狠”的战斗作风。长征途中,郑维山三爬雪山,三过草地,九死一生。1936年底,郑维山带主力88师随西路军西征,参加指挥四十里铺、倪家营子等多次大血战,最后在梨园口、康隆寺以死阻敌,直至部队被打散,他自己头部负伤昏迷,被当时老乡救下,逃过马家军的搜捕,讨饭回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抗日战争中,他任晋察冀军区抗日军政学校主任军事教员、抗大二分校主任军事教员,抗大二分校副校长,军区教导团团长兼政委,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张家口卫戍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华北军区第2兵团三纵队司令员,第19兵团63军军长。

 

1950年10月,郑维山任第19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1年2月赴朝作战,协助杨得志、李志民指挥了第五次战役、夏季防御作战和开城保卫战。1952年7月,调任第20兵团代司令员。1954年8月,郑维山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2月至1971年1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