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期看人口,我们涉及到一个判断,中国人口未来往哪里流动?有人认为,中国人往大城市流入,有的人认为往中小城市流入。过去这几年,一直有分歧。这个问题大家肯定很纠结,为什么呢?大家说大城市年轻人都带着梦想来,企业家带着财富来,很精彩。但是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问题,交通压力大、竞争压力大。
大家说小城市好,小城市好山好水好寂寞。我们看中国的城镇化政策也经常摇摆,一会中小城镇化战略,一会大都市圈战略。实际上我们一直没有弄清楚一个问题,未来中国人往哪里流动?我们研究了世界上十几个经济体,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等,他们的人口流动趋势。因为时间原因,重点给大家展示美国和日本的人口流动趋势,为什么这两个经济体重要呢?因为美国代表人口关系不紧张的国家,日本代表人口关系紧张的国家。
大家看这是日本大的都市圈占日本人口占比,大家看是什么趋势?大都市圈的人口占比是不断上升的。我们再来看美国,这是美国过去几十年人口流动的趋势,大家看是什么特点?大都市区在美国人口占比的趋势是不断上升的。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虽然是不同类型的国家,但是人继续往大的都市圈迁移,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基本规律。
韩国也是如此,韩国5000万人,一半都在首尔地区,首尔2500万。因此,中国未来的人口趋势是往大都市圈迁移的,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规律,为什么呢?这跟产业升级以及公共资源有关。大都市圈更节约土地、更节约资源、更有活力,这是几百年来城市的胜利。
过去这几年,中国人口流动的趋势也基本上往大都市圈和区域核心城市迁移。所以我们对中国未来房地产的预测也变得简单了。什么地方的房价会涨?人口流入的库存低的销的快,就是库销比低的。2015年合肥、郑州、苏州、南京、深圳库销比低,过去这一年涨幅排在前面的。什么地方房价涨不动?人口流出库存高销的慢。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2015年预测“一线房价涨一倍,三四线涨不动”。
很多人会说,我们大城市正在控制人口。那么我要给大家看这张表,就是我们大城市不是人口控制的问题,也包括我们的汽车是不是限购的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是北京、上海、首尔、东京、纽约的比较。我们经常说北京、上海人口拥挤,交通压力大,所以我们要限购、要限制人口,采取了很多行政手段。
我们来看北京2200万人,上海是2400万人,东京的面积和北京差不多,比北京多10%左右,东京3600万人。首尔的面积只有北京的一半,但是首尔人口2500万人。我们说人口密度大,东京、首尔的人口密度比我们还大。
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人口密度比它们低,但是交通压力比它们大。我们来看,这是北京的轨道交通,大家看是稀稀拉拉的。而且这是一个回字型,意味着它的心脏交通压力是非常大的,最好的交通是井字型分散的。大家看这是东京的轨道交通,我们很多同志都去过东京旅游,东京的轨道交通紧密接驳。同样的面积,东京承载的人口比北京多了1400万人。
人均轨道交通里程,东京是北京的4倍。所以你跟国际这些大的都市圈进行比较,你就会发现我们的差距不是通过控制人口、控制汽车等等这些解决的,而是城市的规划以及公共交通的供给。所以我们大胆地做一个预测,如果中国大的都市圈轨道交通的供给,也包括城市规划、道路规划能够改善,北京未来新增1000万人,上海新增500万人,北京上海人口都有潜力到3000万人。
最后给大家报告一下对于政策的看法。我们可以看到,为应对经济下行,在2014-2015年中国出现货币超发,在货币的宽松周期之下,推升了广义资产价格的上涨。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以供给侧改革为主,未来五大任务: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去
产能主要是去国企的产能,去那些统行业产能扎堆的地方的产能,而中国的新兴行业恰恰是需要扩张产能的。第二个是去杠杆,在中国主要的部门里面,居民、政府、企业,杠杆率最高的是企业部门,中国未来去杠杆主要是去企业的杠杆,为什么?因为企业是这个国家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根基。补短板,随着住房消费升级的高峰过去以后,中国未来的消费服务行业将会迎来大的发展。金融、科研、软件信息、娱乐休闲、教育、医疗,这些行业未来都是好的行业,好的赛道。
所以我们预测,未来这些行业都会有爆发式的增长。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服务行业在中国的GDP占比还偏低,中国的服务行业目前发展还比较滞后。中国的服务业有巨额的贸易利差,在全球竞争力偏低。原因在哪里呢?大家看中国的制造业投资里面,10%是国企,80%到90%是民企或外企。但是中国的服务业行业里面,60%到80%是国有投资为主,这就是说为什么服务业发展滞后,未来国企改革要推动混改。
这是今天给大家报告的主要观点。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刚才给大家报告,二战以来增速换挡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经济体行列的成功概率是多少?10%。但是我们认为,只要能够推动改革转型,中国的成功概率是很大的。过去增速换挡成功的经济体,一半都在我们周边,日本、南韩、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新加坡,文化、制度和产业基础都很接近。只要中国能够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大有希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