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创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写出与众不同》及《写出与众不同三例》中写到,要有所不同,就得在观察、思考、表达时,不走寻常路,努力寻找,有所发现。从相近、相似、相同,转到不同。从物转到事,从现实转到历史,从景转到人,从实转到虚,从现象转到本质,从物质转到精神,这样就收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效果。除了转换角度之外,他还提出,要使作品与众不同,应在立意,或在构思,或在表达上,不按常规,不落俗套。而关键,就在寻找、挖掘、发现与众不同之处。具体而言,归纳为三点,寻找别人不知道的元素,选择别人未写过的角度,做出别人不一样的解读。
为了确保散文诗的质量,蔡旭在创作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获得的巨大成功。
在构思上,《画面的作用》提出,选择画面是散文诗构思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找到了合适的“画面”,构思就完成了一半。有了好的构思,作品就成功了一半。散文诗的画面是什么?《散文诗中的人物与事件》中谈到,一个令人感动的人,会做过许多好事,而散文诗因其短小的篇幅、抒情的职能,只能选合适抒情的一件。而且只能选一个既能让事件集中,又便于激发与启动联想的场景(画面)。这个画面,从时间上来说,又只能是“一刻”。用这一刻承上启下,展开事件与人物。这样,此时,此地,此人,此事,就集中了。此情,此感,就有了基础。所思,所悟,就有了依托。在《散文诗的画面》中进而指出,这个画面,其实就是一个情景交融的场景,把它写好了,便是作者孜孜以求的意境。有了一个能引发激情、启动联想的画面,当然就能做到“画中有诗”了。
其次,选好切入的角度。《选好切入的角度》及《再谈切入的角度》认为,就是避开正面。避开正面,也就不求全面,避免表面,选一个自己的角度,这样就避开了一般人可能选择的路子,避免雷同,不易写成“大路货”,而可能写出特点,写出个性。角度一新,老题材便新了,作品也就新了,有了新意、新的面目了。
在散文诗创作中,借物写人和借景抒情是常见的表现方式。为了更好地把握事物,进而达到借物写人的目的,《借物写人》提出了采取虚写的手法。以写聂耳为例,抓住了“声音”这种特殊物的特点予以描写,把听到的,看到的,变成自己想到的声音联系在一起,变成了自己情绪的奔流。在《实写与虚写》中写到,虚写的写法,给我自己留出了一些空白,可以发挥我的想象;又给读者留下了空白,可以提供读者去想象,去填补。这比主要用写实,明显有更佳的效果。在《从实到虚晒被子》中指出,从实到虚的过程,往往是作品的思想性提升的过程,也是作品的质量提升的过程。散文写实,散文诗则要从实里写出虚来。虚,就是诗意,就是思想与感情。感情越真挚,思想越深刻,表达又新鲜、别致、有文采,作品也就越成功。在《准确概括与想象表达》中提出,散文诗要从实到虚,要做到“虚化”,一要形象化,二要情感化,三要诗化,用诗的语言。蔡旭还强调了虚构的作用。在《事实与虚构》中,他认为虚构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段。要把现实生活中获取的题材变成作品,就得通过虚构(人物、事件、情景),使它集中、完整、提高、典型化。
他提倡个别化。在《一般与个别》中提出,散文诗写作是一个从一般到个别,从平常到特殊,从笼统到具体,从大体到细节的过程。一具体,就深入。有了具体的事件,细节的描述,才能摆脱平面的、平淡的叙述,造成印象并加深印象。还提倡陌生化,在《陌生化表达》中谈到语言的“陌生化”,诗的语言要求“陌生化”,散文诗也一样。
他主张采用多种修辞手段进行创作,包括对比和比喻。在《对比在散文诗写作中的运用》中谈到,对比可以出差距(距离产生美),出发现,出灵感,发现其与它不同、与我不同、与众不同,就有情可抒,有悟可说,有诗可写。在《用一个比喻刷新全篇》中,把母亲在病房急救比喻成一场赛跑,给人一种新鲜感,这种另辟蹊径的创作手法,无疑给散文诗创作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蔡旭的散文诗创作,特别重视散文诗的开头与结尾。《散文诗的结尾》归纳出散文诗结尾的三种处理办法,即深化、余味和转折。深化就是揭示整首诗的意旨,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以“发现的喜悦”。有时还用警句,深深打进读者的心底。余味就是不把诗的意旨明显地点出,只作暗示,或留余地,让读者去补充,去联想,去生发,给人以“美的回味”。转折就是与前面的场景、气氛,或者人物、情节,或者原因、结果,完全不同,突然拐弯,让读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因此指出,如果结尾处有神来之笔,就会生画龙点睛之效,整首诗就焕然一新,熠熠生辉。他把细节化作为一种好的结尾方式。在《散文诗结尾的一种方式:细节化》中,指出所谓细节化,就是具体化,深入化,它可以让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更丰满,思想更深刻,作品更厚重,更令人回味。放在结尾,更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在《第一句与最后一句》中,他对作品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的处理作了分析与概括。
第一句决定了全诗的角度、基调与节奏。首先,利用第一句给出一个画面,规定一个场景。如《博鳌的微笑》的第一句:“一位博鳌小姐在亚洲论坛会场上,向着各种肤色的来宾微笑。”《蹲在市场角落卖蛋的母亲》的第一句:“以下蹲的姿势,她守在菜市场的蛋篮边。”其次,利用第一句定下基调。《小院》的第一句说:“我们宿舍楼下的院子太小了。”接着第二句只是作了补充:“简直没资格叫院,只能叫通道。”这个“小”的调子在第一句就定下了,后面的叙述与抒情都围绕这个“小”进行。再者,利用第一句定下诗的节奏。如《那个送快餐的人》是这样开篇的:“那个送快餐的人,走得很快。说话也快,收钱的动作也快。”短促的句式,同所写的人物、事件相适应,定下了全诗与时间赛跑般的快节奏,全诗能否生动流畅,也就这样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