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的坦荡,月的清明,江月的意境,成了无数君子立身的标准和人格的象征。陆游曾从江月“悟浮生”,“回视千钟一发轻,从今心太平。”“写向孤松谁解听,空江秋月明。”月儿明朗,我心太平,大江一空,万事皆轻,岂不真悟浮生矣!苏轼之悟又更胜一筹。“八年看我走三州,月自当空水自流。”江水和月亮这种触发拨过无数人心的景致在苏轼看来也不过一切随缘自适。苏轼赠友人诗中曾写“夜阑风静欲归时,唯有一江明月碧琉璃。”纤尘不染的江月,正象征了友人的高洁品格和他们友情的纯洁。
江月本身的特性,带着永恒的神秘和清明的姿态,走进诗人的思考,思考宇宙,思考做人。思考是情感的根,“有情总被无情恼”为了寄托真挚而深远的情感,无数诗人留连于江畔月夜,为江月所倾倒,而融情于江月的诗篇,又读醉了多少后人。
江月是游子的唯一伴侣,行舟江上,形影相吊的江月竟如此亲切近人。孟浩然便借此抒写羁旅之恩,“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诗嘎然而止,诗人仿佛寻得了一丝慰藉,但浩渺的江和清冷的月,又徒添了多少寂寥的新愁啊。“家在落霞边愁逢江月圆。”
若是江头送客,那么远载行舟而去的江水摇曳出月影破碎,定会又添一层离愁别意。“烟满空江月满堤”,只是行舟已去,友人渐行渐远,空是江流月满,挑人愁绪。江水的流逝,月与月影的清冷,便正合了送别之意。“别时茫茫江浸月”,“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昏黄”,也不知是“江月茫茫如我心”还是“我心茫茫寄江月”?更有善解人意的诗人,把月送给江上漂泊的友人,多情至此也为消愁。张孝祥望着“风帆更起”,独念“离愁无数”,吟道“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江月晓人情,寄来多少牵挂真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江月本无情,奈何闯进离人心间,便化成心意,多情暖人心。
江是月浩荡的魂,月是江灵动的神,江月闯进了多少哲人的眼眸,就孕育出多少多情的篇章……
新 居
◎ 吴奕晓
吴奕晓,回族,无锡市一中高三学生,曾获无锡市国土杯作文大赛一等奖,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兼任江南晚报小记者,在《无锡日报》《江南晚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一个中年男人,如果不是经常出现在报纸、电视上的领导或者名人,最能表现自己混得好坏的标志似乎就是住的房子了。多年不见的朋友或同学,见面免不了寒暄过后打听别人住在什么地方,住多大面积的房子。当然,有些文化的人毕竟知道这是个人隐私,往往总是从谈论房价开始。我起初在随父母参加的朋友聚会上,听到大人们的议论,心底蹦出一个字:俗。听得多了,发现大家都是凡夫俗子,就自然对照自家的房子来揣度父亲是混得如何了。
就在一年前我们搬进了现在的新居。我没有太多的激动,甚至有些不情愿,因为新居离市区较远,我约个同学聚会或去趟新华书店得乘上半个小时公共汽车。房子不大,小区有个夸张得离谱的名字,不知是否侵犯法国某城市地名的名称权,大概小区的名称已经不需要有关部门的审核。但是看得出父亲说起自己住在什么地方,比原来有了许多自信。“小区绿化很好,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特别是春天,百花齐放,春意盎然”原来的房东向我们推销这套房子的时候,激情澎湃的描述打动了父亲。房东是个银行刚退休的中层干部,身材不高,微胖,在小区里买了两套一样户型的房子,女儿在美国留学,原打算给女儿回国住,现在女儿留在美国不回来了,所以就转让了,老夫妻倆现在住在近郊的别墅里。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底殷实、子女出息、幸福美满的范本。在这个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一些原著民凭灵活的经济头脑和敏锐的信息嗅觉,将原始积累的资产进行投资,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的不在少数。我的父母作为第一代外来移民的新居民正努力完成原始积累,跌跌撞撞地追赶。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便忙着张罗装修,虽然很辛苦,但父亲精神亢奋,看着自己的设计方案从描述慢慢变为可以触摸的墙纸、橱柜,父亲很有成就感。
我家住在10楼,上下楼当然得乘电梯,这是新居和老房子的最大区别。刚搬来,在电梯里遇到一起上下楼的邻居,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互相面面相觑,又无表情交流,很不自然,我总是装着漫不经心或作思考状,其实我大多数思考的是这个叔叔是个公司老总,还是机关干部,这个阿姨这么漂亮,有没有整容之类,当然也有一次遇到一个帅哥,使我呼吸困难,手脚冰凉的,1.8米的个头,脸部棱角分明,目光犀利,最主要的是还穿着一身空少的制服,在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刻,我真有一种冲动想上前问问他住在几楼?一次在电梯里还碰到了一个老外,怀里抱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准确地说,是外国血统,没准已经加入了中国国籍。小姑娘从我上电梯的那一刻就盯着我看,我马上觉得回避她的目光是不礼貌的,于是便冲她笑了笑,她也笑了,这居然使我第一次感到了新居的一丝温暖。
新居邻里微信群的建立使我彻底地消除了对新居的陌生感。在楼道的电梯里,张贴了一张放大的二维码,下面写了两行文字说明,写得温馨可人,温情满满,扫一扫,便融入了邻里大家庭。打开微信,群主是一个漂亮的阿姨,烫着大波浪的卷发,戴着珍珠项链,明眸皓齿,嘴唇上涂着鲜红的口红,一眼就看得出是个热情奔放、精明能干的女人。在不经意的几天里,邻里群里就挤满了人,我以窥探邻居隐私的好奇心翻看着每一户住户的头像,楼上一个姐姐长发及腰,一楼的伯伯手上叼着烟,俨然是个退休的老干部。微信群里开始吐槽物业管理,列举了物业存在的种种“罪状”,但通常是开始大家义愤填膺,然后便偃旗息鼓。这是大人们的事,我不太关心。只是在电梯里再遇到邻居,我在想,这是微信群里哪一个头像呢?
酒 殇
◎ 袁 坤
袁坤,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三学生。
12岁那年,我也长成了半个男人。家里只有两个人,却有一个半是男人,生活总是少点趣味。父亲爱喝酒,每天总要打回斤把,就着花生米大口大口地喝。
旁人看来,父亲算得上条汉子,干得了重活,也能喝酒。可喝了酒的父亲不像武松,提杆棒子就上山打虎,半斤酒下肚,他就软得像和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