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0年4月在榕树下发表第一首小诗《你是风我是云》,走过了近2年时间。蝴蝶,是乎飞不过沧海。期间我创建了我在树下属于我的一本《岁月寒青春诗集》2010——2011年末创作诗歌的集子,是我整个往日痕迹存在的证据。
在2012年初,我做了一个决定,不再写诗,不再写纸上的悲情或沉迷于假想。记得对秋雨说,很多时候想去再换个笔名,推倒重来让我感到的不是悲伤,而是欣喜。但是它,(岁月寒)也已属于我身体内抹不去的一部分了。2011年夏我戒除了吗啡成瘾,这对我的心性,生活,包括文学创作的理念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霎时眼睛被擦亮了所能看到世界的变形,和自我的回归,都同时呈现着它的破碎。
推倒重来让我感到的不是悲伤,而是欣喜。再次回望过去,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是不止于对人生重新站起来的期盼,更舒衷着难言的文学创作之路的反思和破立之感。特别是对自己整个青春诗集创作过程的思索,或许可以给一些爱好写诗的朋友们一点借鉴,以及勉力尝试对现代诗如何树立当代典范的启示意义。
韩寒曾经不无讥讽道,新诗已经成为了分行来写的散文,任何一个人闲来无事都可以写上十几首现代诗。这句话当时刺到了不少现代派诗人的神经。纷纷来骂韩寒幼稚云云。韩寒可能不大了解,阅读新诗的方法,与理解现代汉诗的几个重要的形式要素。1分行2音乐性3意向(情境)与4风格(诗即是人又可是独立之上的王国)。中国古典诗学也同样透露着,不重细密的分析,而更偏重总体的品鉴。把握的方式,可以是片面的,直观的,可产生不同的印象与不同的顿悟。如同朋友间的床头夜语,只求心灵的启迪,而无逻辑的实证。恰恰与现代汉诗语言的分行化处理有关。但韩寒的话现在看来也不无道理。分行的确是现代汉诗所遭遇的一个瓶颈。当新诗抛弃了所有的规范,唯一不能舍弃的便是分行;不是无可舍弃,而是舍弃了就已然不知道是什么了。面目全非这才是它的真实写照。分行,不知不觉间已然成了新诗的救命稻草,于是出现了更多无意义的分行,(口水派,梨花派等)。可将一句话来拆成几行来写。并不是一种逻辑(意向)或感性(音乐性)的处理行为,而是成为一种标志,一种古老的文体承受的底线,这就已然造成失望的根源。或还是诗歌走向边缘与死亡的预兆了。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里称诗,即是对应心灵与自然语言的直接模仿,有它的不可替代性。又称,即使将希罗多德的《历史》改写为韵文,也不能算作是全然的诗。但在现今的现代诗创作者来看,分行就足矣,连韵文(音乐性)都可以省略。
一直觉得现代汉诗也是同样需要标准的,但这样的标准又不能以对现代诗形式要素的偏离为变革,任何一首新诗,也无法从一首诗的本质性内容直接入手,确立它是否是诗。或者来谈,能不能算作诗。诗歌的文体,区别于小说和散文情绪的固定,可以是流动的,共通的,不确定的。诗歌,也正是文学领域当中最为复杂和莫衷一是的领域。苏格兰曾经一个著名的学者,关于诗学有过一个著名的讨论。
如果来谈什么是诗?不如来说什么不是诗更容易。就像之于光明的定义,你不能用什么样的词语就将它准确的说出来一样。——————鲍斯维尔《约翰生 博士传》
但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容易吗?
留言条肯定不是诗,但就有这样一张著名的“留言条”,或者说极著名的诗句。
《冰箱里的梅子》
---美.威廉斯
我吃了
放在
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
大概是你
留着早餐
吃的
请原谅
它们
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大体上它仍然不出一张便条的范畴,但就是这样极其简单的分行。----不是对应意向化密集的偏重,而仅是一种音乐性与感性的处理,於平静的感动,平静之中又带出了舒适与愉悦之感。看到这样的诗句,或许你也会希望有这样简单的清晨,有这样浅淡的幸福,就像品尝到那甘甜梅子的幸福。想到了有人会去品尝那梅子的幸福。当你想到这些,或许会把自己当成了没有出场的女主人公,也留下了这样一张清晨的”留言条”。
这从一点上来看,诗歌从内容本体上还是很难给它(诗歌)下一个是不是的定义,只能从现代诗的形式要素入手或以文体性程序化的过程理解判断。
但又如何避免流于只剩下形式要素的底线,以分行,拆分句式得出来所谓的诗句。而造成现代汉诗的末路绝境和走入死胡同。这样的现状,与现代汉诗门槛极低有莫大关系。想写好它却是不易,就有一个诗学的根本性原则。以及对应新诗,新时代典范确立的必要性。
中国从古典诗歌开始,就有对应语言的变形,在语音方面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每个受过基本教育的人)都会背诵几首唐诗(永恒的古典风范),与它的内在音乐性不无联系。各种变形打破了语言的常规性,取得新奇巧警的效果,增加了这种汉语言本身的容量和弹性,取得了多义的效果,强化了语言的启示性和写意传神。但语言形式的变幻必须服从于所追求的诗歌艺术目标,(也就是渗入丰神的文学创作理念),而不是文字游戏,文字游戏与诗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文字游戏与诗,又是毫无关系的。
这用来对应现代汉诗确立它的标准原则,有着同样最为本质的示范意义。词语只是构架诗句的材料,是诗歌意向的物质外壳,也就是分行,音乐性,意向,风格之于现代汉诗的(形式要素)。只有达成了与文字游戏的区别,确立了这样的现代汉诗原则标准。现代汉诗才能突破其“生长”的限制。而从内容本身则决定(时代性,人,生命与自然的永恒主题,诗性语言的创造与发现),就要一代人或几代人才能通力合作确立新时代的典范。否则现代汉诗的前景不容乐观,可以说是一片黑暗。就算不像席慕容,北岛,所说的诗歌死亡了。和海子,戈麦,90年代初就有多位诗人自杀,是一种集体的悲观体现。我想刨除那些个人与时代的因素,其中不无对应诗歌前景的担忧,80年代中,各种现代诗歌的流派的产生,以呈江湖习气的发展,从朦胧诗派之后强烈的实验性和先锋意义,打倒北岛,打破意向,打破常规等口号。以可能性的摸索和无限性的发展,以它的枝杈无秩序的衍生。却不能使现代汉诗的王国长成为参天大树,而是直接凋零成纷乱无序的落叶。几十种的现代诗歌流派,都以占山为王的姿态出现。成都(非非),上海(撒娇派),各地都有各地的流派。甚至有过现代诗群落面面观,这样类似现代汉诗武功秘籍、和现代汉语诗人对应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的排列。不得不承认,先锋实验性有着对于现代汉诗重要的启示意义,又不得不面对它的“废墟化”,“末路化”,现代诗本身过多的消耗,过度的负重,造成“诗歌土壤”的贫瘠,割裂了与“母语”的关系,失却了旺盛的生命力。“没什么人读得懂”,“物极必反”使之文学桂冠,直接沦为了文字游戏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