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高谈阔论 > 寒假作业里的大天地(2)

寒假作业里的大天地(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29 04:04 编辑: 网络 查看:

  “惊异二”:我惊异于王亚飞同学对史料的搜集。有的是从网络上下载的,如“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有的是从图书文献上看来的,如“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有的是从老人那里问来的,如“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有的是从自家门框上看来的,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有的是从老房子的门上看来的,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也算是史学大家傅斯年所说的“上穷黄泉下碧落,动手动脚找东西”了,岂不令人感动?

  “惊异三”:我惊异于王亚飞同学谋篇布局方面之独具匠心。如文章的小标题,他是这样写的:“民主的徘徊: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革命的巨变: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军民一家亲: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历史的迟疑: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人民的新生: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别样的共产: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歪曲的革命: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走进新时代: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科学发展观:平安富裕小康日,欢乐和谐中国年”这样的谋篇布局、标题构思,令人耳目一新,比干巴巴的叙述生动多了。

  “惊异四”:我惊异于王亚飞同学对教材知识的运用和对史料的分析。对中学生来说,能把搜集来的材料按时间先后正确排序已经很不简单了,但王亚飞同学并不仅限于此,而是进一步作了解析。如对“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一联,他是这样解析的:“这是1912年,某农村的一副对联。这个时间很关键,因为1912年元旦民国建立。问题来了,为什么民国建立了,农村还有这样的春联?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辛亥革命群众基础不广泛,反封建不彻底,特别是在思想领域尤其不彻底;其次,某些地方旧官僚立宪派投机革命,控制政权;第三,当时的皇帝还在位,直到1912年2月20日根据南北和议的结果才退位。正因为如此,才有后来匆匆忙忙的张勋复辟和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结合时间、地点、社会环境对对联进行分析与解读,有理有据,精辟透彻,有因有果,全面周到,很难想像这竟出自一名中学生的笔下,岂不令人惊异?

  张博同学的寒假作业名为《正村村名变迁研究》,我概括他的作业有五大特点:首先是细微着眼,立意高远,现实意义和人文意识突出,以村名演变,展现村庄历史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现实意义极强。其次是材料丰富,对常见材料的解析能力很强,例如在论证“直邑”为什么变成“真村”时,张博同学运用的史料竟是从曾做过的历史练习题中找到的,在论证“真村”为什么变成“正村”时,张博同学这样写道:“真——正,音比较接近,而村里人知识少,不会说普通话,用土话,图方便响亮,就把‘真’字念成‘正’了。我知道新安县北冶乡的胡岭村人们就称之为:胡亮村。其他地方如,林岭——林亮;王岭——王亮;石寺——石自;崔坪——崔爬;耿庄——戈庄等类似”。其他特点如脉络清晰、表达流畅,逻辑严谨、考证严密,理论思维能力强,等等,令人惊叹不已。

  总之,同学们做的寒假作业,超出了我的想像,看起来,不能低估学生呀。

重鉴赏的表扬

王亚飞同学实际上并不算是很爱学习历史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也不是多好,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一定要对王亚飞同学提出特别的表扬,或许,这正是他转变的开始。可是怎样表扬呢?在历史课上说他怎样聪明,他的寒假作业有多好?这不是不可以,我在想怎样才能让表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这样的好作业,仅仅表扬两句然后束之高阁?那样太可惜了。把文章印发给全体同学?同学们看得不一定深入,对他们的促进作用不大,也不行。思前想后,我终于想了一个绝招:把王亚飞同学的“成果”编成一道历史材料解析题让学生做。

我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1.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是对王亚飞同学劳动的肯定;

2.让其他学生分享王亚飞同学的成果,有助于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3.这的确是编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绝好材料和切入点;

  4.我也想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提高一下编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能力。

  说干就干,当天晚上我就忙碌起来了。首先,研究考纲中关于四项基本能力的考核要求;其次,找来历年高考历史题,尤其上海试题,认真研读;再次,思考命题立意和视角及其思考问题的设置和赋分策略;最后,再次研读这个寒假作业,并重新阅读教材,思考如何使之有效链接。

  思考完毕,赶紧动手,终于把题编出来了,如下:

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用春联表达心声与期盼,春联内容演化也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民国初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一副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1.该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这个问题在当时是如何解决的?(2分)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2.指出此处“三民主义”的具体含义,指出该春联反映的历史现象。(4分) 材料三 20世纪40年代初某地农村百姓家的一副春联:“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3.从该联可得出什么历史结论?指出此时国民政府的政治举措。(2分)

  材料四 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的一副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4.指出该春联的历史背景,结合历史事实说明春联的愿望是否实现?(2分)材料五 以下是建国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集锦:

  ①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5.请以时间先后为序重新排列春联顺序并简要说明理由。(10分)

    题出来之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转念一想,自己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会一下这几道题,于是我赶紧把题做了一遍,没发现什么问题。这才长舒一口气,抬头看见墙上的挂钟,已经凌晨两点多钟了,心想,该睡个好觉了。

  几天之后,我把试题发给学生,同学们看到后,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王亚飞同学,因为试卷上醒目地标注着——命题人:王俊伟王亚飞。

  由此我想到,张博同学的寒假作业是不是也可以同样的方式处理?于是,另外一道题展现在我的眼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正村原名为真村,其来由是穷,正所谓“十年灾,九年荒,这里才是真村庄”。改革开放后,村民认为“真村”之名名不副实,故改为“正村”。

  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说明村民为什么要改村名?

  由此我又想到其他同学的寒假作业,是不是也可以同样的方式处理?或者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能有助于我们开辟寒假作业里的大天地?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师生双赢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