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石:志愿军老兵的战俘人生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张泽石老人曾于1950年参军,1951年随军入朝作战,因部队陷入重围负伤被俘。被俘后,他曾参与领导战俘集中营里的反迫害反背叛的爱国斗争,曾任坚持回国志愿军战俘总翻译、总代表。1953年秋停战后被遣返归国,回国后受到开除党藉的错误处分,并在“反右”、“文革”等历次运动中遭受迫害,直到1981年落实政策恢复党藉。采访中,我们好像不是在交谈,而是在反思一段历史、一段遭遇,也似乎在读一部掺着血与泪的真实传奇。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走出清华园的革命仔
张泽石,四川广安人,1929年出生。在他不满10岁那年开始与祖国一起遭受巨大的创痛——8年抗战,也早早激起了他爱国救国的斗志。在他高中毕业时,物理老师就对他们说:“你们想科学救国吗?想当中国的爱因斯坦吗?那就去考清华吧!”
1946年,年仅17岁的他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一方面,清华园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吸引着对知识如饥似渴的他;另一方面,师长、学长的爱国激情时刻激励着他,他跟着学长们游行示威“反美抗暴”,一起高喊“反饥饿、反内战”,一系列的现实使拳拳报国的学子们明白了只有先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才可能实现科学救国理想。
在清华大学,张泽石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学生组织——民主青年同盟,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他根据组织上的指示,利用文艺社团,采取歌舞形式同战友式的同窗们开展宣传斗争。
1947年8月,正当人民解放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张泽石在清华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在国民党节节败退,加紧镇压学生运动的白色恐怖加剧的情况下,他又陆陆续续的参加了多次学生运动,并多次成功,这使他更加有信心,有决心,也更加热血沸腾。
1948年5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全面反攻阶段。年轻的张泽石非常希望投入真正的战斗。他就向学校党组织提出了回老家四川开展敌后武装斗争,迎接家乡解放的要求,立即获同意。在他接受解放区敌后工作培训完后,6月份,离开了清华园,踏上了艰险的征程。
朝鲜战场上的文艺兵
在1951年3月,张泽石作为一名志愿军随部队入朝,被编在60军180师,参加了抗美援朝。“当时我才21岁,出生牛犊不怕虎嘛,甚至还带有点浪漫的想法。虽然我参军后经历过解放成都战役和川西剿匪战斗,但那时已是扫尾作战,而且我作为一个文艺兵,从不曾直接投入战斗,还远不懂得战争的残酷性。”张泽石说。入朝前,上级把张泽石调到团政治处任见习宣传干事,负责编印《战斗快报》,他就背上油印机随部队开拔了。
张泽石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1日那天从安东(丹东市)跨过鸭绿江大桥时的情景:“我们的队伍就是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上铁桥,大家不时回头向欢送的人群挥手告别。我们心里都特别激动,就想着祖国亲人们等着我们胜利归来吧,我们决不允许敌人跨过鸭绿江来侵犯祖国”。
部队接到上级的命令,必须抢时间在15天内赶到三八线,平均每天要走100里地,一个人背着几十斤重的行李。当时我军还未掌握制空权,只能夜里行军。摸黑上下山,偶尔过一段开阔地,敌人的照明弹就挂在天上,他们那‘油挑子’飞机轮番狂轰滥炸。战士们不时疏散卧倒,时而跑步急行。就在这次行军中,有一回部队停下休息,但由于下雨,挖的掩体灌满了水,张泽石就把自己绑在树干上站着睡觉。但刚迷糊过去,突然近处的敌机扔下的炸弹轰响了,把头顶上胳膊粗的树枝都给削断了。张泽石从未经过真正战争中的可怕和艰苦,入朝作战不再是一件单纯的光荣的事,更无心欣赏异国风光,行军中不断看到的是被美军炮火夷为平地的村镇与城市,听到的是失去了亲人的朝鲜妇女儿童的悲啼。
4月4日,部队按期到达了三八线南边的前沿阵地。部队运弹药、粮食的汽车几乎全被炸毁,但所幸人员伤亡不大。张泽石所在的团驻扎在金华、铁原三角突出地带的一个山沟里。为了对付敌机的轰炸,战士就将高射机枪架在两边山头。
随后张泽石所在的团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的战斗。为了采访英雄事迹,他随主力营参加了那次消灭美军一个坦克连的战斗,使他对敌人高度机械化装备的技术力量有了深深的印象。战士们顽强战斗,初战告捷。战斗结束后,张泽石在《战斗快报》上写了一首快板来歌颂战士们的英勇顽强。
没想到自己成了俘虏
1951年5月中旬,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开始了。志愿军的武器很差,又没制空权,要到三八线去打,后方战线很长。张泽石所在的部队再次带上一个星期的干粮与轻武器,又一次涉过北汉江,沿着铁路向南穿插,但正面敌人不战而撤,从两侧升起的探照灯交叉排列在他们头顶,指示着敌军炮群向他们射击。前方传来友邻部队围住了南朝鲜一个团正在围歼的好消息,美军并未来解围。
第六天,部队奉命迅速后撤,并承担掩护全线大踏步后撤的任务,张泽石所在的师则为全军断后。但翌日,四周响起了激烈枪声,他们被包围了。“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已被敌人包围了,但这时内心并无丝毫惊慌。我深信我军是战无不胜的,一定能突围出去。敌人开始紧缩包围圈,密集的排炮把我军占据的山头上的树木几乎全部炸光,战壕已无法修复。眼看美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爬上来了,战士们忍着伤痛、饥饿、疲劳从岩石后面用冲锋枪、步枪、手榴弹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我们这些非战斗人员奉命将所有能收集到的弹药送上去阻击敌人。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敌人不再硬攻而采用飞机、大炮向我军据守的高地倾泻钢铁和凝固汽油。”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战士们伤亡很重,弹药所剩无几,粮食早吃光了,而且还失去了制高点,被敌人的炮火压缩在芝岩里南面的几条山沟里,战士们全身湿透,浑身泥浆,在饥饿中瑟瑟发抖。这时,张泽石才真正感到了形势的严重:既无援兵,又无粮草,找不着组织,甚至辨不清突围方向!
盼望的援军并未到达,而敌人的飞机不时在空中喊话要战士们投降,而部队的传统教育和作战纪律都有“决不当俘虏”这样一条。形势严重,战士们决定在黑夜突围出去。张泽石看到不少战士突围时在敌人的枪眼前倒下。天边出现曙光,敌人坦克轰隆隆压进沟来,战士们就分散往后山跑。“山势很陡,我爬了约两丈高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就双手抓住石缝中一棵小刺棵子用力往上爬,脚下太滑,被子弹溅起的石碴又擦破了我的额头。当时猛一使劲,小树被我连根拔起,就头朝下摔了下去,以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