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减肥 >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详解(一)(4)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详解(一)(4)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8 22:54 编辑: 网络 查看:

此势分大、中、小三种身法练习。小身法:步小身高,左手从腰间转过;中身法:如上势,手从膝下转过;大身法:左肘从左膝下转过,故有“七寸肘和七寸靠之说”,就是肘与肩离地7 寸(约23 厘米左右)。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以腰左转劲下行缠至左腿合住。左腰劲上行缠至左肩、左肘、左手,右手逆缠旋腕合于右胸前。

用法:此势以左侧为主,右侧为辅。左侧为挤劲,至肩、至肘,至手,右手做后盾,随时呼应。

动作六:接上势,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在左,左手五指合拢变勾手,弧线上提至肩平,右手立掌合于胸前,目视前方。

要求:左手上提,手腕放松领劲;右手蓄而待发,松胯塌腰,劲蓄在右腰间。此动为吸气。

内劲:塌腰、松肩、沉肘,使劲贯左手腕。

用法:五指合拢,以防被人折拿手指;上提手腕,可击对方下颚。

动作七:接上势,身体右转,右手逆缠划弧向右拉开,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目视前方。

要求:此势两手两足位四隅角,要立身中正,舒展大方,开裆贵圆,虚领顶劲,上下四旁,八面支撑,谓之“中定身法”。此动为呼气。

内劲:以右手为主,腰劲右转,缠至右肩,劲到松肩,再缠至右肘,劲到沉肘,再缠至手,劲到坐腕,劲贯中指端。到成势时,要屈膝松胯,含胸塌腰,立身中正,顶劲领起,周身放松,气归丹田。

用法:此势为中定身法,有支撑八面之意,向右开时,含有右肩和右肘的用法。

《 歌诀》 云:

一气旋转自无停,乾坤正气运鸿濛。

学到有形归无极,方知玄妙在天工。

第九式:搂膝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下沉、松胯屈膝下蹲;两手先逆缠略上领,再双顺缠下合于左膝上,重心在左腿,目视前下方。

要求:两手下合时要身法正直,随身下沉,如两手捧水一样合劲不丢。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腰劲下塌,劲合左腿,上行于两肩,松肩沉肘,合于两手。

用法:两手下合,可击来抱腿人的太阳穴,亦可下击头后,使其面部与我膝相撞。

动作二:接上势,两手领劲上掤,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立掌于胸前中线,随手上领重心后移至右腿;左脚收回至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屈膝松胯,目视前方。

要求:重心走下弧线移至右腿,左腿收回要自然,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左腿后移至右腿,塌腰松跨,两手领劲合于胸前中线。

用法:两手封闭中门,起守护作用,以静待动。左脚尖虚点地,便于上、下步与变动方向。

第十式:拗步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右转,两手双逆缠向右下捋,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下捋时掤劲不丢,提腿上下结合,右腿着地要稳。此动为呼气。

内劲:劲随腰右转,上缠于肩,贯于两手;松胯塌腰,使劲下缠行于左膝。

用法:两手下捋,带其前仆,提左膝撞其胸腹。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左腿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右腿,两手左逆右顺缠,向上向前掤,目视前方。

要求:向前迈步要自然;两手划弧上掤下捋要与身法自然相合。两手上翻时吸气,下沉时呼气。

内劲:劲随腰先右后左转,缠于左腿,脚跟着地,脚拇趾上翘领劲;劲上行通过两臂,贯于两手,左逆右顺缠前掤。

用法:向前上步,两手前掤击对方面部。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缠后下按,右手逆缠向前推出,右腿屈膝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步法稳重,上步轻灵自然。此动先呼气后吸气。

内劲:腰左转,劲由右腿移至左腿,提右腿上步,左手逆缠下捋,右手逆缠前掤。

用法:连续进步击掌,两手臂在身体左右两侧划弧,随上步下捋前掤,以护左右两肋及面部。

动作四:接上势,右腿向右前上步,腿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左腿,身体微左转;左手后摆,右手前掤,目视前方。

要求:上步如猫行,轻灵自然,两手臂在身体两侧圆弧缠绕,以腰为轴。此动呼气。

动作五: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右脚尖外摆落地;右手逆缠划弧下按至右腿外侧;左手顺缠上翻,划弧向前推出,目视前方。

要求:左手上翻时注意不要挑肩;腰劲要下塌。与上动的气相连。

动作六:接上势,重心在右腿,身体微右转,左腿屈膝提起。左手立掌在鼻前中线,右手下按,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提腿时,身体下沉,屈膝松跨,上下相合。此为吸气。

动作七:接上势,左腿向左前方开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身体下沉,两手在原位加掤劲,目视左前方。

要求:身法中正,切忌弯腰凸臀。此势呼气。

说明:动作四、动作五、动作六、动作七与动作二、动作三的左右上步时的运动路线及用法基本相似,故不赘述。

《 歌诀》 云:

初收(言第一楼膝) 转圈自然好,未若此圈十分巧;

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愈觉小,

越小小到无圈时,方知太极真神妙。

人言此艺别有诀,往往不肯对人表,

吾谓此艺甚无奇,自幼难以练到老,

练到老年自然悟,豁然贯通神理妙。

第十一式:斜形

动作一: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逆缠划弧向下至左膝前;右手顺缠外翻,由后由上划弧变逆缠合于右耳下,目视左前方。

要求:转体移重心;两手旋转时,要结合腰劲,臀部下沉。此动与上势的呼气相连。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在左,左手五指合拢变勾手,弧线上提至肩平;右手立掌全于胸前。目视前方。

要求: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劲由腰至肩,至肘,至手,左手腕领劲;右手蓄而待发。此动吸气。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右转,右手逆缠划弧向右拉开,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目视前方。

要求:此势两手两足位于四隅角,要立身中正,舒展大方,开裆贵圆,虚领顶劲,上下四旁,八面支撑,谓之“中定身法”。此动为呼气。

内劲:腰劲右转、缠至右肩,劲到松肩;再缠至右肘,劲到沉肘,再缠至右手,劲到坐腕,劲贯中指端。成势时,要屈膝松胯,含胸塌腰,立身中正,顶劲领起,周身放松,气沉丹田。

用法:与第八式斜形中动作七相同。

第十二式:搂膝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下沉,松胯屈膝下蹲;两手先逆缠略上领,再双顺缠下合于左膝上,重心在左腿,目视前下方。

要求:两手下合时,要身法正直,随身下沉,两手如捧水一样合劲不丢。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腰劲下塌,劲合左腿,上行于两肩,松肩沉肘,合于两手。

用法:与第九式楼膝中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接上势,两手领劲上掤。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立掌于胸前正中线。随手上领,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回至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屈膝松胯,目视前方。

要求、内劲运行、用法,均与第九式楼膝中动作二相同。

第十三式:拗步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右转,两手双逆缠向右下捋,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下捋时,掤劲不丢,提腿上下相合。右腿着地要稳。此动为呼气。

内劲:劲随腰右转,上缠于肩,贯于两手;松胯塌腰,使劲下缠,行于左膝。

用法:两手下捋,带其前仆,提左膝撞其胸腹。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左腿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跷,重心在右腿;两手左逆右顺缠,向上向前掤。目视前方。

要求:向前迈步要自然,两手划弧上掤下捋要与身法自然相合。两手上翻时吸气,下捋时呼气。

内劲:劲随腰先右后左转,缠于左腿,脚跟着地,脚拇趾上翘领劲;劲上行通过两肩,过两肘贯于两手,左逆右顺缠前掤。

用法:与第十式拗步中动作二的用法相同。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缠后下按,左手逆缠向前推出,随之右腿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内劲运行、用法均与第十式拗步动作三相同。

动作四:接上势,右脚向右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左腿,身体微左转,左手后摆,右手前推,目视前方。

要求、内劲运行、用法与第十式拗步动作五相同。

动作五:接上势,右脚尖外摆,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向左前方上一步;身体随上步自左向右转体90º、右手逆缠下沉,左手顺缠上翻划弧经左耳变逆缠,与右手交叉相合于胸前,重心偏右腿,目视前方。

要求:移重心上步时,身体不能上提,两手交叉,掤劲撑圆,立身中正。此动接上势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腰右转,内劲下缠于右腿,脚掌踏实抓地,随提左腿上步,左手由顺缠变逆缠,与右手相合,两臂掤劲饱满,裆劲圆活。

用法:起防护作用,以静待动。

第十四式:掩手肱拳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略右转,重心左移,两手双逆缠自下向左右分开,目视前方。

要求:两手分时,以身带手,沉稳圆活,此动接上势,继续呼气。

内劲:劲以腰裆右转左移,两手逆缠分开,劲掤于两小臂外侧及掌外缘。

用法:如对方双掌击来,用双手分劲将来势分化。

动作二:接上势,重心右移,身体略右转,右手顺缠上翻变拳合于右腰间,拳心向上;左手由逆缠变顺缠,立掌合于胸前正中线,目视前方。

要求:握拳合劲时身体中正下沉,松胯屈膝,劲合于右腿,蓄而待发。此动吸气。

内劲:松胯、塌腰,丹田劲过长强穴,顺督脉,冲风池(位于项部),过百会(位于头正中线,离前发际约16 厘米)至人中(在鼻下唇上,鼻唇沟之正中),下分两肩;松肩沉肘,顺缠将右拳合于腰间,左手合于胸前。

用法:左掌在前掩护,右拳藏于腰间。用时,突然从左掌下前冲,故名“掩手肱拳”。

动作三:接上势,右腿蹬地里合,身体迅速左转、松左胯;右拳逆缠螺旋前冲,左肘向后发劲,目视右拳前方。

要求:发劲时,拧裆转腰,将拳突然击出。前拳后肘,完整一气。此动发劲呼气。

内劲:劲由右脚蹬地里缠,腰迅速左转,劲螺旋通过肩肘,催于右拳顶,左肘顺缠向后发劲,与右拳配合。故内劲运行有“生于肾,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通过肩肘,催于手”之说。

用法:前拳后肘,前后对称,腰如车轴,气如车轮,完全用裆腰的旋转力。故有“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转鸟难飞”。

《 歌诀》 云:

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并中心;

上鼻下臁兼两眼,脑后一击要人魂。

第十五式:金刚捣碓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下沉,重心在左;右拳变掌顺缠里合。左手逆缠合于右小臂内侧,目视前方。

要求:右臂下沉里合时,不要弯腰夹肘,失去掤劲。此动吸气。

内劲:塌腰,松肩沉肘,右臂顺缠,使劲下沉里合。

用法:设对方向我背后突然来侵袭,我身体迅速左转,沉肘松肩,将来劲引空,寓有“背折靠、上掤肘”之法。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右手逆缠外翻,上掤至右太阳穴外侧,左手逆缠下按于膝上,左脚尖内扣,目视身左侧。

要求:两手掤劲不丢,左脚尖内扣时,左胯要松,切勿顶住,使转髋不灵。脚尖内扣是为了转动方向。此动呼气。

内劲:腰右转,劲顺督脉上升至两肩,右手逆缠上掤,左手逆缠下按,丹田气下行,使左腿松胯里合,左脚尖内扣,裆劲合住。

用法:右手上掤捋,将其身体前带,可以用左胯打,左手下插其裆上挑,可作大背摔。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左腿,右脚经左脚内侧环绕向前上步,脚尖点地;右手顺缠向下划弧,上托于右胸前,手心向上;左手顺缠上翻变逆缠合于右小臂上,手心朝下与胸平,日视前方。

要求:重心左右移动,步法轻灵自然,周身放松下沉。两手合时吸气,合好下沉时呼气。

内劲、用法与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六相同。

动作四:接上势,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小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求、内劲与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七相同。

动作五:接上势,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脚悬于裆内,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

要求:提腿时,身体要下沉,有上下相合之意;提拳时,要松肩沉肘,促使内气下降,脚步稳健。此动吸气。

内劲、用法与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八相同。

动作六:接上势,右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肩同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要求:右拳右脚同时下沉。震脚发劲,松胯屈膝,气沉丹田。此动呼气。

内劲、用法与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九相同。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