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仍以健侯公八十九式老六路套路中的三十七种不同的式子,将其中关键的二十二个式子,编排成二十二式套路,仍分为六路便于学者掌握。分为五个章节既内功理法、行拳心法、拆架拆手、太极功法内功修炼法、内功劲法,在百分之四十基础上再写出百分之三十的中级功法。内功的蕴蓄是要逐步的升华,“杨式太极拳述真”所写功法是从无到有是〈初层次〉的功法。“杨式太极拳述真”所编排功法是从有到繁是〈中层次〉的功法。该书将秘传拳术的要点,以歌诀方法提醒学者,并增加脚印突出二、四点的奥妙,使学者早日理解拳谱中所提到“一身舒适万法通”的关键,方能使本末到置“形”与“意”扭转过来,要以意领形内气方能催姿势,理解意与气和体用相互的关系。《拳术述真》一书达百分之七十中级功法问世,印有适用海内外的繁体版本,简体字的精装版本以及便携版本,并有多媒体软件光盘录制拳法动画释义的神、意、气内功理法,共三碟可在计算机播放,也可在VCD机播放,并配备名词解释,注释一百例一书。
高级功法
此部髙境界《杨式太极拳理论与剖析》是我父亲魏树人在二零零二年脱离武术界之后,虽年余耄耋仍要完成许诺,将健侯公的高境界功法完整编写出保留下来留给世人,以使太极拳术同道共同探研这门文化瑰宝。仍以健侯公八十九式老六路拳套,是将三十七种不同拳式编排成三十七式套路,仍分为六路它是弥补二十二式套路拳式之不全,此次拍照大量的连接照片,最后绘画成近五百幅图片,几乎片片配有文字说明意气的运走以使学者进入高境界,领会到杨家太极拳术之奥妙所在,方知杨健侯秘不外传功法,它是与拳谱中所论述息息相通。所谓高境界是“从繁返简”一举一动都是阴阳转换,故偏重于阴阳的叙述。
已有 677 次阅读2008-10-2 09:39 AM
已有 653 次阅读2008-9-10 12:34 AM
郭老师授太极九大理法, 又称太极诀, 其中有很重要一诀称 "开合相寓".
任可一式拳架, 在动作开展的同时, 相反方向会出现另一股相斥力量作平衡. 不过我们的另一股力量是"意". 两股力量不会相撞或相背. 而是互相擦身而过. 这和拳论上的" 欲上则有寓下意." 大致相同.
捋是相吸之意.
挤是相斥之意.
以前练桩功所得的骨力境界, 现在骨都不要.
---------------------------------------------------
骨肉分离, 骨先肉后.
当阴阳面肌肉平衡后, 身体没有了肌肉不对称的负荷感觉后, 只感骨在动 (实际骨是不会动的, 是要依筋肉带动骨, 骨是支架.). 有称这状态为<骨力>. 在手感没有力的状态下, 可发出穿透的劲. 被击者胆战心惊. 这就是所谓 <骨肉分离>, <玉树挂宝元>.
有关竖松横散的概念
松散是有窍门, 主要是用意,
有关竖松:
所谓 “竖松”, 即上下的竖面. 先意想身中之意往下沉到地上, 而地上即有股上升之气承托着, 这一沉一升, 从而使自身在于半沉半升之间, 这样双脚能达至 “双轻” 状态.
杨式古谱有 “轻重浮沉解” , 当中说 “双轻不为病, 天然清轻”. 脚下能双轻才可望达至 “轻灵劲” 的境界.
有关横散:
意想三道气圈分别由 胯, 腰, 肩横散出.
一般太极拳都说, 沉肩, 聚肘, 尾闾中正(兜尾闾).
肩圈就是把 "沉肩" 之意思散到外头.
腰圈就是把 "聚肘" 之意思散到外头.
胯圈就是把 "兜尾闾" 之意思散到外头.
只有意散到外头, 身才能松散.
這個 “竖松横散” 是一个立体的 “松”. 以往有很多文章都谈 ”松”, 而只能说出 ”松” 的现象, 但不是”松” 的方法. 而 “竖松横散” 就是一套 “松” 的意念的训练方法.
真正能否练出 “竖松横散” 仍需老师手搭手的调教出来.
有一次我谈到某老师行拳到位, 而我的朋友就问: 如何看行拳到位 与 不到位?
我的解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