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字体大小: 中
王宗岳《太極拳論》心解——杨云中先生 (2012-04-05 16:49:51)
标签: 太极拳、佛学 文化 杂谈 分类: 艺海拾珍
一、 《太極拳論》釋名
太極乃萬物之源、萬物之始、萬物之心、萬物之能、萬物之用,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一切歸太極,太極生一切。太極:可用儒學「中庸」、「中和」、「中定」;道學「道」、「元氣」、「混元」;佛學「圓覺」、「妙有」、「一心」來理解。
拳:權衡、掌握、拿住、持之。
論:立論,以假名說真理,假即是真。就是用太極之理來說明武術、武功、武藝、武道、武學,大道一同。
總而言之,心中先確立太極之理: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陰由陽生、陽由陰生、陰陽互生、互不生;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即是陽、陽即是陰,陰陽相濟、含三為一,即為太極。要在心中反復玩味,了然於心,以此立論來講武術(或世間萬事萬物),都能圓通無礙。與佛學無住生心(心即太極)如同一理。不住陰、不住陽、亦不住中;不離陰、不離陽、亦不離中,無住無所不住,即為太極妙用。明確了太極拳釋名的心義再讀《太極拳論》經文,更為簡明易懂。
二、 太極之理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經文一開頭,單刀直入,直指核心。
真理,無理可言;真法,無法可立。實際太極之理亦無,太極之法也無。太極者,無極而生;無極乃隱而不顯、非斷滅無。是為了說明事理建立而已,建立一個太極,以方便說法。首先將心空下來,萬物由心造,法界由心生,一切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道理、事相可由語言文字來說明。
具體到修煉太極拳,太極者無極而生。太極須從無極始,那就是先要建立一個大而無外的虛空和小而無內的中心。在空中、心中顯現一個鬆空圓滿的「我」,即太極。圓空法生,一有太極,一定有陰、陽、中,含三為一;三即多、一即整體。陰由陽生、陽由陰生,陰陽變化就是一個動態的「我」。動靜變化由鬆、空、圓、滿之體而生、由覺而知。鬆、空、圓、滿之體和靈明覺知為動靜之機。一有動靜,時間的空間、空間的時間,時空混化。上、下、前、後、左、右、內、外八方空間;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時間,流注變化,我就成了一個變幻無常的球體。圓滿的球體就是陰陽之母;母是包含一切,接著再看看變化無常的「我」又是怎樣變化運動的。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我」是生存於地球之上,地心吸力不可須叟離也。「我」還是一個鬆空圓滿的立體圓,圓的中心亦不可須叟離也。那麼不離開地心吸力就是靜,不離開向心力亦是靜,隠而不現也為靜;離開地心吸力便是動,離開向心力也是動,顯現於外也為動;地心吸力與飄浮力,向心力與離心力就是靜與動。能隠所現就是靜與動,能隱為性,所現為相,動之則分,由性現相,靜之則合,由相入性,性相合一,動與靜不可分,動由靜生、靜由動生、動靜互生互不生。法爾如是,如如不動。無過不及、隨曲就伸就是向心離心運動,外圓內方、外曲內伸,四周向中心蜷縮聚合,中心向四周膨脹消散,內外合一,平衡交通。動分靜合,隨曲就伸如何應用?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走即是運動,黏就是摩擦,運動離不開摩擦,摩擦亦離不開運動。
人剛是骨肉形體為剛,我柔是神意氣為柔。人剛為固體動、我柔為流體靜,流體靜為平衡流通的動。練拳時形體運動,體內流體利用地心吸力保持平衡,就像一個容器裏裝滿水,不論容器如何動,容器內的水永遠保持平衡,水靜隨著容器動,這就叫走;水順著容器動而動,不離開容器就叫黏。容器動的快,水也變化的快,容器動的慢,水亦變化的慢。再比如巨輪浮於江海之中,巨輪為剛,海水為柔,巨輪在江海中運行為走,江海漂浮巨輪為黏,練拳時如人在水中,水在人中,沉飄聚散,沒湧鼓蕩,形成千姿百態的拳架。用時也復如是,自己如流體,他人如固體,固體融於流體。固體入的快,水也流的快,固體入的慢,水也流的慢,永遠不丟不頂,粘黏連隨,包容著它。總之,隨之變化,不費心機,你生什麼心,水生什麼法,這就是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避實就虛,以虛引實。
「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
世界變化無窮,思想學說萬端,但真理只有一條,「覺」只有一個,一切變化都是如夢如幻,虛幻不實,忽隱忽現,性不離相,相不離性,性相合一。動即是靜,靜即是動,走即是黏,黏就是走。變化是永遠不變的,法爾如是,只有這一才是一貫的。如何掌握上述理法?
三、 學拳方法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著熟是感性認識、世間智,懂勁是理性認識、出世間智,神明是本性認識、出世間上上智,由名相、心法、到正智、如如。
在練拳中,動作姿勢熟練以後,體會拳中的陰陽變化,如沉飄、聚散、開合、大小。向下的重量為沉如水流,向上的反坐力為飄如氣騰。向心力為聚、縮小;離心力為散、放大。體會到了動作中有沉有飄,有聚有散;此為著熟,屬於太極初級階段,屬於太極常識、世間智,此為著熟。
著熟以後繼續用功,不可停留在拳架和心法上。漸漸自悟懂勁,通過感性認識(著熟)的感受,過渡到理性認識,建立太極思維。沉中有飄、飄中有沉、聚中有散、散中有聚、沉即是飄、飄即是沉、聚即是散、散即是聚。沉中飄、飄中沉、聚中散、散中聚含三為一。也就是由單一感性思維上升到太極(整體)思維。即陰由陽生、陽由陰生、陰陽互生互不生、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即是陽、陽即是陰、陰陽相濟,含三為一,方為懂勁,屬於太極拳正智、出世間智,懂勁才是真正入太極之門。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是一個學練太極拳的自然遞進過程,非人為設定。即由感官意識熟練進入下意識,再由下意識到潛意識,由潛意識到本能,本能顯用即神明。也就是將太極拳知識、太極智慧、太極思維一起去掉而仍能自然顯用。就像我們說話、行走、吃飯、睡覺一樣無為而為,不用任何法自然而為,此乃平常心即道心。練拳時神明境界是意造一因,中心發動,周身顯用,偏沉則隨,整個一套拳就像長江大海,滔滔不絕,自然運行。黏手(推手)時,心平氣和,氣定神閑,心如如不動,境風識浪,沒湧鼓蕩,應物自然,此乃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