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太极 > 太极拳 > 练习太极拳诸病50例(节选自马虹跟陈照奎老师学拳札记)(2)

练习太极拳诸病50例(节选自马虹跟陈照奎老师学拳札记)(2)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7-22 18:1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防治] 臀可以左右上下立体螺旋翻沉,切不可后突。可以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立体螺旋,而不是象某些人讲的平面“翻臀、泛臀”等等。也不要象某些拳种要求的只讲“敛臀”。裆部应有开有合,肛门有提有松,臀部有沉有翻,有开有合,而不能统叫“敛臀”。


18.跪膝

[病症] 马步弓蹬时膝过分前跪,超过脚尖。系小腿和膝关节缺乏支撑力的象征。或由于追求低架,功力不足而造成。

[防治] 走拳架时强调向后坐腰(象坐在小板凳上一样),而不许向前跪。逐步纠正。加强下肢功能锻炼。


19.水蛇腰

[病症] 河南话“扭屁股吊腰”,腰活软得过分。

[防治] “腰劲贵下去,贵结实。”腰不可软,不可硬,折其中而已。


20.要死

[病症] “腰如铁板一块”,只耍动四肢,而不懂“紧要处都在胸腰运化”之理。

[防治] 松腰、塌腰、活腰、转腰,腰为一身之主宰。“腰为车轴,气为车轮”。在练拳时,不论身躯左旋右转,都要先走腰,由丹田带动,以腰为枢纽。腰先动,再动四肢。结合练推手,迫使腰部运化灵活。同时,要注意松胯,胯不松腰也活不起来。



21.绷胯

[病症] 胯松不下来也是大病。即大腿根处凹不进去,总是向前绷、挺。这样,腰劲就难以灵活运化。

[防治] 松胯的要领在于腰塌,而塌腰又必须松胯,二者互为影响。平时打拳要向后坐。转腰时,要让大腿根处凹进去,松下来,不可绷直。生理解剖上分析,即是要使大腿股骨头与髋骨臼之间加大旷量,加大灵活性,如万向轴。有人讲,要练到小腹肌与大腿根的肌肉接近。特别是转换重心,左右旋转时,尤其需要松胯。


22.荡裆

[病症] 裆太低了。马步、弓蹬步裆低均不能过膝。

[防治] 裆要虚、要撑圆,低不过膝。除仆步外,大小腿弯处夹角不能小于90度。

23.夹(尖)裆

[病症] 裆不虚圆。

[防治] 会阴穴放松,两膝里合,两大腿内侧肌有向后外翻之意。裆部要如同桥拱,总是半圆型。而不能成为“人”字形。如此两腿支撑力才会加大


24.敞裆

[病症] 裆开,膝不合。

[防治] 大腿根处微微撑开,两膝向里合住。并要注意步行。做到“两膝常常里合,两脚常常里扣”。而裆部(会阴穴处)一定要撑圆。


25.拔根

[病症] 脚跟离地,气易上浮。

[防治] 时时注意气沉丹田、五趾抓地,涌泉穴虚。“如树扎根,如山在地”,“足稳则身不可摇。”特别要注意:向左发劲时,右脚易拔根,向右发劲时,左脚易拔根。坚持左发右塌,右发左塌的原则。瞻前顾后。


26.“喝风”

[病症] 脚掌外缘离地。

[防治] 时刻注意:五趾抓地,涌泉穴虚。其病因与防治方法同25条。


27.拧钻子

[病症] 脚乱动,抓不住地。根基不牢。有云:“拧钻子拔根,传授不真。”

[防治] 时刻注意气沉丹田、五趾抓地,涌泉穴虚。根治方法肩25条。


28.低头

[病症] 不懂“虚领顶劲”乃是太极拳之纲。“低头弯腰,传授不高”。开始练拳老师要求不严格,自己对自身动作又不放心,总是向下边看看而养成此毛病。杨澄浦云:“丢掉顶头悬,白练三十年。”一针见血。

[防治] 虚领顶劲,下颏里收,眼平视,头部端正。“头劲领不起则易倒塌”,“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根治此病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照着镜子打拳,目光注意镜子中自己动作之正误,则可避免低头、歪头、晃脑等病。


29.仰颏

[病症] 也是由于不懂“虚领顶劲”是太极拳之纲。

[防治] 虚领顶劲,百会穴上领,下颏里收,眼平视。见28条。


30.晃脑、歪脖

[病症] 也是由于不懂“虚领顶劲”是太极拳之纲,或由于颈部过活或过僵。

[防治] 见28条。


31.眼呆

[病症] 不知目之所向。

[防治] 眼看对方,顾视左右。“心一动眸子传之。”“眼不旁视,足证心不二用。”百拳之法,眼为先锋。意念一动,眼神先去。要在练好拳架的基础上,学习太极拳一招一式的用法(技击法),懂得此式敌人在何方位,我如何接应,如何发放,眼神则之所向。


32.怒目

33.张口

34.吐舌

35.绷嘴

36.努嘴


37.皱眉

[病症] 以上32至37条均系精神紧张之病

[防治]精神放松,神态端庄而自然,从容不迫,外示安逸,泰然自若,“静运莫慌”。


38.胸闷

[病症] 憋气、气闷、呼吸不顺遂,气上浮,或闭口运气发劲,皆因不懂真气运行之法。

[防治]呼吸顺其自然,采腹式呼吸,注重呼气,气沉丹田。“胸要含蓄,气降丹田,无留横气于上。”“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


39.手颤

[病症] 或是由于紧张;或是由于腰劲出不来而故意追求梢节弹抖劲。

[防治]放松,掤劲不丢,注意劲起脚跟,行之于腿,主宰于腰,最后形之于手,节节贯串,从根节到梢节,贯通一气。不可只注意手上的气力。气既要灌到指梢,又要根梢统一,不可两橛,做到节节都从要中发,周身一家。


40.单摆浮搁

[病症] 局部肢体动作上下左右内外互不协调,互不相随,不以腰为主宰带动全身,而是手动腰不动,或腿动手不动,不是周身一家。

[防治]腰不动,手不发;内不动,外不发。做到周身一家。丹田带动,腰为主宰,发力点、支撑点、枢纽和发力点行程一个螺旋式的整体。即使某个梢节一动,也要走胸腰。真正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体现太极拳动作的整体性。


41.前俯后仰

[病症] 身法不正。

[防治]顶劲领起,以腰脊为中轴,做到中正而安舒。


42.左右歪斜

[病症] 身法不正。

[防治]尾闾中正。前去之中必有后撑,右发左塌,左发右塌,身法中正,八面支撑。


43.忽高忽低

[病症] 忽而立起来,忽而特别低。尤其是提腿、动步动作时身躯忽高上纵,沉合之动作又忽而过于低下。起伏过大。

[防治]陈式太极拳本来允许升沉,波浪式运行,但不能忽而过高,忽而过低,尤其倒卷肱、运手、斜行等式,更要注意避免忽高忽低,而升中有沉(重心、裆部)、沉中有升(顶劲不丢,或左升右沉,如金鸡独立等式)。


44.双重

[病症] 分不清虚实。

[防治]上下左右虚实互换,左重则左虚,右沉则右虚。凡手下采、下按的一侧,其下方的腿必虚,但是左手向前上发劲,左足(前足)可以是实。这与那种机械虚实论不同。


45.断续

[病症] 动作不连贯,劲断、意断、动作断,中间停顿,不能一气呵成。